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选成:闲话“生活”
近日,一位事业上有些成就的朋友在与我闲聊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整天忙碌的到底是为了啥?”。尽管我能感觉到这是他发出的一些感慨罢了,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难免经受风雨雪霜,略感疲惫十分正常,也尚可理解,但是真让我立即回答,还真的有些困难,“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无奈我就暂且用这句话来搪塞过去,正确与否暂且不论。
闲暇之际,我也常常对生活的实质进行了一番思考,是啊,就大多数人而言,“生”,由不得自己,父母早已作了安排。“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基本还能决择。因此,二者都比较容易,惟独“生活”必须认真对待,来不得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特别是要生活得好一点,就非得做出一番努力和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不可,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天上更不会掉下来馅饼。
那么生活的内涵是什么?一位学者曾在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就有关生活的几种境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第一种境界是,有饭吃、有衣服穿;第二种境界是,有饭吃、有衣穿的现状能够一直维持下去;第三种境界是,要活得有尊严;第四种境界是,为了有饭吃、有衣穿而劳作,甚至于要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最后一种也是最高的境界,自己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完全是一种爱好和自觉行为”。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虽包涵了“吃、穿、住、行”等几个方面,但是生活的内容又是多姿多彩,更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样的简单,也不是解决了衣、食、住、行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生活的内容无非是物质追求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物质生活是基础和前提,精神生活是更高的目标。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是在先解决好人们的温饱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才能谈到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又会直接影响和促进物质生活的改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倡导要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意义正在于此。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少数家庭已经实现了小康水平。据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23%左右的人已经达到了中国中产阶级规模,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社会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标准来定义中产阶级。第一个标准是收入和财产。第二个标准是职业。第三个是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虽然如此,但是多数人的生活被房奴、车奴、卡奴等“奴时代”的层层枷锁捆缚着,他们忙碌于生活甚至和家里人说话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他们虽然生活富足,但是内心缺少“幸福感”。还有少数弱势群体整天为吃、穿、住、行所困,甚至还要依靠政府救助,我们政府建立了帮助流人员救助站、为低收入者发放低保、廉租住房补贴和修建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正在骤步完善,弱势群体困难也逐步得到了解决,比如,宁波爆红的乞丐“犀利哥”在外流浪十多年,经媒体的大肆报导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最终得以与家人团聚。
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两会”,收入差距、贫富分化等方面的议题受到了委员们的广泛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政府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使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让人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和幸福美满的生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程选成:请抓住能改变你命运的神奇机遇吧
- 下一篇:程选成:婚前未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