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轮月上
远古时代,有一位美女,在一个月明之夜,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她就是嫦娥。
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在遥远的地方望着月亮思念故乡,吟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如此深重的感动着我们。
九百多年前,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坛巨匠,在月下欢饮达诞,大醉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四百多年前,“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剧中说:“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台湾一位女子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唱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几年前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宋祖英动情的唱道:“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又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的是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月亮在几光年以外美丽着这个世界,也映照着我们的心灵。小时候,月亮是一轮又大又圆的镜子,挂在空中,反射着太阳的光芒,照亮黑暗中的路。爸爸带着我在月下回家,家在一个安静的村落;后来啊,月亮是昏暗一盏灯,孤独的停泊在浩瀚的空中,常常被乌云遮盖,看不到她如水的脸庞,我一个人回家,家是城市里小小的鸟巢;现在,月亮是绽开的笑脸,在透过层层云雾之后照的庭院如积水空明,我在纯净的月光下回家,家是温暖的港湾。
从古到今,多少人在想象着月亮,吟颂着月亮,对着月亮微笑,对着月亮哭泣,对着月亮思念,对着月亮诉说甜美的誓言……每个中秋之夜,月亮都是绝对的主角。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月亮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月缺月圆之间,一年又一年。这一年的一轮月上,你是远方的游子在遥望故乡的明月,还是故乡的明月照着渴望远行的你?无论时空怎样的变幻,无论你我走的多远,古今不变的是那一轮月,如此皎洁、如此清远——如同,美好的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