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打造南五台旅游新品牌
图为施工人员正在对五台乡东、西大街进行街面改造。(见习记者 李欣 摄)
顺着长安区境内环山路边“南五台”的指示牌拐进路旁一条新铺设的柏油路,前行数百米后,一座青砖黛瓦、廊檐回转的古风貌建筑群就映入你的眼帘。这就是五台民俗古镇所在地——留村。
据《长安县志》记载,留村形成于唐代以前,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区。村内自古就流传有“三十六丁字路,七十二座汤房”之说,就是说村里没有一条直路,而汤房是寺庙给朝圣的人沿路提供汤饭、住宿的地方。留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明清时的布局和庙宇痕迹,非常有特色。
距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不远处,有一处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关中民俗博物院。博物院是全国首家民办大型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现共征藏民俗瑰宝约33600件,集文物保护与展览、民间生活体验、民间艺术展演等功能于一体。博物院内,石碑、栓马石、木雕、砖雕、玉雕以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琳琅满目,恢弘壮观、错落有致、别具风味的古代民居更令人震撼。
在博物院的身后,就是古木参天、庙宇林立的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为南五台。这里山形拔峭,峰峦叠嶂,森林茂密,风景秀美。这座自然、人文遗产丰富的历史名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名山、古村、博物院,不正是发展旅游的绝好资源吗?今年初,长安区启动了五台山民俗古镇建设,依托南五台风景旅游区和关中民俗博物院,挖掘古留村旅游资源,正积极打造一个全国旅游新品牌。
根据规划,五台民俗古镇将分为四大功能区:古留村旅游区、生态保护区、民俗产业发展区、旅游产业发展区。按照“一心、两轴、两片区”的规划结构,改造后留村西弥路将成为一条仿古步行商业街,街区内将设置关中特色饮食业、民俗剪纸、皮影、泥塑等传统工艺。
风格杂章,环境零乱是制约景点品牌效应发挥的一大绊脚石。为使古留村与关中民俗博物院风格一致,形成浑然一体的效果,在基于古留村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今年2月,长安区首先对村落进行了环境改造。
改造本着保护古村构架、展现古村风貌的原则,以灰加土黄为色彩基调,以青石、地雕、青砖为主要建筑原材料,对沿街门店和民居进行统一的民俗化改造,营造出淳厚的文化气息和古朴的风格。
据了解,投资7500万元的五台民俗古镇项目除了对房屋实施民俗化改造外,还将修建五台旅游专线、对西弥路实现景观步行街改造、发展高档次农家乐和关中特色餐饮业。二期将向村内延伸改造民居400户,实施关中民俗特色农家乐开发。三期对村内剩余部分进行农家乐开发,最终形成囊括关中民俗博物院和南五台景区在内的关中民俗古镇。截至7月21日,已完成全年投资总任务的92.5%。
根据五台古镇建设总的发展思路,长安区将通过三年时间,建成南五台景区和关中民俗博物院为核心的古镇旅游区,建立起以关中古村落文化游和关中民俗体验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把五台古镇打造成为国内著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成为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旅游古镇、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典范、秦岭北麓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基地之一。(记者 张文 实习生 王欣)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丹美在诗意中蒸腾——茹桂书法赏析
- 下一篇:杨庄摄影赛在太兴山颁奖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