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村----翰墨飘香一村庄
72岁的孙生斌老人(左二)年复一年苦练书法。
父子同练书法。
农民书法进城赚钱。
村里的古会成了书法展示会。
给西安城墙东门书写春联。
大地为纸,树枝当笔,村民在田间地头有空就写。
也许你毛笔字写得不错,但不懂稼穑,拿不起锄头;也许你在庄稼地里果园里是一把好手,但提起笔却似有千斤重。长安区有一个以务农为要的村落,仰仗一个文化符号来提升精神,鼓舞精神,一双双握惯锄把的手,撑起了一面写满优雅的大旗。
细柳街道石匣村的文化名片是书法,一种用毛笔抒发胸臆的传统艺术。这个家家种包谷麦子的村子,50多人擅长书写毛笔字,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72岁,他们当中有5个人手里握着省书法协会会员证。有鉴于此,省书法家协会授予石匣村“书法村”称号,在全市挑了梢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市在全国范围内为14座城门征集春联写手,3000多人报名,初选入围的104人里,石匣村竟占了3人。其中一位村民胡红旗过关斩将,成功当选,为西安东门写下“雄立千秋看锦绣长安唐风大雅春风大雅,纵观万里喜和谐华夏文运恒昌国运恒昌”对联,在古城内外传为佳话。都说翰墨能生香,石匣村书法之风香飘百里。
石匣村文化底子厚重,书法传统源远流长。解放前,村里有王崇哲、刘志栋、王槐3位老学究,各个文章书法俱佳,方圆十里小有名气。3位老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以及书法作品,留下了农事闲暇读书习字的农耕文化风范。时至今日,村里诸多农民书法家写出了气势,形成了气候。2006年、2009年,该村两次在长安区举办书法展览,名噪一时。2003年,年过花甲的孙生斌在新加坡文艺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献给祖国 献给母亲”中国书画名家大赛中获得金奖。2007年,在“我眼中的新长安青少年文化大赛”中,该村的学生选手获得书法组三等奖。
书法美,与田野美相通。翰墨飘香,香气其实在农民书法家的心里。年年笔耕不辍,研习字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下就有审美情趣,就有心灵欢愉,就积攒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令人欣慰的是,石匣村小学多位老师,都有笔走龙蛇之功,都有慧眼识才之能,在他们的扶助下,石匣村小学生一茬一茬,一直保持着一个少年习字群体,源源不断地为书法村输送新的血液,留住了翰墨发出的持久的香气。(文/图 张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全省首个艺术品交易中心落成
- 下一篇:关中民俗博物院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