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书坛的王江“旋风”
2005年,中国书协所主办的展览每次张榜之际,我总想看到一个名字,结果每看每有,一次都不少。这让我想到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一个人物李莫愁,小李飞刀,刀刀见血。而此人谁也?王江。
王江在2005年创下了一个大满贯的记录,中国书协主办及联办的8项展览全部入展,还有两项获奖。就象《水浒》中的小李广花荣,箭箭中靶,箭无虚发。这对陕西书坛是一个很少的而又特殊的现象。王江也成为书法界行内人议论的一个热点人物,他还让人想到了当年围棋圈内的聂卫平、江铸久。王江给陕西书坛刮来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旋风”。这股“旋风”给人刺激,也让人思考。如果陕西书坛年年都有十个、二十个、五十个王江这般的人物,陕西书坛何愁不雄风再振呢?
王江貌不惊人,形象也有些单薄,但很有“内功”。虽然非常年轻,但弄书法这一行也有十几年的道行,属那种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的健将型的人物。八届国展轰轰烈烈,他没有上展,首届青年展纷纷扬扬,他也没有上展,但打那以后,似乎是突然顿悟,立地成佛,成了决了堤的河,一发不可收拾,连发连中……
王江成了王江现象。如要陕西评年度文化上的新闻人物,让大家推荐,我一定会推荐他,并会以事实鼓动一批人去投他的票。如今新名词有“感动”一说,王江至少是感动陕西书法的一个年轻人。王江的屡屡成功,至少在书坛上可以说明这么一点:有功力才有实力,有实力才能有资本,有资本才能自我实现。
中国书协所办展览,请的评委总在不断地换,评委各有不同审美观念,对书法家来说,入一次两次,甚至三、四次都可以,但次次都能入,都能入不同评委们的眼,这就有些特殊。特殊在哪,就要研究一下王江的字。
王江的书法,不是那种造势的字,但非常抢眼,细看来又吸收的不同的滋养。他的书法既有魏体的形,又有张瑞图的简约,还有赵之谦的一些用笔,还有隐含在其间的篆味和汉简的感觉,所以,他的字看起来方正,道道还真不少。尤其可贵的是静气十足,用笔爽直干练,不拖泥带水,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所以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能凸然而出,特别地惹眼。王江的成功似乎也在提醒我们,既不能太杂,但决不可过于纯粹,结合得既要自然,还要显自家面目。是一个多元的方程式,有解,但亦要曲折含蓄。当代书法雷同或面貌相近的很多,王江至少是让人看到了一种特殊,这种特殊并不是蓬头垢面,倒是温文尔雅,合乎规矩又杂揉多家,魏碑的用笔,隶书的韵味,还有帖的底子,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
在书法的探索上王江是沿着不同的路径跋涉的一个年轻人,不行了,再来。他的“内力”来自于一种韧劲、锲而不舍。我曾在其家中见过他几年前自己在竹板上用汉简风格刻的诗,笔划相当到位。自己做、自己刻是相当要功夫的,但王江就那样自力更生地做起来。凡和书法有关的他都有兴趣,他喜欢收藏碑石、碑帖,有上百中之多,而且还时时研读,很有心得。王江说话不快不慢,细茶入水,条理性还很强。
清初周亮公所篆《尺犊新钞》有一首诗:“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减意能繁,临风自许同倪瓒,入骨谁评到董源”。我自信,王江的笔虽不是“老笔”,但可以说是“铁干银钩”,是“入骨”层面上的功力和境界了。造境写境,合乎自然还要邻于理想,都需要用时间之火再把自己“煎熬”一番。……“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著,婀娜愈刚健”。(刘熙载《书谱》)
不论怎样,王江在陕西书坛刮来了这么股子旋风,而且风头正劲。“满郭人争江上望,来凝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王江,看你的了。
(吴川淮:陕西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少陵原读《少陵原之风》感赋
- 下一篇:成德奇《少陵随笔》出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