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业绩诠释科学发展观百变魅力航天城
西安航天基地鸟瞰图
2007年年初,刚到西安航天基地任职不久的赵红专提出西安要创建“卫星之城”“光伏之都”,当时并不被业界看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是“无稽之谈”。2007年年末,西安航天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8年年初,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项目签约入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并签约入区。2008年10月底,新型半导体研发中心在西安航天基地成立,12月,年产2000吨单晶硅片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仅仅两年,赵红专带领着他的航天人,以沉寂太久的少陵塬为载体,在有着13朝古都历史的西安城与浩瀚如烟的秦岭间,描绘出一幅23.04平方公里浩浩荡荡的山水画。近期,记者走进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原名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试图用心去读懂这座充满了航天人梦想和期冀的新城。
国家航天发展战略
催生西安航天基地
毋庸置疑,神舟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激发了国人对航天事业的空前热情,更是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举世瞩目的高速轨道。西安航天基地也正是在国家实施大力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战略中,应运而生。
时间追溯到
国家发改委对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定位是:围绕国家中长期航天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带动航天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发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我国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认为,建设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对于发展我国民用航天产业是“革命性”和“变革性”的历史事件,对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航天要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和绕月探测工程为依托,加快发展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园区,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品产业。西安市“十一五”规划把发展航天产业作为引领西安未来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催生了西安航天基地,催生了西安产业发展新格局,自此,西安市城市产业发展格局由“四区一基地”升级为“四区两基地”。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内产业园区,从基地创建初期赵红专的“卫星之城”“光伏之都”被耻笑为“无稽之谈”,一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是在中央和省、市的努力推动下,在一帮热情高涨的西安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奋斗中,这块孕育了中国航天金牌动力的热土,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惊人态势。
大思路孕育国家级
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西安航天基地成立伊始,从国家部委,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到西安市委、市政府,再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等,如何进行开发建设几乎都是各级领导牵肠挂肚的“重头戏”,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班子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6年年底,也就是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班子第一次会议,赵红专凭借自身多年的开发区工作经验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提出了第一个开发建设理念,就是“四节约”,即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后来,有人说,这个提法足足比国家所倡导的“四节约”原则早了2年,记者并没有刻意考证,但却在近期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报告中看到这个“四节约”原则,由此也领略了赵红专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悟能力,目光之深远。
2007年年初,在经过大量调研之后,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结合实际,确立了基地的发展思路,即:以国家战略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牵引,以提升航天民用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引领,以“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为发展定位,坚持“四节约一环保”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以商用卫星和航天技术应用为龙头的民用航天产业,大力发展以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努力培育以数字航天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产业,实施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走“大集团引领,大产业构建,园区化承载,规模化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倾力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航天产业新城。
与此同时,为了做好基地发展规划,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积极利用外脑,先后聘请了原香港民政局局长
2007年3月,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组织了基地概念性规划研讨会,在确立三大产业支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五大板块承载发展的规划理念,把基地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研发区、工业区、物流区、居住区五大功能区,改变传统滚动开发模式,进行分区按功能有序并行开发建设。随后,开始进行基地交通布局、工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布局、中水循环利用布局以及围绕杜陵历史文化开发布局规划编制。
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才让基地看似静态的科学规划有了以后更大的发展动力,高标准前瞻性规划所产生的巨大势能给日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能。2007年年末,国家发改委以文件批复认可了这个大手笔的科学发展思路,基地晋升为国家级。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有了这些超凡脱俗的发展思路, 才注定了从起步就已经有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气魄。
沃土成就全国最大的
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当“神五”带着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之时,当“神七”带着翟志刚漫步太空挥舞五星红旗时,“航天城”在西安人眼里一次又一次成了既神圣又仰慕的香饽饽。人们突然发现,这个就在身边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制中心、载荷卫星的研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产业竟然有1/2的力量汇聚于这座千年古都:中国航天四院、六院、五院分院、航天时代公司771所、7171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等,众多航天单位创造的辉煌成果,也让网民们开始不断向互联网宣称:我们西安很牛,我们西安的国家航天城更牛!建设全国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新城,舍我其谁!
牛归牛,香归香。23平方公里,浩浩荡荡。如何快速让基地发展起来,如何快速搭建起基地的创业平台,必须得有突破口。面对头绪繁多、名目繁多、项目繁多的众多思路之下,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自加压力,提出“大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先行”的工作思路,提出 “4年内引进投资400亿元,确立三大产业发展格局;4年内完成主干道和次干道总长
开发建设用地是承载项目、谋求发展的载体,是开发区启动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基地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航天基地在选址上受当地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占用当地耕地不可避免。对此,航天基地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有土地利用的各项政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国家、省、市国土部门的指导下,在长安区、雁塔区的支持下,在当地群众的理解下,基地建设用地困难不断得到了突破。2008年,国务院批准西安航天基地3839亩建设用地指标。
随着基地用地问题的解决,基地产业项目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迅速铺开。目前,航天六院民品产业化项目、航天四院双金属复合管项目、航天7171厂项目、隆基硅2000吨硅片项目、恒大微波产业化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陕西神光新能源公司25兆瓦太阳能电池等大项目,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施工建设;神舟三路、神舟四路、航开路、航拓路等四条新修道路已经通车;航天大道、东长安街等三条道路正在改造;330千伏高压线正在紧张迁改。
截至
在做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了基地水电、天然气、热力、通讯等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启动了辖区学校筹建工作,全方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外,西安航天基地坚持一岗多能的人才引进标准,招聘多名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搭建起了稳固高效实用的基地组织架构,先后组建了14个管理服务部门,落实了辖区内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在党建、人才服务、工商、税收管理等方面设立了服务窗口,为入区企业服务创造了条件。
真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航天城,就这样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从此,一张整装待发的平台犹如征途上扬起的浩浩风帆,在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两年实现
招商引资288亿元
犹如一场大剧徐徐拉开帷幕。激扬高昂的唱腔声声不绝于耳,唱念做打无不演绎奇迹。一时间,更像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秦之腔,拉开的是大幕,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和雷鸣般的掌声。
当航天基地明确了“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的发展定位后,坚持“产业化、集群化、专业化、品牌化”四化发展方向,围绕“航天民品、新型材料、服务外包”三大主导产业板块,经济运行很快就迈上一个高速的飞驰空间。
截至
在以商用卫星和航天技术应用为龙头的民用航天产业发展方面,今年4月份,航天时代电子771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航天五院分院卫星应用等两大航天产业项目签约入区;再加上航天六院民品项目和航天四院双金属复合管项目、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171厂技改项目等大型航天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基地民用航天产业的聚集速度和聚集规模均成为我国发展民用航天产业的亮点。中国航天网、中国军工网等媒体评价,西安航天基地正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继承、创新、转化的平台作用,逐步成为航天技术向其他技术转化的重要孵化器,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航天高新技术向产业化转移。
在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三个较大项目签约入区。其中,总投资5.6亿元的“年产2000吨单晶硅片”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预计明年销售收入可实现20亿元。特别是今年一月份签约入区的总投资150亿元的“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为此产业定位提供了有力支撑。《文汇报》指出,该项目是建国以来陕西省引进的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它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能力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将对全球的光伏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在以数字航天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
另外,开泰动漫产业园、雷达电子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微波产品研发基地、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产业项目、连强国际区域
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提出“4年内引进投资400亿元,确立三大产业发展格局”,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这个如天文数字的400亿元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这是何等的速度,这是何等的发展前景。
有人说科技可以比喻成燃料,那么产业机制自然就是发动机了,一台好的发动机必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燃料的价值。航天基地就是一台优质发动机,在高效燃料的催生下,一个顺畅有序、百业并举的发展局面渐渐地羽翼丰满、锋芒毕露。
在常规突破中实现跨越
“在中国,很多路都是闯出来的,都是探索出来的。我们没有现成的可以搬照抄。探索我国民用航天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是我们的使命。只有跨越,才能重生,才能实现发展。”在记者采访中,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回首两年来走过的每一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就像赵红专讲的那样,西安航天基地两年的发展的确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实现突破,从最初的“四节约”发展理念,到“三大产业支撑发展,五大板块承载发展”规划格局,基地管委会班子用他们的智慧和气魄,总能把惊心动魄的探索演绎成美丽的传奇。2008年,他们在融资和产业链打造方面做出的探索,又一次赢得外界的认可和好评。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很多管理者把目光盯在企业时,西安航天基地却积极从研发入手,积极筹划更大的发展;当很多管理者把目光锁定国内时,西安航天基地却另辟新径,打开了走出垭口的新路子。
从赵红专自信的目光中,记者突然领会了西安航天基地迅速发展的法宝,也相信这里将会实现更大的跨越。
志在建造3000亿航天新城
对于有大梦的人而言,未来能被清晰地看到,甚至能被触摸到。
“美国硅谷给我们的启示是:硅谷向世界输出的不仅是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产学研、风险投资、孵化器等创新模式都经由硅谷产生、发展、推广,在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印度班加罗尔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创造出软件外包业务新模式,并成功创造出软件外包业态和细分产业;台湾新竹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使多数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从一无所有发展成为全球的产业龙头。这些世界一流的产业园区,为我们划定了标杆,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服务方面,应建立适合企业各个阶段发展的支持机制,重点探索促进企业成长的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道路;在配套环境方面,应全面推进设施管理,提升园区竞争力;在对外联系方面,应加强对外产业转移与辐射,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打破行政体制约束,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对外辐射,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势能和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高端地位,发挥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增长。”
正因为有着对“高新区”发展建设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曾担任过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赵红专对西安航天基地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西安航天基地给自己的目标是:把基地建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新城。到2010年,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到2015年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吸引20个投资过10亿的大项目,形成航天民品、新型能源、服务外包3大主导产业,培育出30个销售过10亿的中型企业,培育出5个销售过百亿的大型企业。
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他们共计划安排项目40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年内计划投资14.56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年内计划投资5亿元;前期项目12个。重点建设项目7个,年内计划投资5.6亿元。同时,计划引进重大项目8个,合同引进内资2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计划完成
有人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发展了航天,谁就引领了科技。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快速发展中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有朝一日定会像一条威猛的巨龙在秦岭脚下腾飞!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民办高校学子可赴美深造
- 下一篇: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喜事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