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树安的《历史曾在这里驻足》
长安区区域人文精神研究的开山之作
——读徐树安的《历史曾在这里驻足》
作者:尘净
一提到长安,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名扬四海的古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声名远播的丝绸之路,往往忽视了对地处古长安天子脚下的长安区,这片同样有着深沉的历史积淀和辉煌历史的土地区域人文精神的研究。徐树安的《历史曾在这里驻足》,就是以独到的视角,文采斐然的激扬文字,饱含深情的关注这一领域,开长安区人文精神研究之先河,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安区的历史,思考历史对长安区域人文精神形成的深远影响和探究价值。
“为什么会有挥之不去的感觉
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长安——我日久生情的地方
身心皆已融入其中……”
作者一开篇就巧妙的活用了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升华的土地情结,将作者对长安的爱抒写的含蓄,深沉,淋漓尽致。探究历史渊源的发端,源之与对这片土地的爱,爱这片土地的深层内涵,蕴藏于这片土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长安是一本无法计算厚度的无字书”作者以排比的句式,涌动的激情,沤歌和赞美长安的历史,文字绚丽,文采随情感汪洋恣肆的纵情流淌,真可谓一泻千里、酣畅淋漓。
潜入历史河流的底处,摩挲历史的细部,用“细节”说话。从“客省庄二期文化”到郭杜长里村的仓颉造字台,遗迹不多,但各有侧重,长安客省庄是客家先祖省亲的居留地,最早于1955年发掘的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沣河西岸,地处古代西周都城丰京所在地。周朝时,客省庄是京畿重地,热闹繁华,来往的旅客及商贾很多。“客”就是客人的意思,“省”则取探望、问候、省亲之意。客省庄历史遗迹不少。客省庄村口沣河沿的石拱桥,巍峨壮观。修桥者为清末大臣赵舒翘,长安沣西大原村人,曾经官至刑部上书、军机大臣等职。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支汉民族。客家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二是强烈的群体意识,并且始终对北方故土抱有一种真挚的“寻根”情怀。三是敢于拼搏和冒险,在逆境中依然奋力抗争,最终到达胜利彼岸。总之,客家人坚守着先人的优秀文化精神,在创业中,充分体现出了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崇文重教、求实进取的高贵品质。无论在内地或海外,客家人都为其所在地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之功。客省庄二期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也毋庸置疑是长安区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之大学城项目的引进,就是长安人崇文重教传统最有力的证明;仓颉造字台则是区域人文精神的最早展现,长安人勤劳勇敢,不仅崇文也曾尚武“男的手持石斧,披荆斩棘,取火焚烧”他们在森林中用石矛、石镞围猎动物,在河流中用骨制的鱼钩捕鱼……他们聚族而居,从“聚族”而居到“秦时原本是咸阳附近一个乡聚之名”,长安完成了他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聚族而居”还是血缘的凝聚,乡聚已有了行政管理的雏形。
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到“无论是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先民们,还是黄帝时代以仓颉为代表的先民们,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精神,为长安人具有的‘执着探索、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无疑起到了渊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一种精神的形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尽管这段历史是遥远的,但它对一个区域人文精神的影响是不应被忽略的!(待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如果把历史比做一个巨人,余秋雨的大历史散文,能让人看到这个巨人留下的阴影和神采,徐树安的区域历史散文则让人看到了一个历史足迹形成的一个鲜活的长安。作者的探讨才刚刚开始,窥一斑,而知全貌,相信作者的探讨将会逐步深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于尘净书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王伟:祝福您,母校
- 下一篇:方淑红:爱的天长地久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