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参不透世事冷暖
谁也挡不住岁月无情的脚步,春节亲人相聚,喜庆中透着世事沧桑的无奈。见面互祝幸福,互道安康是人真心的祈愿。久未见面的亲人相聚一块总有感慨唏嘘一番出现,既然岁月留不住,人世间的真爱真情总该是永恒的吧。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好传统,为什么社会都进步到现代化了,反而在尽孝道上日趋羸弱和缺失呢?令人困惑。《骑墙记》这出戏尽管是文艺作品,但却是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状况,当两个儿子轮流着把父母大人往墙上放的时候,儿子的心已经变成了坚硬而冰冷的石头,但父母的心还是柔软而炽热的红心,企图暖热不孝之子的冰心。父母是很少有违于子女的,除非是像唐玄宗做了“父夺子妻”而得到杨玉环贵妃的唐朝宫闱咄咄怪事,李瑁才有理由不孝敬老子外,除了这个,再无他由。人世间有好多儿女有违父母的行为都被“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掩饰着,因儿女的不尽孝道,不知降低了多少人的幸福指数,也就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我无意夸大儿女不尽孝的事实,我不否认天下孝子比比皆是,我只是担心孝道的萎缩和淡化。古代王强卧冰求鲤、丁郎刻母事亲、王裒闻雷泣墓等廿四孝的大孝光辉,似乎到了今天温度大减。做晚辈的已到该猛醒的时候了。
还有一种现象令人匪夷所思,就是:当父母一方丧偶,儿女不了解在世一方的孤独和寂寞,只是一味的要求父母给自己看孩子或做家务,当父亲或者母亲重新给自己续弦的时候,哪怕是天作之合的一对,也极力反对,甚至棒打鸳鸯。这是极端的自私和无情的表现。人世间的情有好多种,夫妻之情和儿女孝敬之情不能相互替代,请儿女们扪心自问,你是否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孝敬父母了?即使真心孝敬父母,但也不能作为阻挠父母再婚的理由。我妻子的堂哥是我村有名的大孝子,在西安工作节假日回农村家里时,一到村头就推着自行车走完街道,一路上面带笑容地招呼一路乡党,对自己的父母和揭发妻子的爱戴是乡党们一致公认的好。当妻子得病去世后,当自己续弦后,几个儿女就是想不通,几乎断绝了和父亲的来往,即使来往也没有以前那样爱父亲了。这次过年回家,听说自己孙子娶媳妇都没有给爷爷打招呼,我觉得做出这事来,太过分了又不近人情。
人常说,血缘关系是分不开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为什么以上的亲父亲子就如此的生分和寡情?社会进步了,亲情寡淡了,这终究不太正常。人人接辈传辈都要变老,难道就这样代代薄情下去?可见只靠血缘维持亲情还不够,靠道德约束的力量也软弱,那么,靠家族的族规?显然不现实,家族的观念也在淡化,要靠法律条文来约束?似乎显得冷酷和可笑。唉!参不透的世事冷暖啊!有人说,靠整个社会逐步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那也得等个长长的过程才能实现,即使实现也不是灵丹妙药。就拿农村的这些现象来说,老人一天天的恓惶可怜,这是有目共睹的。怎么办?老有所养很渺茫。有主意的老人,还给自己积攒一些钱度晚年,缺乏主见和过于溺爱孩子的老人,反倒把自己剥光揽净,把宝都压在了指望儿子养老这点上,结果大部分落空。我们自乐班的老唐,家在临潼,有三个儿子,说起来子孙满堂,自己大过年的不想回家,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回家觉得没有温暖。但是在外打工一年了,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回家团聚过年,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但是像老唐这样孤孤单单的在外过年的,也不在少数。谁不希望得到下一辈的关怀,谁愿意这样冷冷清清地过年,难道家庭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能把父子亲情抛弃?人际间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能隔断亲人相聚?唉!还是参不透世事人情的冷暖。
天下做人家妻子的人,总该接纳人家的老子吧,没有老子的付出和亲情关爱,哪里来的你小家庭的温暖?把老人冷落在一旁的过年团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再拿周围的众多当儿媳婆婆的人来说,照看孙子时表面是奶奶和孙子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老保姆的角色,最起码在儿媳看来是这样。儿媳总认为,你的孙子你应该心疼和照管,看管好了是应该的,看管不好就得承受我发脾气,甚至骂骂咧咧,甚至拳脚伺候。大年初二,当我听到大嫂诉说看管孙子的苦情遭遇时,我就又禁不住的想感叹一番:谁能参透人世间的冷暖亲情?
人常说,血浓于水,那为什么浓浓的血,不能燃烧成暖暖的亲情?人世间屡屡有出力不讨好的家庭寡情现象的出现?这是为什么?最近电视上播放新版《西游记》,我突发奇想,哪个儿男若果像孙悟空那样的出生就好了,石缝里蹦出来的,谁个姑娘跟了这样的人结了婚,就没有赡养父母和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了,可惜这样的故事是虚构的。当天下所有做儿女、做媳妇的都良心发现的时候,当在父母老来的悲情光景中能窥视到自己老了的悲情影子时,或许会良心发现,幡然梦醒,从此,多尽一些孝道,为自己的儿女做一些榜样,扭转一下在尽孝方面的不尽人意之处,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孝敬父母,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最长远的爱。谁都爱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用毛主席当年自己教育自己,作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扭转尽孝道的颓势,在今天显然不现实,但是,应和着今天最时髦的“投入与产出”的做法来梳理尽孝道的问题,该能够理解吧,就是:想叫自己老了有个好光景、好落脚,做儿女的就赶快给“爱自己”投点资吧!你爱你的父母,你儿女自然也会效仿着爱你,你老了自然有个好的结果,这岂不是一种对“自爱”的最大投入吗?当家庭走上了这样世代相爱的良性循环了,世事冷暖不参自透,也就是说:冷投资,冷回报,暖投资,暖回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下一篇:试谈心灵的安抚和救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