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难逃“分”的金箍
关于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可以说,我仅有的希望和信心正在渐渐丧失。各种乱踢八糟的,花样繁多的改革,在基层落实上,太必尽人意。按照户口属地化的义务教育没有那么轻松,农民工的孩子上学时多么的不易,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基于多年历史因素或者人为原因培养的一些名校名师简直成了“香饽饽”,挤名校,拜名师,心甘情愿交赞助费,连个收条都不打,学校成了最挣钱的“加工厂”,何谈义务而言。我们一方面对现行教育深恶痛绝,一方面自己深陷其中,继续制造着教育的不平等,或者纵容。
听到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耳目一新,感觉高考教育的春天要来临。本人参加过高考,也有一些偏才、怪才同学,被上世界90年代的惟分是论拒之问外,很是心痛。北大毕竟给我们开启了另一扇窗子,看到一些阳光。在社会信任危机频发的今天,大家只有觉得高考比较公平,北大敢为人先,的确不容易,这是其他高校所不能的,也难实现的。我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但是当看到推荐的名单时,还是觉得北大难逃“分”的金箍。仅从这一点来讲,这次改革是一次失败的改革,或者说是一次糊弄大众的表演。
新华网北京
据了解,这90名学生是经北大招生办公室组织专家认真审核申请材料后获得通过的。如无异议,这些学生将无需参加笔试即可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合格者除具备教育部保送资格考生外,仍然要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当地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政策。
北大当初在全国遴选39所中学,没有公开推选标准,江苏达到10家,陕西2家,其实就是西安2家,即西工大附中和高新一中。凡事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上这2所学校在西安是多难,分数要够,花钱不会少。这个地区不平衡的遴选,基本都是城市中学,农村中学没有一个。不敢说是是对农村孩子的歧视,起码是漠视,我认为。人们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大着继续他们的行动。不光是这次推荐,就是在保送上,不光北大,其他一些高校也瞄准的是重点中学,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身边。农村学生,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能上高中,已经很不错,再考大学,承担高额的学费,就业又是困难,难怪有的学生放弃高考。再说,农村学生有几个参加过全国奥数、化学、物理等比赛,有几个获得加分或者保送。不平等的教育存在,地区差异依然不能避免,从某种角度上讲,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更加加剧了这种现象,导致更加不平等,只能感叹生不逢时,父母无法选择了。
从目前的公示来看,基本都是学习前几名,这和考有多少区别?如果考,可能只有极少数发挥失常,不能上北大,但是这些学生基本都是可以保送北大的学校,因为从小上了一个好中学,就享受到其他中学不能相比的国民待遇,何谈公平?本是中学校长推荐,重在校长,现在面对各种压力,校长把责任推到学校,变成学校推荐,体现民主、公平,其实是一种向传统“分数”的低头和屈服,是一种责任的推脱。什么偏才、怪才,是进不了北大的。沈从文、吴晗、钱学森等等难上北大,更不要说现在“依分论校”了。钱老说过,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接触的人才,对我们启发应该很多。我们现在扩招、增容,高校的占地很大,也很美,就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学术造假,不顾一切、不分专业、不顾现实要求英语分数,对于搞实践者是在太难。我们今年400万也罢,600万也罢,这么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办?还是老样子,创业、上硕、走向基层,实际怎样?大家心知肚明。
只有北大,才可以开始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种提前圈走优秀学生的做法和现在一些中学基本如初一撤。当年的北大精神倒那里去了?我去过北大两次,在校园走过、看过,和学生谝过,北大在我年轻的心目中的追逐身影已经越来越模糊,或许很现实,走在我的楼下菜市场,北大学生陆不轩的“眼睛肉店”灯光迷离。中国的教育的确需要改革,虽然没有良方,但是我也不希望剑走锋偏。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难逃“分”的金箍,多元化的选拔人才,又回到老路上了;在“分数”的魔咒下,或许在今天人们的期望中,抛除一切,只有“分数”最为公正,信任失却,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2009.12.3于长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雪落大地,我两袖清风
- 下一篇:谁该为西安交大一附院“被盗”的婴儿负责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