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的乐园一西周灵台遗址
西周灵台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灵沼乡阿底村南
灵台遗址,是一个四五米高、十余米见方的梯形立方体。上面的房宇是后来修建的。拾阶而上(阶梯是石制的,已残缺),石块儿与石块儿的缝隙间长满了绿草,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台阶的年古失修相比,愈发显出灵台的苍古与厚重。
关于文王灵台,史书记载较多,《诗经·大雅》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席鹿攸伏。席鹿濯濯,白鸟器器。王在灵沼,於初鱼跃。虚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鹿。鼍鼓逢逢,嚎瞍奏公。"这是描述这里既有高台式的楼阁建筑,也有养鹿的草场和养鱼的池沼。低空里翱翔着洁白的水鸟,蒲苇中腾跃着肥硕的大鱼,麋鹿悠闲地在树下嬉戏,百姓随意在河边渔猎。同时,《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其谓台日灵台,其谓沼日灵沼。"《诗经》和《孟子》都把这里描写为周文王与民共享的乐园,也说明当时丰京的苑囿不像后代帝王禁苑那样神圣不可侵犯。据《左传》记载在春秋战国之际,灵台尚存。关于周文王灵台的位置及其作用,《三辅黄图校证》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诗序》日:"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暴台乃县为讽涮天象而筑。据住持讲,这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灵台周围的蚂蚱不叫唤,问其原因,有老人说,这是因为周文王晚上在此阅读兵书,蚂蚱怕叫声惊动了文王。
灵台毁于何时,不得而知,关于灵台遗址的存在,北宋宋敏求《长安志》有比较明确的记载:"灵台遗址至贞观(626~649)尚在,故(唐)魏王(李)泰(括地志)日:“辟雍,灵沼今悉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也”。如今灵台略比此小,但相差不大。
唐代在灵台建有平等寺。据附近的老人说,解放时寺周围有土城墙,寺内有土地21亩,当时住寺的是王和尚,灵台殿前当时还有两棵直径近
建于灵台上的平等寺,相传得名始于元代,因阎罗有平等王之号,故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梁鼐曾主持重修,易门额以石,上署"灵台遗址"四字。寺远离村庄,地势孤高,北有阿底村,南有吴家村,西有邱家庄,东有沣河,沣河东有北张村与贺家村。院内西边是平等寺古殿,古殿留下了历次修葺的痕迹,东檐墙镶着简陋的窗子,龙形托墩从做工和木头颜色上看,明显可以区分出是不同时期修葺的痕迹。寺内正门两边各建观音殿、地藏殿-座。建东南观音殿挖地基时,曾挖出半截残碑,碑首浮雕三龙,活灵活现,碑两边都刻有浮雕。中有佛像,两边有侍立小像,上边两角刻有浮雕蟾蜍和鸟。东边空地上放着一个粗麻石碑座,为梯形立方体。1997年挖东殿地基时挖出约直径半米,状如龙身鳞片的陶瓦烧制品。此处还出土过陶罐、陶碗等物。这些出土文物虽不知具体年代,但证实了平等寺在灵台遗址上的存在。如今,平等寺已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院内南北约122步,东西约97步,除原有的灵台遗址外,有新建的菩萨殿、地藏殿、山门房、僧舍、灶房、斋房等屋舍。住比丘尼六人。(常春撰写)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郭杜
- 下一篇:祥峪森林公园成为旅游新热点有五大原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