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隐士比较
许多书籍文章都写到,隐士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社会的特产。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隐士”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人文现象,它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史的。西方世界也有隐士。
西方的隐士英语叫Hermit(今天在英文里,隐士有两种表达:一作A retired scholar;一作A private gentleman),这些人主要指出于宗教动机而脱离社会隐居的人。公元三世纪,罗马教皇徳西乌迫害基督教徒,有些教徒不堪忍受,便逃到旷野中隐居,坚持自己的信仰。像底比斯的圣保罗、埃及的圣安东尼,都是最早的隐士。尤其是圣安东尼,他不仅自己隐居修行,而且还将隐士们组织起来,创办了戴尔•马利安东隐修院,成为隐士团体的组织者。与东方一样,西方的文人隐士也是层出不穷,像伏尔泰、勃朗特姐妹、托尔斯泰、尼采、叔本华等都曾因种种原因退隐郊野。但西方的文人隐士与东方的隐士一大不同是隐逸后仍坚持不懈地表达自我。
印度也有宗教隐士,这些人被称为散尼雅士(Sannys)或遁世者。这些人常常三五成群地云游四方,也可以独居斗室或岩穴。他们有自己的服饰标志,而且发清贫和独身愿。作为宗教信徒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在社会上也具有很高的名望。印度的隐士,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
同外国的宗教隐士不同,中国的隐士并非完全出于宗教目的而隐居。中国的隐士可能是一般的读书人或从官场上退下来的官吏,也可能是某种宗教的信奉者。但他们大多不受宗教条规的约束,不能算作真正的出家人。隐士可能信仰某一种宗教,也可能只是采用某种宗教的形式以此来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信仰佛教的和尚和信仰道教的道士,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不是隐士。孔子说:“推一合十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隐士的“士”是一种知识分子,犹今日之读书人或文化人。这是讨论隐士的前提。
中国的隐士是世俗中人,这同外国的宗教隐士有很大的区别。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世俗精神。与中国的大多数文化一样,中国的隐士文化同样也是一种世俗文化。在中国,世俗的力量太强大。隐士尽管宣称自己脱离世俗,超越尘世,但实际上他们不可能也根本做不到。中国的隐士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立足社会,立足人间的世俗精神。所谓“随缘渡化”就是这个意思。中国的隐士没有“上帝”或“神”的超自然意识,他们常常提到的“道”,仍然是以社会道德为基础的目标。即便是那些信奉某种宗教的隐士,在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强烈的人间意识。中国的隐士即使信奉宗教,也无法摆脱尘世思想的影响。他们关心的不是西方基督徒的“天堂中事”,也不是印度宗教关注的“轮回中事”,他们关心的依然是“社会中事”。如果用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来划分的话。外国的宗教隐士是站在此岸,看着彼岸,一心想着彼岸;而中国的一些信奉宗教的隐士他们却是站在此岸,看着彼岸,心里想的却还是此岸。
中国的隐士与西方的隐士是既有相似,亦有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对对繁华尘世产生厌倦,不喜欢过社交过于频繁、打理杂事的生活;此外,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这些隐士们内心都很安静,所需要生活物资极少。区别之处在于,西方当代的隐士们不拒绝名声,他们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公益性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等。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田园文学相媲美。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美国人开始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所以我们今天才有这些著名的自然文学名著可读:《瓦尔登湖》、《醒来的森林》、《夏日走过山间》、《沙郡年鉴》……而中国的隐士由于受禅宗“不立文字”以及“述而不作”的影响极少写作。中国的隐士不喜欢名声,认为被人知道、认识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他们拒绝做官,拒绝人们的吹捧。其次,中国的隐士和西方的隐士不一样。西方人主要是因为厌世而隐居,他们想远离社会。而中国的隐士则是社会积极力量的一种,他们想更多地帮助别人。再次,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中国的隐士则不然,往往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伸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自视清高,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总结一下,如下三点而视为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之最大区别:一、从概念归属上讲,中国隐士是一个政治概念,而西方隐士是一个宗教概念;二、从形成的因素上讲,中国隐士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而西方的隐士则是宗教迫害的产物;三、从主观方面来讲,中国隐士不是个人主义就是失败主义,而西方的隐士多来自自由主义、功利主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隐士的读书生活
- 下一篇:(散文)读书的感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