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薛志毅>>正文内容

    薛志毅:相会潏水湾

    作者:薛志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点击数:

        潏水就像个能歌善舞的现代女孩,从遥远的秦岭出发,穿涧过溪,奔腾六十多公里,来到西安城南未来的副中心之一的西安大学城,在这里转了个湾,分出皂水,自己却穿过神禾原向南流去。

        潏水湾中,过去曾是稻菽葱绿、荷藕飘香、杨柳依依的北国江南;现在却是大学成片,高楼栋冻、大道宽敞的繁华都市。

        那年8月19日,我们一群分离了四十年的同学在这里聚会,热叙别情、畅谈友谊、交流人生,真有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感觉。

        41年前,在哪个金菊初绽,秋蝉高歌的九月,我们近六十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从方圆十多华里的乡村,汇聚于此,开始人生的第二阶段求知。

    那时的韦曲二中,仅是多排平房式的教室,由中间的教务处、小广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在一进大门的地方有一座小假山、两行杨柳,再向西就是老师宿舍有分开了男女宿舍。最后边是饭堂、音乐教室、和大操场。在开学的时候赵校长给我们讲:“这是1958年县上下拨18万建的校、占地约50亩”。

        那时的班主任—李彩凤,也是才从西安市专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比我们大十岁多一点。剪发头、白净脸、黑平绒、蓝裤子、一条白围巾就是那个时代才成新娘子的她的打扮,但为人师表的她从心底里却透露这对工作的负责,对事业地热爱。据她后来告诉我们,就因为她毕业时签了个祖籍长安,实际已有三代都在西安了,于是就被分到长安,这也是一种缘分。实际上我们上小学时,大多数老师都是灞桥人,就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灞桥划为了郊区,原在灞桥的长安师范搬到杜陵原下的樊川,这些人直到文化革命中的1968年才教师地方化回到了灞桥,历史的变化将个人的足迹就像大海中浮萍一样地任其漂流,很少有人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哪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团支部、班委会多次开会,讨论全班的学习、纪律、搭配优差学生的座位;商量班里的活动,活跃大家的生活。每天早上,踏着“麦苗儿青、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我们村庄”的歌声去大操场跑操;每天晚上,几十个教室里日光灯通明,一千多学生在静悄悄的上自习;下午课余时间,我们在学校阅览室里看最新的文艺杂志。清明节,我们全校学生徒步冒雨到西安南郊陵园去扫墓……

        这样愉快的学习生活过去了一年多,突然一声文革炮响,我们一群人上了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回来后发现学校两派斗争已经很严重,造反派们闹腾得很热火。于是我们来自农村的同学们大多数就悄悄回了家,一月半月来看一次形势。

        1968年夏天我们返乡了,这就是所谓的老三届,高初中的66、67、68级毕业生,当了新时代的农民;而我们班的二十多个城镇学生也下乡进了秦岭大峪的深山,就这样一别四十年。

        在这期间,有的人又上了高中、大学;进入了高等学府或研究院所,有的当了工人,成了领导或工人;有的上了陕南,成了学兵连;更多的人在故乡的绿色田野中劳动。

        今年初,已成为农民企业家的赵占地、曹西志;东方厂退休工人王育民、政法学院的张虎民、西韦村的田云霞、更有北里王、焦村等人相聚一起,发起同学会这个念头。四下打听全班同学的地址、电话、单位。于是相隔四十年的同学会就这样地悄悄地开始了。

        其实这种希望不光是在这几个同学中,在其它更多的同学脑中都有这种希望。这五十多颗在不同轨道上运行的行星,总想着相聚、相会、相知。叙叙同学请、同窗谊。

        五月三日在韦曲青年路那个饭馆里,田兴华设宴招待了十几个同学,大家商定在今年八月十九日聚会。

        八月十九日,当长安的大地上秋音才回的时候,三十多个同学早早地来到绿园门口。大家见面的时候,许多人都不认识,握着手、端详了半天才“哎呀”一声,原来是你!几乎每个人都变了,从纯朴但淡然的青年变成两鬓苍苍的准老人。

        李彩凤老师被接来了,大家献了鲜花。这位六十五岁的女老师一生不知教了多少班,这一刻才感到教师的伟大,这么多弟子还没有忘她。

        在那座饭厅里,同学们先是向已长眠地下的何福琴、乔裕禄、田军兴、侯银娥默哀。虽然这四个人已早走了,但大家没有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记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大家纷纷谈起了自己的人生,四十年过去、世事沧桑,每个人都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红有绿。但人情冷暖、每个人都成熟了,老练了,更懂得珍惜感情,尊重友谊。

        在宴席上,大家互相祝福、相互祝愿,希望明天更好,不少人的泪水都出来了。虽然这些人中不少人都成了教授、经理、高工、美籍华人;但更多人还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但是在这个场合,大家都是同学,不分彼此。

       我们的下一代大都长大,绝大部分都学业有成。马笃海的儿子在北大上研究生、雷俊民的儿子在北京工作,田女士的女儿成了美国人,他们夫妇也将随女儿一样移居太平洋彼岸。

        人生就是这样,在奋斗和机遇中成长、在矛盾和搏斗中生存。有的成了英雄、有的成了常人,而所有的人在归结时都是一样。都是粉尘一把,黄土一丘。所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平安是福这就是大家的共识。

        潏水湾在秋天的阳光照耀下,仿佛是幅风景画、绿树、蓝天、白云、红日;再加之清水缓缓、禽鸟长鸣、鲜花放香,四十个师生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又去迎接明天又一个新的太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薛志毅:情樊川
    • 下一篇:故乡樊川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