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走在高技术最前沿
西安人或许都知道飞机城,知道这里诞生了飞豹、轰六;西安人也知道航天城,知道无论是长城火箭还是神舟飞船上都有西安的印记……但是,这些天上的事物多少和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些遥远。
直到有一天,这座城市的规划者发现,走在高技术最前沿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可以落入凡间,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北边,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南边,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两大基地相继诞生,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聚焦这广阔的航天航空市场,在为中国大飞机助力,为中国打造商用卫星基地的同时,助推西安的经济飞进更高的空间。
从独占性资源到支柱性产业
阎良,中国的飞机城。1958年,年轻的新中国着手建立自己的现代航空工业,全国唯一、实力最强的大中型军民机设计研究院——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制造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唯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在这里纷纷落户。飞豹上天、运七投入客运,新舟60首航……这个不过24万人口的小城区,支撑了中国航空业尤其是军机的半壁江山。
航空工业强,航天工业也不弱。长城火箭、神舟飞船,从发动机到逃逸舱,坐落在西安的一批科研院所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西安的这些独占性资源,已经形成了集飞机、火箭、卫星设计研究、生产制造、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可让本土专家学者扼腕叹息的是:西安辖区内的航空航天产业,更多的是为国防服务,被动聚集,虽然不少科研院所和单位也曾涉及过民用领域,但一方面并未对真正的高技术进行民用转化,另一方面对西安本地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并不明显。
如何在承载着发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梦想的同时,将航空航天产业的高技术优势转化为西安的产业优势,推动西安经济增长呢?在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之时,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发展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机遇又青睐了西安这个有准备的城市。
2005年3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启动建设,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这里要大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三机并举”,并以通用飞机作为产业突破口,发展航空产业集群,辐射陕西,带动全国。2006年7月2日,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在长安区成立,并于2008年4月升级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这里要打造世界级的商用卫星基地。经过4年建设,航空产业基地的发展空间已变为“一区四园”,除了阎良,在蒲城、咸阳、宝鸡凤翔布点。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军民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化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也初具规模。
尖端技术进入民品迸发新活力
航空、航天向来是尖端科技的聚集区,而两个基地就像一个平台,拉近了这些曾深居山林、有些神秘的航空航天企业、科研院所和本土经济的距离,让走在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技术迸发出无限活力。
有47年悠久历史的航天四院,一直是国内核力量和导弹武器的大型科研生产实体。在航空产业基地里建设的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投资2.5亿元成立的。HTCF-1级碳纤维项目就是康本公司承担的省级重点项目。碳纤维被誉为新一代材料之王,是重要的国防战略基础物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是火箭、导弹、军用飞机、民用大飞机等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在清洁能源、轨道交通、汽车、深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6月2日,碳纤维生产线全线贯通。这意味着我省将以碳纤维产业为龙头和核心,利用航天应用技术积极整合和发展下游产业,打造集碳纤维、复合材料、碳刹车盘等产业于一体的高科技碳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仅HTCF-1级碳纤维项目就将能实现产值60亿元。
航天四院依托几十年来积淀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经应用于民用产业,研制出抗腐蚀、易更换、成本低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金属复合管受到石化行业的广泛肯定和欢迎,巨大的石油管道市场,前景广阔。
航天六院更是把除了军品之外的诸多民品项目搬进了航天产业基地,利用航天技术生产国产化大型输油泵和化工生物工程等项目正在紧张地建设生产。
据统计,从2004年起,我市每年航空、航天产业增长值超过15%。航空航天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探索天空和宇宙的奥秘的同时,也在促进着民品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形成西安新的国民经济增长极。
瞄准航空航天市场
基地初现洼地效应
航空产业基地内有一家西北工业大学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走进它的大厅,会看到一些类似金属的制品,拿起来却轻似塑料。这个看似轻薄的小东西,任你用榔头怎样锤打也不会破碎,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不会发生突发灾难性破坏……它就是陶瓷基复合材料。张立同院士正是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而这个实验室项目将在这个中心产业化,这种新材料为舰载飞机和第四代飞机刹车系统、航空发动机系统提供了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的关键材料,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38亿元。
在航空、航天基地,西安的科研优势、民间资本和航空航天工业巨大的市场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除了多项院士项目,一些民营资本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也瞄准了航空航天的广阔领域。
陕西高科理化技术有限公司是落户航空基地的一家民营企业,他们的KHF-I除冰/防冰液、KHF-II 除冰/防冰液和KHF-1A机场道面防冰/除冰液等主导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是亚洲最大的飞机除冰/防冰液生产商,同时也是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五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生产II型飞机除冰/防冰液生产商。他们看重的就是航空基地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这里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果然,2008年2月,包括KHF-II飞机除冰/防冰液产业化等项目在内,航空产业基地8个重点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国家安排补助资金1.42亿元。副总经理杨维表示,预计产品未来国内市场需求量可以达到5万吨以上,占到90%,每年可带来收益10亿元以上。
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认为,阎良的优势就在于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航空科技优势和航空产业链,省市还将投资3百亿的航空产业基金支持创业,这样的优势自然会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基地只要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预计将来航空产业基地至少可以带动3000亿元的产业链。截至目前,航空基地累计注册企业192家,其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到了90%以上。
航天产业基地成立不过两年也聚集了近30家企业,他们主要是民用卫星以及附属的太阳能产业链为主的企业。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民用航天产业的容量绝对不容小觑。民用卫星及其应用产业所带动的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特种装备、先进制造等相关高技术产业,以及航天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必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民用航天高技术产业集群。基地在完全走上正轨之后,将能形成每年20颗民用卫星的生产能力,按照其目标,整个基地2012年产值将过千亿元。”
航空航天产业对于西安来说,既古老又年轻,通过提高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扩大产业经济规模,促进军民技术融合,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蛋糕将越做越大,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持久助推。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航天基地“错位”促发展
- 下一篇:长安落榜生举牌招大学 被指为是对录取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