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有位68岁高龄,腿脚有些残疾的老太太又一次全票当选为长安区西寨村的党支部书记。据当地人说,她从17岁开始,已经当了50多年的村干部。对于这样一位神奇的老人,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西安市长安区西寨村,看到了这位人们称作为支书奶奶的李清梅。
50年的风和雨,半世纪的汗和泪
在李清梅的家里,我们发现满满两大箱的荣誉证书和村民赠送的牌匾。这些奖状、证书和牌匾,上到1957年,下至2007年,跨越了整整50年的时空,浓缩着李清梅的人生价值和中国第一代农村基层干部的奉献和追求。50年代的劳模证书和这张80年代改革先进人物的奖状就像两座路标帮助我们探寻着李清梅的传奇人生和她的奋斗足迹。“孺子牛”、“人民公仆”、“泽被后代”、“一尘不染孺子牛,两袖清风好公仆”的牌匾,印证着村民对李清梅50年基层工作的肯定与评价。
李清梅1940年7月出生于长安区西寨村,1957年初中毕业担任青年突击队长,被村民称为“西寨铁姑娘”,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担任生产队长,1969年担任西寨村主任,1986年担任西寨村党支部支部书记至今。从她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岗位上整整干了50年。今天她仍然拖着她那条有残疾的腿脚,坚忍不拨地行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矢志不渝地在丈量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李清梅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人,也是极其富于理想色彩的一代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岁月,在她心中留下过刻骨铭心的记忆,50年的农村基层工作,她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的历程和沧桑巨变,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光荣与梦想。抚今追昔,李清梅感慨万千:“我给我一生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青年时候把力出尽了,我拉革命的车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这是主席过去讲的,就这样子指导着我的思想干了一生;第二句话就是气受够了;第三句话是挨骂挨够了”。
是的,50年生活的艰辛,50年创业的历程,可能只有李清梅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也试图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讲述李清梅不平凡的一生。
李清梅早年丧父,29岁那年又失去了丈夫,她一个人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同时还担任着生产队长的职务。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一个政治统领一切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民群众还没有温饱的时代,从贫困和苦难走出来的李清梅,因为是生产队长当时也被打成了所谓的走资派。李清梅的丈夫是一个抗美援朝的铁汉军人,却因为政治压力和生活的艰辛而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丈夫走的那一年,李清梅才29岁,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四个未成年的孩子,那个时候是靠大集体挣工分养家糊口,李清梅当时作为生产队长带着一帮男人开荒造田学大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那个既要抓革命,又要促生产的日子里,劳作的苦累和生活的艰辛除了她自己可能只有她的子女们心里最清楚。
李清梅的二女儿张媛英说:“我妈这些年来含辛茹苦,带我们姊妹几个长大,但她个人身体不好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们几个儿女在病床边的的确确很难过”。三女儿李院文告诉记者:“我妈确实辛苦得很,她只有躺在床上不动的时候,那确实是累倒了,我希望我妈健康长寿,希望西寨村的全体村民跟我妈一块奔小康,咱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媳赵晚凤:“作为晚辈来说都想不通她做的事情,她干得那么辛苦是为啥嘛。我妈这一辈子确实也不容易,所以作为晚辈所能做的事情,能支持她的事情尽量去支持她”。
曾经挨过打挨过骂,如今受尊敬受爱戴
记者了解到,李清梅曾经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受到一部分村民的辱骂、殴打,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当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时,李清梅极力回避着,沉默良久,两行泪水却已夺眶而出。三女儿李院文告诉记者:“因为搞计划生育工作,村上的村民把我妈堵在村口辱骂,骂的话太难听了。还有一次我妈不在家,一个村民提着刀子到我们家,说要杀我妈。我姊妹几个年龄还小,吓得关紧门窗在屋里不敢出来也不敢吭声。一直到我妈回来我们才扑到我妈怀里放声大哭,一边哭还一边浑身发抖”。李清梅擦了擦眼泪说:“我晚上就去给另一个村干部说‘如果我哪一天突然走了(去世),我求你把我家的几个娃照顾好就行了’,我说完就哭着回家了”。
李清梅看待这些事情,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是我们村干部工作没做好,没做到位。我们不能去怪村民,而是要检讨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农村基层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改革开放之初,李清梅号召全村种植经济作物,增产增收。因为西寨村在西安市郊区,他们就选择了种植蔬菜,从最开始的露地平栽到后来的温室大棚,从应季蔬菜到反季节蔬菜,从普通蔬菜品种到稀缺品种,一步步发展扩大,农民收入年年翻番。李清梅看到了村民红红火火的蔬菜生意,也看到了村里那条泥泞的道路。
李清梅说:“给我们村修路群众不理解,全村可以说有69%的人都斗争我骂我,说我婆娘家一天胡成精。我一直坚信要搞,要得富,先修路,有了宽阔的道路,群众才能做生意,做什么都能挣钱。路修了以后,结果群众高兴了,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的富裕大道”。
李清梅出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苦难的岁月使她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正因为如此,李清梅却特别的关心和重视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当年为盖好村小学她不进家门就进校门,日夜操劳,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垫资建校。2002年陕南镇安山区小学遭受洪灾冲毁,她不仅把学生接到自己村办的小学安顿,还倾其所有,亲自去到镇安向永红小学送去了10多万元的捐款。李清梅重视关心学校教育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人们也给她披红戴花送来了“泽被后代‘的牌匾。
李清梅从贫困和苦难中走来,但她十分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那家有个红白喜事,她每场必到,问寒问暖,对村上的孤寡残疾的人她更是关怀备至,村上还每年组织老人外出旅游。
记者在村中随机采访了几个村民,他们都给予李清梅很高的评价与赞誉。
村民李文利:“李书记这一辈子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辈子,她把这一辈子的心血全部献给了西寨村,西寨村今天的发展与李书记这些年含辛茹苦的奉献是离不开的”。
村民李忠联:“西寨村确确实实离不开她,因此大家都还选她。至于她腿不行,大家都认为,既然离不开你,就是你腿不行,就是抬着你,你还得继续把书记的工作干好”。
西寨村的村民还向我们讲述了1999年6月26日,年近花甲的李清梅在赶去参加一个工作会议的路上,不慎滑倒在地摔断了右腿,从此落下了终身的残疾。那个时候正是村里解决水、电的关键时期。 她住院不到一个月就拖着她那条骨折后还打着钢针的腿出现在了修路的工地上。亲人和群众当时就要把她送回医院,她说:“难道我这个条腿比老百姓喝水用电还要重要吗?”
在此后的日子里,因为劳累奔波,她那条骨折未愈的病腿又动了三次大手术,至今常常疼痛,行走不便。为此村里要给她补助三万元的医疗手术费,可她拒绝了。
一心为公,贯穿着李清梅半个世纪的生命里程,在这种拼命精神的感召下,西寨村从一个单一靠农业的贫困村变成了工商贸发展的小康村,人均收入由去过的的500元上升到现在的5000多元,早已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西安市长安区人大党委会原副主任王作兆这样评价李清梅:“李清梅同志五十年来如一日,可以说它在这个村是有为有威也有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今天的西寨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踏着西部大开发的鼓点,变成了城市中的富裕村,农村中的小城市。8栋崭新世居民楼拨地而起。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洋溢在西寨人脸上那幸福的笑容,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李清梅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她十分注重自己党性修养,时刻关注着不同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因此,她能把握大局,也能紧紧抓住农村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机遇。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解决西寨村水、电、路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问题上,她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坚持已见,科学决策,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有远见的。
村民富裕了,西寨经济发展了,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李清梅却始终有放松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要求,李清梅把一切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使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在今年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西寨村党支部和李清梅个人再次被西安市委和长安区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7岁的李清梅没有被荣誉所累,她仍然在禅精喝虑地为西寨村的发展劳累奔波,李清梅事迹感动了西寨人,也感动了我们,李清梅的一生光明磊落。勤勤恳恳,讲实话,办实事,始终保持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操守,他是一个老典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新楷模,我们相信,长安大地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像李清梅这样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谈到西寨村今后的发展,李清梅有着更高更远的打算。她谈到了农业合作经济,谈到了集团化发展,谈到了文化产业,谈到了旅游产业。
今天西寨村的发展成就,已是满眼生机,众目昭彰,有李清梅这样的农村基层好当家人,好的支部书记,我们完全相信西寨村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