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内沐甘霖
今年工作的努力和敬业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总部对于半年要求的达成着实不是易事。看着6月日渐到底,老IT了,第一次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惆怅,在如今奔波在外这种选择下,这种感觉尤为深刻。
自去年入冬以来一直“歇影”,除了想让思想更投入外,太多的出差让我不得不在周末老老实实的呆在房子休息,因为,周一又要开赴另一个城市,所以经常戏称自己是“宅男”,太多的不得已,太多的不容易….
去年刚抵京的一段时间,就想去久负盛名的潭柘寺去看看,一直未果。近期却有一种去潭柘寺的冲动,听说那是一个香火旺盛,风景优美的地方,新年的头柱香已经成为平头百姓的梦想、达官贵人的幸事。据说去潭柘寺的路很远,如果不是自驾,去一趟非常不容易,好多人想去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这,反倒让我对潭柘寺更有了一种向往,爬爬山,瘦瘦身,摄摄影,烧烧香、散散心……岂不妙哉?于是不顾周五出差刚出差回来的舟车劳顿,周六背起相机,扛起三脚架,一个人一如反顾的踏上去京郊潭柘寺的路!
京郊名寺—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骄阳似火的正午十二点出发,倒了三趟地铁,又换乘直达公交,历时三小时,终于来到神往已久的京郊名寺—潭柘寺。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出发,我计划着在落日之时正是摄影最佳之际,如果天色太晚,索性就宿附近民俗村的农家乐。
皇家第一寺院
当我从山间青石小径踏入潭柘寺的景区,就发现这里乌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还在寺门口欣赏康熙皇帝赐名“岫云寺”时,就听见隆隆的雷声,入主门,过天王殿,到大雄宝殿,当我正在点燃手中的香时,一滴豆大的雨正好滴在我手上。
大雄宝殿
心经
拆开手中塑封的长香,每三炷香一排,共五排,在铜制的长明灯前,蘸上灯油,就着灯火点燃头三炷香,在香炉前双手合十,紧握香把,闭眼弯身,默默祈福,首先祝福父母身体健健康康;又是三炷香,再祝全家平平安安。
焚香祈福
最后,将手中九支香一齐点燃,在雄壮的大雄宝殿前,在乾隆皇帝御笔题名 “福海珠轮” 檐额下,握住青烟袅绕的香,顶礼膜拜,送出三个祝福:祝父母身体健健康康,祝全家平平安安,祝自己工作顺顺当当。在跪拜的档口,天空中的大雨伴随着雷声开始普降在潭柘寺,在盛夏中,这雨滴来的正好,恰如一颗颗甘露洒在我身,润在我心!
跪拜祈福
能在这中国皇家第一寺院中,忽然沐浴着天降甘霖,我认为今天还是很有机缘的,我心中本有佛,还不远辗转来敬佛,或许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吧。
气势恢宏的正殿
本打算趁下午光线柔和好好拍一些照片,但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不得不赶紧匆忙之中,快步游玩寺中重要的景点,还好,关键性的景点、建筑和古木都尽收镜头之中,如帝王树、配王树、百事如意树、石鱼、塔林等,尤其是最高处一张山谷中,潭柘寺的全景,绿树、黄顶、红墙;山脊、半腰、谷底;近景、中景、远景一览无余。虽下雨光线不是太好,但小广角也能将潭柘寺的雄伟和气势体现那么一点点。
大树后边的“帝王树”和“配王树”
百事(柏柿)如意树
“潭柘四宝”之一石鱼
祈愿墙
潭柘寺胜景
拍过石鱼,穿溪而过到西观音处,雨已经很大了,这时只好收起相机作罢。
观音立溪处
出山的路上,一位老者说:“天已经发亮了,雨马上就要停了”。
寺下塔林外,绿树成荫,树下全部是新铺的路面和新画的停车线,非常干净和整齐。这时,我发现一个现象,由于正午地面暴晒,一阵大雨后,地面上升腾起一丝丝的雾气,回首放眼潭柘寺,从山脚到山腰,一股股的雾气汇聚起来,将这个山谷笼罩起来,潭柘寺在苍翠的山峦映衬下,在云遮雾绕中,如诗如画,好似仙境一般,真是不可多得的景象!
形式各异的砖石塔
云遮雾绕潭柘寺
天空中,云也慢慢的散去。
原本时间很晚就宿附近民俗村,出山一看时间还早,还赶得上车,于是驻足又好好欣赏了一番,心满意足的返程了。
拨云见日
车在山顶再回首,远处的潭柘寺上空首先放晴,出现了一些蓝天和白云,下山再看那个方向,已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坐在车上,不得不感慨这一番变幻,更感慨这趟潭柘寺之行的偶遇和机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杨庄采风)终南杨庄,见证梦里老家
- 下一篇:江西的那些事儿--景德镇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