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们骄傲的唐长安诗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即今日西安市所属长安,由唐长安出南城东头之启夏门,南行至樊川华严寺附近,就是杜牧之家朱坡村所在地。
杜牧胸怀大志,治学时“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多有研究。注释了《孙子兵法》,撰写了《守论》《论战》《原十六卫》等军事著作。
在文学创作上,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又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也就是说,关键在于表述个人的见解,而在手法上则要自辟蹊径,有创造性。杜牧所说的“意”,在他的《郡斋独酌》诗中有充分表白:“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杜牧一生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个皇帝,主要是晚唐时期,其时宦官专政,党争不息,诸侯叛乱,外敌入侵,天下生民涂炭,而皇帝则纸醉金迷,不理朝政,眼看唐王朝就要灭亡。杜牧的心愿就是让唐王朝恢复到他的鼎盛时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知道这是难以办到的,所以自己笑自己荒唐。
虽然明知难以实现,杜牧仍然在他的诗文中坚持贯彻这一主张,表露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结。诗人在二十三岁时就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详尽而沉痛地论述了天下兴亡之道。文中所说秦始皇骄侈淫逸,肆意盘剥,“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其实针对的是唐敬宗,所得出的教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其实是对当朝天子的警告。
借前朝事针砭时弊,在杜牧诗篇中不鲜见。著名的如《过华清池绝句》。其一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云:“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前边的皇家快马是为杨贵妃从四川涪陵往骊山运送新鲜荔枝,所以跑得大汗淋淋。后边的皇家快马则是皇帝派去探听虚实的使节所乘,由于被安禄山收买,竟报告说安禄山并无反意,皇帝便高枕无忧地在骊山上鼓乐饮宴,直至安的叛军攻破潼关才匆匆下山,逃往四川。通过形象的白描史实,含蓄中充满着诗人的愤慨。
诗人又常常以称颂先前的盛世与明主而表示对时政的不满。他有两首描述在长安乐游原上触景生情的诗。一首题为《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内容是:“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一首题为《登乐游原》,诗中云:“长空澹澹孤鸟没,千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登高望远,不看别的,单单看见了几座帝王陵墓。事实上看不见,只不过心中向往昔日汉唐盛世而已。《唐音戊签》说:“望昭陵者,不得志于时而思
总的来说,晚唐时诗风日趋痿弱,而杜牧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石洲诗话》云:“小杜之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少陵无人谪仙死,竟不意又见此人。”《唐音癸签》云:“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萎靡,独持拗峭。”《陈氏书录》也说:“杜紫微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评价都颇切当。
杜牧诗作风格流畅,形象鲜明,光彩照人,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杜牧作品中抨击腐朽政治,关怀百姓疾苦的精神,也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情致豪迈,轻倩秀艳———杜牧
- 下一篇:王昌龄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