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中国佛教文化第一区
西安市长安区的佛教信仰有历史悠久的传统。佛教传入中国不久,长安区地区就成为佛教信仰兴盛的地区,至今仍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佛教一直是该区最主要的宗教信仰,与佛教有关的寺院和遗迹是该区最主要、也是最多的人文景观,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据志书记载,到清嘉庆时长安境内有佛寺300余座,其中汉代5座、魏晋4座、隋唐130余座、金代3座、元代3座、明清27座,创建时间无考者25座。民国时期,境内仍有寺庙300余座,但规模已大不如过去。
现存的寺院及其遗迹仍然非常多,作为一个区,这在全国非常少见。经政府登记注册的正式宗教活动场所有三十多座寺院,即:兴教寺、净业寺、华严寺、香积寺、百塔寺、圭峰寺、弥陀寺、大佛寺、沣德寺、牛头寺、海莲寺、亮碑寺、天池寺、石佛寺、平等寺、紫竹林、西山寺、观音寺、兴国寺、净居寺、西观音寺、宝安寺、慈恩寺、圣寿寺、清凉寺、兴庆寺、洗心茅棚、道安寺、洪福寺、救苦寺、至相寺、金佛寺、菩提寺等。
此外,寺庙遗迹和未经政府登记的一些临时性活动点,有灵感寺、西林寺、青峰寺、净尼寺、观音堂、破山寺、青蝉寺、新贯寺、观坪寺、灵园寺、黄峪寺、温国寺、法幢寺、翠微寺等数十处。同时,山上还保留有不少僧人墓塔,数量比较多,多散处田野山间。这些墓塔没有经过考古研究,无法进一步断定其文化价值,但无疑包含了许多文化信息。
可以说,长安区到处都有佛教遗迹,而且这些遗迹动辄都有千百年的历史。不被人知道的,或者是还没有发现的、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研究的遗迹,则更多了。
长安华严寺
现存的这些寺院和遗迹早已受到国家的重视,有许多分别是国家以及省、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总体来看,保护的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有数量多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因素。
除了信仰历史悠久和寺院遗迹众多之外,说长安区是中国佛教文化第一大区,还因为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长安区佛教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有以下其它区县所没有的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宗派发源地多,而且比较集中。
宗派是“中国佛教”的标志,其发源地称为祖庭,佛教徒视为圣地。中国八大宗派中,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等四宗的形成与发展,分别与兴教寺、净业寺、华严寺和香积寺有直接的关系,百塔寺则是三阶教的祖庭。其它沣德寺、至相寺、翠微寺、天池寺、道安寺、西林寺等,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祖庭的分布比较集中,多在方圆十几公里之内的秦岭北麓。
唯识宗祖庭长安护国兴教寺山门
第二个特点是从古至今,在海内外一直有很大的影响。
任何宗教都讲究“正宗嫡传”。在中国佛教现存的“祖庭”级寺院中,长安区保存的最多,也因此海内外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如笔者在日本和台湾等地考察佛教时,两地都建有玄奘寺,信徒都知道长安区的兴教寺玄奘塔,很多寺院供有玄奘像。在台湾华严专宗学院,极虔诚地供奉着华严五祖杜顺、智俨、澄观、法藏和宗密。长安区是这5位华严宗祖师长期弘法传教的地方,并且死后埋葬在这里。研习净业寺律学和香积寺净土法门的也非常普遍。道宣的“南山五大部”一直是中国汉传佛教戒律制度行持的指针。中国早期弥勒、弥陀并弘,自善导之后,弥陀净土传遍天下。
还有,长安区有历史悠久的静修传统,以“隐士文化”而名闻天下,至今还有许多海内外信徒仰慕不已,入山静修。
第三个特点是,这些遗存有整体性的时代特征,是隋唐文化丰硕成果的遗存。
长安区的佛教文化在历史上是隋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城长安国际性文化的精华部分。隋代全国统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向鼎盛阶段。唐代相继,两百多年间,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全世界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莫不以“唐人”的称呼为自豪,反映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和依恋。五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下坡路,至清代后期更沦落为世界列强的殖民地。事过境迁,长安区的遗存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而且它的文化内涵具有整体性的、典型的时代特色,也比同时期敦煌、五台山等地更为丰富,更为现实。
除以上三大特点外,长安区的佛寺遗存还与良好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虽然不是最主要的特点,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代的长安区地区就是京城最方便的游览休闲胜地,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现在,如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鲸鱼沟、高冠瀑布以及大峪水库等,依然景色秀美,吸引着不少游人。另外,这里还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资源、便利的交通,为不同的人提供了方便。
总之,关于文化价值的判断,起码应考虑到以下四方面因素:一是古代辉煌的历史文化,二是当代珍贵的文化遗存,三是积淀在人们思想中的区域性或特殊性文化意识,四是这种文化的连绵不断的持续性和完整性。由此而言之,长安区佛教文化受到关注是理所应当的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西汉长安瓦当“甲天下”
- 下一篇:长安南里王村出土的“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