(词赋)杨凌赋
杨凌故地,农科新城①。襟周原而带渭水,倚太白而目苍穹②。肇先古稼穑之嘉艺,开中华农耕之文明③。纵横百余里,八方俱进④;莽莽数万亩,龙脉辅秦⑤。地杰人慧,物阜民丰。
陈笔慷慨,往昔峥嵘。先贤携手,农校初成⑥。改革卅载,犹沐春风⑦。省部共建,思路鲜明⑧。科技强区,产业合龙⑨。以人为本,福祉民众⑩。优化资源,结构调整11。规划院校,招才聚能12。
硕果累累,人才辈生。院士云集,精英潮涌13。华彩奕奕,光射银星。持续发展,示范引领14。经济腾飞,产学研一体;成果卓然,农科教共赢15。招商引资,辐射各省16。精诚合作,强强携手17。国际接轨,屡攀高峰18。以农为主,延伸链接19。多元发展,双轮驱动20。生物制药,小麦育种,水土保持,细胞克隆21。农林畜牧,多科并进;动植水土,各术兼攻22。世界领先,为国争荣23。座座高楼,栉次林立;干干大道,纵横而生24。农高奥林匹克誉,天然绿色硅谷名25。湖澜涟漪无穷碧;博览园林世称奇26。
特色旅游,亮点纷呈27。科技观光,田园丽景28。感天人合一之旷味,叹生态环保之新容29。喜接五洲之嘉宾;笑迎四海之高朋。
道远任重,广阔前景。披荆斩棘,擎凌云之壮志30;自强不息,荐勃勃之人生。继往开来,薪火永承。明珠璀璨,光芒无穷31!
【按语】
杨凌,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乾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正式成立。建区十余年来,杨凌示范区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围绕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探索出“在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先后在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151个,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带动了周边地区及其它省区的农业发展,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达60亿元。2008年11月30日,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被评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优秀集体”。
【注释】
1、杨凌故地,农科新城:昔日农耕发祥地,今日现代农科城。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师祖后稷在杨凌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得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杨陵农业的辉煌。4000年后的今天,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杨凌人民充分发挥区内的农业科技优势,抢抓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农业正在杨陵这块热土上崛起。
2、 襟周原而带渭水,倚太白而目苍穹: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渭水之滨,前依太白之秀,后负周原之美。
3、 肇先古稼穑之嘉艺,开中华农耕之文明: 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师祖后稷在杨凌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得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杨陵农业的辉煌。
4、 纵横百余里: 杨凌地处“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东经108°~108°07′,北纬34°12′~34°20′之间,面积135平方公里。
5、 莽莽数万亩,龙脉辅秦: 区内现有8.3万亩农业用地,昂首踞于秀水青山之间,弼辅着三秦大地。
6、 先贤携手,农校初成:1934年,于右任先生与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7、 改革卅载,犹沐春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杨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8、 省部共建,思路鲜明: 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国家20个部委(局)和陕西省27个厅局联合共建。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
9、 科技强区,产业合龙: 1999年,国务院批准杨凌10家农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校,集中产业优势,率先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实质性合并。
10、 以人为本,福祉民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19个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形成了一个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具现代化水准的园区硬环境,建设了30多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1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设施先进的标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高标准的医院等,解决了200多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问题。
11、 优化资源,结构调整:示范区在围绕科技示范、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形成技术指导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共同体型、公司带动型等模型,成为带动农业化和农民增收的龙头。
12、 规划院校,招才聚能: 杨凌区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公办大学、15家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8所中小学。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杨凌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拥有农、林、牧等多个学科的6000多名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目前高校在校生数万名,研究生5000余名。新增1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点105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也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进入了国家重点高职院校建设行列。、
13、 院士云集,精英潮涌: 近年来,杨凌打造西部教育硅谷的努力初见成效,陕西医科学校、陕西国防科技职业学校、育才技校、双龙技校等各层次学校云集杨凌,农科院士、高级人才不断入住。
14、 持续发展,示范引领: 示范区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利用区内现有的8.3万亩农业用地,建设世界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包括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集聚和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新成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域和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平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发挥示范作用。
15、 经济腾飞,产学研一体;成果卓然,农科教共赢: 经过三年的探索,已初步构建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新机制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示范区与科教人员、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16、 招商引资,辐射各省: 示范区通过强化激励机制,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发动全员招商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杨凌示范区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先后在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151个,示范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带动了周边地区及其它省区的农业发展。 17精诚合作,强强携手:与宝鸡、安康、汉中、渭南、商洛等市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曾先后与甘肃平凉、天水、青海黄南州、宁夏固原、广西百色、山东聊城、新疆昌吉、伊犁等省外20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了科技示范合作协议。不断扩大交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的能力有所增强。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及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
17、 国际接轨,屡攀高峰:坚持改革创新,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并取得了卓远的成效。
19以农为主,延伸链接: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
18、 多元发展,双轮驱动: 示范区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按照以农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围绕杨凌优势资源,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依托科教资源,集中建设以农业研发和职业教育为特色的科教园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化示范推广模式,逐步形成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把杨凌的技术、品种、机制推广辐射到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
19、 生物制药,小麦育种,水土保持,细胞克隆: 入区企业共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58个,涵盖了农作物良种、畜牧、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利水保等众多领域。
20、 农林畜牧,多科并进;动植水土,各术兼攻:农作物良种、畜牧、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重点突破,共同发展。
21、 世界领先,为国争荣: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小麦杂交育种、生物制药、体细胞克隆、人体干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相继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
22、 座座高楼,栉次林立;干干大道,纵横而生:先后建成了包括30多万平方米高标准安居工程,孵化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条件一流的标准高中、小学和幼儿园,亚洲首屈一指的水上运动中心,三甲标准的示范区医院,省内唯一的用于集中供热的天然气热电厂,新建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城市供热中心。老城区排水管网部分实现了雨污分流,对大多数老街道进行了翻新修缮和美化、亮化,周边群众的居住、购物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在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三分之一的村内道路实现了硬化。国道主干线G045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东西穿境而过,贯通连接周边十余个省会城市,构成了“一日交通圈”,覆盖6亿人口。西宝高速(西安-宝鸡)公路西安至杨凌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工程已于08年初动工建设。作为中国铁路东西方向主动脉的陇海-兰新线铁路横穿杨凌,新欧亚大陆桥将杨凌与西亚、中东、独联体和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网络。
23、 农高奥林匹克誉,天然绿色硅谷名:一年一度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推广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四大展会之一,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杨凌以中国农科城著称于世,有中国农业“绿色硅谷”之美称。
24、 湖澜涟漪无穷碧;博览园林世称奇:杨凌创造了诸多奇迹。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水上运动中心,有全球最大的农业博览园。
25、 特色旅游,亮点纷呈:区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及其家族诞生于此,;农业博览园内拥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各类昆虫标本100万号,是人们学习了解纷繁多变昆虫世界的最好去处;水上运动中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快艇、越野卡丁车、跑马、射箭、沙滩、浴场、情侣自行车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基地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温室大棚,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定义,展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无穷魅力。
26、 科技观光,田园丽景: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游为主的特色旅游正在成为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目前,杨凌已成为一个草木葱茏、空气清新且具有田园风光的旅游新城。
27、 感天人合一之旷味,叹生态环保之新容:杨凌城市建设突出了生态型的特色,建设一流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不允许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入区。示范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杨凌已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认证,现已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8、 凌云之壮志:杨陵于1997年更名为“杨凌”,取壮志凌云之意。
29、 明珠璀璨,光芒无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犹如镶嵌在西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耀眼,熠熠生辉,散发无尽荣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歌曲)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警歌
- 下一篇:(游记)云南之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