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根权
王根权,陕西洛川人,1953年生。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薛铸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副处长。书斋:痴泥轩。早年毕业于空军雷达学院,19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王根权先生为人务诚实,做事图进取。好学博涉,成果颇丰。倾心于书法,临池数十载。楷书习欧阳询,行书习二王,草书习孙过庭,今人学薛铸。感悟:临帖不在多,而务精。每临一帖,务必要从中感悟到诸如灵气一类的东西。书作以行草见长,追求传统书艺,劲健秀美,很有书卷气。在书作内容方面也很讲究,除古诗词名言警句外,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自拟内容以适之。故此,书作很受时人推崇。作品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佟伟先生为其题词:“凌云健笔”。著名书法家薛铸称其为“文人书家”。“凌云健笔”除了对其书作的肯定和褒赞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意。即赞美其文笔以及于书法理论方面的独到见地。
1987年,王根权先生的《考场内的作弊与发现》一文获国家级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文中提出的“正背监考法”先被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推广,后又推广到各类国家级考试中,现在连初小学考试都使用了这一监考方法。
1988年,王根权先生写有《徐海东将军在新城堡》一篇记实文学,文笔细腻,写人叙事,鲜活生动,情节跌宕,扣人心弦,真实地记录了徐海东将军转战陕北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难得的好散文。
1990年,王根权先生的《军事施工中泥土上的瓦当印痕》引起了他极大的警奇,以其敏锐的警觉和责任感,经过踏查,在该地先后发现了七处秦汉建筑遗址。又经过多方面考证,证实了该遗址就是秦汉甘泉宫遗址。1990年《考古与文物》杂志第一、二期分别刊登了他的《甘泉宫考辩》和《淳化县古甘泉山上发现秦汉建筑遗址群》两篇文章。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文字和图片将这一尘封了数千年的史料保存给了后世。没有他的发现和论证,后世对甘泉宫的遗址将永远是一种误读。
1994年,王根权先生历时八年,增删数次,出版了《学与考方法谈》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学习与考试的各类心理状态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继而介绍了诸多种学习和考试的思路和方法,对考生很有帮助,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有的学校还特聘作专题报告,反映很好。
2007年,王根权先生继《甘泉宫考辩》发表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研究秦汉史,结合实地考察又发现了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冶铸了十二个重数十吨的大铜人的遗址和遗物。通过考证,弄清了这一大型冶铸的原理和过程,揭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写成《秦十二铜人探秘》一文。这些对一位业余考古学者来说太难能可贵了。文中还预言两枚铜人有望能重新发现。有朝一日,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话,这将又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王根权先生在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上多有见树。《书坛骄子》、《书画市场泡沫透析》、《书坛怪圈解秘》、《论说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从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长河中看薛铸》、《论说中国草书之发展与薛铸草书之成就》、《长安书风力撼山兮气盖世》等文章在书法界颇具影响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论说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一文,明确地、具体地提出了书法的评判标准,阐明了客观的评判方法。否定了千百年来长此以往所沿用的非明确、模糊的评判标准和主观的评判方法。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声呐喊。这一独到的喊声眼下虽然还是一家之言,且又出自中国书坛的下层,意义重大,它呼喊出了中国书法时代之新声,对今后建立中国书法评判理论体系将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基础奠定作用。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
- 下一篇:新疆画院特聘画家曹永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