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心画颜真卿
喜欢看央视四套《国宝档案》,了解五千年的国之瑰宝,也喜欢任志宏充满磁性、舒缓的男声,那天他解说的是颜真卿的《祭侄稿》。在评价了《祭侄稿》的“天下第二行书”的至高地位及围绕它的收藏发生的故事之后,也谈到了颜真卿的人品和人生归宿。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关于颜真卿的认识过程。
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书法,印象中初中阶段的每个寒暑假都是在劣质的墨臭中度过的,在忍受着机械、枯燥的点画折磨的同时,对劣墨的印象尤深,而那时临的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父亲是颜的忠实拥趸,一手墨笔字颇得其风,常大讲颜字的好处,但我竟不以为意,相对于颜体字的肥厚,更喜欢柳体字的瘦硬、欧体字的劲健。于是由字联想到人,揣想颜氏定是个敦厚圆通之人。记得当年父亲曾戳着我的脑门笑我的年少轻狂。年少轻狂,一点不假。
之后父亲曾谆谆教诲颜氏为人之忠烈、书体之雄健,亦被我左耳进右耳出。照猫画虎、一曝十寒地练字,终了也没能练就一笔好毛笔字,不过后来自己的硬笔书法颇有男子字迹之大气,倒不乏当年习颜贴的功劳。及至长大成人,兴趣渐重文史,才慢慢了解颜氏之书法、之为人。
颜真卿在中国书坛上集500年雄健派之大成,而又富有革新精神,卓然自成大家,在唐代尊称为“鲁公”而不称其名;后世颜鲁公则成为士庶咸知之人,“颜体”成了家喻户晓之书体。其人其书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观其一生,一半在沙场、在朝廷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度过,而另一半才是在书斋中度过的。他钻研艺术、文学、酷爱书法,并且自强不息地走向一代书家的峰巅,而同时他还是一个忠义节烈之士,并不如我当初想像的那样寿终正寝于几案床榻,而是命丧叛军之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为人笃实、耿直,一生为官清廉,以为民解困为已任,向以忠烈闻名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沉浮,不以为意。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已经七十岁的颜真卿由于他的正直仍不为宰相杨炎、卢杞所容,遂演出了其一生最为壮烈的一幕。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早蓄谋反之意,于建中四年攻陷汝州(今河南临汝),卢杞因欲报私怨,建议派颜真卿前往宣谕劝说,说颜乃“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颜至许州,见了李希烈,宣诏旨未毕,逆贼使诸将诟骂鲁公,又令号养子亲兵千余人拔刀相胁。但颜面不改色,李只得挥去众人,将其扣为人质。李使出种种手段威逼利诱,甚至在颜住处庭中掘下土坑,扬言要将其活埋,妄图迫其就范,为已所用。颜坚贞不屈,严加斥责,他冷笑着对李说:“何需如此,只借我一剑,汝必睹快事。”李又遣人积薪于庭,云:“不屈节,当焚死!”颜毫无惧色,径身蹈火,倒是李手下拉住了他。李无奈,于贞元元年(785年)8月,指使阉奴等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龙兴寺将颜真卿缢杀。可怜一代书家竟也命丧小人、叛敌之手。
颜氏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正如书家所评:“颜真卿是书史上唯一能与王羲之互相抗衡、相互辉映的书坛巨擘,他的阳刚雄浑的书法风格填补了王羲之偏于阴柔的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王羲之对后世影响仅仅限于书法本身,而颜真卿历来被人们称颂的多为其人品:正直、忠贞、壮烈。伟大的人格融入他的书法作品,所谓‘书为心画’在他的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而他的行草,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使宋代米芾也极为心仪。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羁,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人。宋朱长文《读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坠如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在其青年时代,他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可以说早已立下鸿鹄之志。之后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的岁月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和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之功力,百般锤炼,使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终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使‘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信夫!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