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岁月漏光--读赵心琴的散文
现在有一种主题散文,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写作并成书,其题材相近,笔法相似,甚至连每篇的字数也相当,从而制造集束炸弹,产生轰动效应。赵心琴的散文还不是这样。如果按传统观点分析,那么她的散文所呈现的是怀人之作,记游之作,抒情小品,艺术随笔。有信马由缰之爽,有随物赋形之效,很能惹人目,动人心。
掩卷而思,我感到有光从岁月的裂缝或孔穴漏出来,悄然带着赵心琴内心深处的终于没有湮灭的爱和恨,或是感伤的幸福和快乐。给我这种印象的作品多是写故乡和童年的散文。显然,一旦赵心琴拨动了故乡和童年之弦,她就沉浸其中,弹奏出真且美的乐曲,并给予人以共鸣。
《二舅的箩筐》是一篇情满故乡意浓童年的散文。四五岁的时候,总是喜欢居外婆家,因为那里除了有玉米和红苕可以吃以外,还有樱桃,枇杷,桃,李,杏,石榴,柑橘,黄瓜,西红柿,瓜果之盛,口味之香,往往使自己乐不思蜀。回到自己的家遂盼二舅能接她走,甚至给二舅取烟添茶,也无非是想让他带自己往外婆家。最感动自己的是,二舅担着她走二十五里山路,一端的筐里坐着她,一端的筐里蹲着石头,以保持担子的平衡。斯文不但表现了自然而然的人情,而且表现了人情的纯度与深度,从而既有一种历史感的,也有一种现代性,因为今天的人要体验这种人情是非常困难了。《等二姐》尽管不是直接写故乡和童年的,然而二姐到西安来看自己,带的是酸菜和豆面,这种只有故乡才有的并在童年充饥求生的食品便成了情意之物。作品温馨而欣悦,仿佛涂了一层发光的暖色。《尴尬的爱美》表达了对美的源于天性的追求,可惜不遂人愿。五岁那年,有一次,赵心琴觉得母亲给她梳的小毛角很是土气,便坚持要母亲按她的想法扎辫子,不料母亲急着做饭,不但没有按她的央求把小毛角从侧额移到后脑上,反而生气地用梳子在她的后脑上磕了一下。小学三年级见一同学的发型好,便打听是谁剪的,并在星期天步行十五里路,到一家理发馆去剪发。原想自己也会有一个像同学一样漂亮的发型,自己美,他人羡慕,岂不知张师傅根本就未在意她的标准,一推子下去,就把她想象之中的齐耳发型给毁了,使她委屈得偷偷流泪。其美不得反而要在春天戴一顶草帽遮丑,真是倒霉透了。此文十分细腻,把一个女孩对美的敏感和向往的心理,刻画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那个严冬》叙述的是上山砍柴的旧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砍下48斤柴,从山上担下来,在山村也是经常有的,似乎很平淡。实际上并非如此!上山之前是饱餐了一顿酸菜蒸饭的,也还拿了两三个红苕以补给,因为上山累,翻沟攀崖砍柴更累,担柴下山尤其累,不食两三个红苕是根本没有劲把柴捆牢并担下来的,然而当自己过去要拿红苕吃的时候,林鸟已经把她挂在树上的红苕吃得剩下渣子了。虽然已经消耗了体力,不过怎么不能空手下山,何况伙伴早就呐喊了,遂咬牙下山。她的感受是:“前心贴后腔,虚汗直冒,浑身哆嗦,几次试图从肩上取下被汗水浸湿的棉袄重新披到身上,以抵挡阵阵刺骨寒风的侵袭,却无搁柴之处。”人生之苦,从十四岁就开始了。然而苦并未使人退缩,相反,它哺育着一种珍惜生活的习惯和奋斗的精神。作品不但有欣赏价值,也具一种认知价值。《八爷》写乡村大夫如何用偏方膏药治疗疖子之故事,有民俗及传统文化的元素,十分亲切。《葡萄熟了》所写驱赶鸦雀,保卫葡萄,非常逼真地反映了一种少儿心理,其中骂鸦雀一举,真是妙趣横生。《心中有盏灯》是哀悼并纪念父亲的散文。作品如水,原是嬉戏而流,没有浪花,也没有波澜,然而一旦触击逝世的父亲,立即惊涛骇浪,何止千堆雪!叙述父亲的聪慧,得意扬扬,表达对父亲的钦佩,诚心诚意,控诉父亲经受的欺骗,唏嘘叹息。当然,文章也有恨。有一年,父亲外出做手艺,返乡之后给一个当权派上缴了外出期间的款项,这样他便可以得到工分。不过那天当权派声称有事,让他改天过来拿收条,再补记工分。父亲认为当权派不至于赖帐,便空手而归。然而再登门向当权派索取交款收条并记工分的时候,此当权派竟翻脸否认有交款之事,而且当众侮辱父亲不交钱还要工分,是不要脸!行文到此,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一种义愤,甚至弥漫着一种强烈的不平之气。感情饱满,时空转换,人称反复变化,从而提升了艺术感染力!《姨妈离婚》其文,叙述姨妈仅仅因为生不出孩子便遭毒打和遗弃,无意之间便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无后为不孝的黑暗,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凡人大舅》多少有魔幻意味,大舅故凡,然而冬夏背未婚妻过河,由此患关节炎和肺结核,但他却乐观人生,好音乐,让为乐器里有小人唱歌,能雕刻,为自己所制作的盒景而手舞足蹈,竟吓瘫了看到他狂欢的人,终于以野生娃蒜充饥换肺以求病愈,不果,溘然而逝,有迷漓奇异之魅力。
赵心琴的其他散文也是亮点闪烁,有的还熠熠生辉,不过我以为以故乡和童年为题材的作品,应该是她散文的主体,可以代表一种风度,尽管这一路的作品未必是多数,因为其他类型的散文赵心琴也能写,然而关于故乡和童年的散文,也许谁也无法流淌着像赵心琴那样一种真挚之情,浓郁之情,谁也没有她的一种体验。她的这一路作品显然展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亲历性。她的散文,没有虚构,尽管虚构也是散文可以采用的方法,多是她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是她的体证,是她的生活。这样,她的作品就不但流着泪,也滴着血,从而揭示了生存的本质,也解剖了人的灵魂。向善性。赵心琴所叙述所表现的生活,是普通人的生活,是山里人的生活,是底层人的生活,甚至是穷人的生活,然而她采集着这种生活之中的积极之感而不是消极之感,健康之感而不是病态之感,扬善之感而不是埋怨之感。生活是苦涩的,甚至偶尔也让她恨,不过种种丑陋终于在作品之中蒸发和消融,留下的都是向善的结晶。她的追求,显然暗合了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中国诗教。真淳性。古人有言,豪华落尽见真淳,无非是指天然的真淳的作品,有艺术的欣赏价值。一种真淳的味道,可以是屏弃豪华之后而得,也可以是生而自带,总之,有真淳便好。赵心琴的散文,她的主体散文所展示的亲历性,向善性,真淳性,足以使她成家,因为三足鼎立啊!我热忱祝贺陕西出了一个新的女作家!
实际上我和赵心琴早就认识。1986年,我陪
愿她的散文在春梢上招展,在秋枝上飘香。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陈忠实:激情赋华章--《秦•赋》序
- 下一篇:朱鸿:上王赋并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