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的崇祯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就是这一晚,让历史风云突变。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躲躲藏藏,心力交瘁,万念俱灰,疲惫之极。李自成大军号角声声,锣鼓阵阵,这些不绝于耳的声音让北京城的夜晚有些聒噪,让一代皇帝,正直壮年的崇祯夜不能寐,思绪万千。明知已无回天之术,力挽狂澜,也无法改变大明的末路;在极端的悲怆绝望中,这个幼年丧母、内心柔弱的皇帝子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曾经一夜之间铲除了阉党魏忠贤之流,这个好爱面子,对谁都不相信的大明天子,虚伪的苟活着。面对内有“流寇”李自成,外有后金(清朝)皇太极的大举入侵,老百姓生灵涂炭的多难之秋,还频加赋税,“辽銄”、“剿銄”、“练銄”不断增加,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国破不堪。对李自成剿抚不力,与清军大战连连失败,冤杀袁崇焕,卢象昇战死疆场,洪承畴兵败降清,陈新甲议和被诛,历史一页页重新回到眼前,试图勤勉的崇祯皇帝实在太累了,眼睁睁看着大明气数已尽,无法收拾这个多病的“烂摊子”。
过早的经历了“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等宫廷事件,五岁生母刘贤妃抑郁而死,幼小的心灵布满恐惧;战战兢兢的童年生活,让崇祯变得异常的敏感和冷漠。整顿内阁,频换首辅,倚重内臣,政体日坏,生性多疑,山河破碎;朋党之争,滥用“廷杖”,最终出现了“崇祯五十相”的可悲景象。
1644年,关外清军虎视,李自成大军而入,大明坐以待毙,三股力量走在一起,进行对抗。崇祯不敢用外廷臣僚,不相信大明老百姓,“守陴者仅内操三千”。这些徒有虚名的宦官岂能拼杀?几乎在各个军事重镇均有宦官太监监视,人心涣散。在同命运,共存亡的危急时刻,宦官们竟然大喊“诸文武何为?且言官止内操。我甲械俱无,奈何?”对皇帝,气焰如此嚣张。
身边最近的人,有奶便是娘,充分暴露了奴才的本性。在火光冲天,杀省阵阵,一片混乱中,34岁的崇祯已感前途渺茫,自己多年的挣扎,就是这样无可避免的结果。他邀来周皇后、袁贵妃等在乾清宫共饮,天下最后的宴席很悲壮,空气凝重,他连饮数杯。似有醉意(其实心里很清楚,故意麻醉自己),但却不忘自己的太子和俩皇子,命其换成布衣送到外戚家,设法逃跑,以图东山再起。多么虚伪的皇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着对生命的眷恋,带着几分侥幸的心情,不忘记大明的延续。后宫声音凄惨、哀怨无比。借城破之后免受侮辱,明智的周皇后先自缢而亡。崇祯很满意周皇后的榜样作用,又把15岁的长平公主召来,挥剑砍下其左臂,剑落尘起,公主昏厥,捡条性命,却在大清抑郁而死,这是后话。崇祯有命袁贵妃自缢,不巧,她又苏醒,崇祯生气了,拿剑乱砍,狂杀嫔妃无数,血肉横飞,不足怜惜。这个及其偏执、封建、狭隘的“杀人皇帝”,对臣民滥用重刑,许多人不明原因便死于棍下,轮到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了。
崇祯还想有一丝希望,带着太监王承恩几十人,换上衣服,准备冲出东华门,可命当于绝,守城人以为是内乱,拒不开门。一代皇帝在自己的领土上无法自由行动,很是悲哀。万般无奈,崇祯面对众叛亲离、萧杀冷清的处境,走上了万岁山(有称煤山),凌、凉风佛面,天色将亮,放眼四方,双目紧闭,在一棵槐树上带着无限遗恨自缢身亡。有着仇恨、有着遗憾、有着无奈,以一种无法描述的心情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司礼太监王承恩吊死在其对面,效忠主子。这个平日作威作福,崇奉道教,后改信奉天主的多变之君,光左脚,右脚还穿一红鞋,不知预示什么,在其前襟写着遗书:
“朕自登极(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另,还有一行小字:“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矛盾的崇祯,虽想爱民,但已经无力体恤;把一切责任退给了诸臣,而有希望“东宫再兴”,大明永续。他虽没有汉献帝的软弱,死后,老百姓的口碑也不错。作为皇帝,他一直镇压的是李自成“流贼”,没有认识到清朝的虎狼之心,实在可悲。好在李自成进京搜出三个皇子之后,没有立即杀害;又接受部下建议,将天寿山田妃的墓穴打开,合葬崇祯和周皇后。让其体面的死去,可能崇祯没有想到,不是敬畏他,而是要让他这面大明的旗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对付大清。
生前无钱练兵,一再向老百姓伸手要钱。死后,却被大顺军查处内帑三千七百万有奇!捐其奇零,即可代二年加派。这个口口声声自称“朕非亡
1644年,甲申之年,天象所示让崇祯心惧。“正月初一庚寅,大风霾,震屋扬沙,咫尺不见。”接着“文武百官乱朝班”,中都凤阳地震,之后南京有震,祸不单行,一连串的异常,让人心慌。虽说不祥之兆有些迷信,但心神不定的崇祯还是噩梦不绝。梦一“有”字,传到一解梦人处,道:“有字拆开,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亡败景象如土崩瓦解之势,扑面而来。
种种失误,讲和,迁都。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崇祯只能坐以待毙。三月十五日,密诏驸马都尉,询问南迁之事,但已失时机。驸马回话:“今贼已逼近京师,人心瓦解,从行之人大概只有臣了。”孝敬祖宗的崇祯,多疑善变的崇祯,死爱面子的崇祯只有自己死了。
无限不甘心的崇祯自缢而亡。南明的福王也是短命而死。吴三桂带清兵入关,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这一历史有待考证),他华丽威严的宫殿被付之一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明被大清政权替换。
历史总有些巧合,在1644年,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最终也因为崇祯的昏聩早早断送了大明的江山。大明这台生锈的国家政权,迟早需要更换,不想在他的手中被大清的铁蹄踏得粉身碎骨。
崇祯曾手迹“九思”,即“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岩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气。”可惜,他徒写于之上,不得其要义;或者有所领悟,隐藏太深,在暗处看明处的臣民,生杀予夺,实可恨之君。
2009.7.31夜于长安
赘:我读明清1644年上下30年历史已经有二年多,越来越觉得明清更替历史的风云诡秘。写此文,权作一笔记,思考之。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给老外“免门票”,河南安阳的无奈之壮举
- 下一篇:瓦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