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被遗忘的文化遗迹——杜公祠
绿树掩映中的杜公祠。
坍塌的土方危及到祠堂享殿的安全。 陕西是个藏龙卧虎的宝地,数千年来这块土地出过无数名人贤士,文化遗迹多不胜数。也许正是因为文物古迹太多的缘故,许多放在外 省会视为宝贵的文物古迹到了陕西就显得很不起眼,不被重视。长此以往,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就淹没在时光的长河中,慢慢被人遗忘。 杜公祠就是其中之一。 诗圣杜甫居住过十年的地方 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齐名的一代诗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出了大唐最辉煌的篇章,他留传下来的诗歌,既是大唐帝国 盛衰的历史实录,又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剖白和反省。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晚唐大诗人。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卒于公元770年。 在他58年的生涯中,有10多年流离于陕西,其中有10年寄居于长安。据考,杜甫二十四岁考进士未中,三十五岁考尚书省仍落第,就此留 居在长安杜曲。在杜公祠的春花秋月中,杜甫的才思达到顶峰,他的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一生流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其中400余首写于 留居长安(公元746—758年)时期。许多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的代表作品即产生于彼时彼地。在诗人的心目中,杜公祠所在的少陵塬即是 自己的故乡,所以在许多作品中杜甫都自称“少陵野老”和“杜陵布衣”。明嘉靖五年,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长安韦曲镇东南两公里的少 陵塬畔修建了杜公祠,历代经多次修葺。杜公祠在清代时因文化内涵丰厚、景致优美已被称为西安十二景之一。目前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祠内的《创建唐工部员外郎杜子美祠堂记》碑刻记述:“……余考杜子,生于京兆之杜陵,而长安乃其生里”。其祖父“杜 审言,为学士、尚书,累居京师,以官为家;父(杜)闲,徒杜陵,生公,而少陵乃公故里,故公诗曰:‘故里樊川菊’”。可见杜甫视 少陵为故里。 杜诗沉郁、雄浑的风格即形成于杜甫留居长安13年期间,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默默沉寂的杜公祠 许久只知道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的少陵塬上,却一直无缘一访。10月15日,天阴沉沉的,半路还下起了小雨,记者一行驱车前往 杜公祠。开车的师傅听说去杜公祠便一头雾水,表示从没听说过。到了韦曲,向当地人打听,问到杜公祠,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记者知道 杜公祠与牛头寺紧邻,变换个问法问牛头寺怎么走,当地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指给我们去牛头寺的方向。车到了杨虎城烈士陵园,才 发现原来杜公祠就与杨虎城烈士陵园紧邻,沿着旁边的小路向塬上走就到了。 抬眼望去,杜公祠背倚少陵塬,俯临樊川,丛林掩映,北傍牛头寺,南望翠华山,小小杜公祠,貌不惊人,沉寂淡然。庭院内外,林 木环绕,松柏参天,环境清幽,不见游人踪迹,只见一扇朱红的大门紧闭着。记者来到杜公祠管理所,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没料到工作 人员拿出一纸通告,大意为“因杜公祠内山体滑坡,为游客安全着想,暂停开放”,令记者心头一沉。为了了解杜公祠内山体滑坡的情况, 经与长安区文物局联系,工作人员最终才打开大门。 拾级而上,进到杜公祠内,这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享殿中门两侧的铁 红圆柱上,金字楹联分外亮眼: 一代悲歌斥叛乱忧黎元世称诗圣, 千年传唱化邪恶启民智人尊文昌。 大殿两侧的走廊上,镶有明清两代重修杜公祠的碑石,历数杜公祠之始末轨迹,是考察杜公祠修建历史的主要文物。享殿北院坐北朝 南的三间厢房内陈列着杜甫寄居长安13年期间的作品及研究杜甫的文献古籍,例如现存于世杜甫唯一的墨迹《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 碑墨拓本,就收藏在这里,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可谓“镇祠之宝”。这里还保存着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杜诗和唐代名家诗文集, 是研究杜甫诗歌和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杜公祠创建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在清乾隆末年毁于火焚。到了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杜公祠得以重建。1950年,西安政府 拨款维修杜公祠,并在祠内建起杜甫纪念馆。2003年长安区又拨款修建了祠内长廊,悬挂有省市领导来杜公祠视察的照片,以及日本友人 为杜公祠捐款,并在此吟诵诗圣诗歌的照片等。在一片清寂中,默诵着杜甫的诗句,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书写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 怀,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倾诉的乱世的离合悲欢,心中涌起对这位古代诗圣的无限崇敬之情。 祠内山体滑坡亟待维修 进入享殿,只见灯光昏暗,殿内两壁上的文字资料十分残旧,年代已久。在杜公祠享殿后,记者惊见享殿后背倚的少陵塬出现大片坍 塌,垮塌下的黄土已经掩埋了享殿的一角,严重威胁到享殿的安全。 当年杜公祠内看守人所居住的几孔窑洞已几近倒塌,享殿侧边拉起了一道禁止游人靠近的横幅:上写“危险勿靠近”几个大字。记者向工 作人员了解到,其实2005年这里就有过塌方,但由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维修。今年9月27日,由于连日阴雨,山体再次出现了大片坍塌。 管理所已向上级单位长安区文物局报告,据称已召开过论证会,但记者所见,已经半个多月过去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维修的迹象。 至于何时才能重新开放,管理所的人称不知道。 据了解,杜公祠的门票仅五元,由于游人太少,一年门票收入只有数千元,入不敷出,更谈不上对祠内的维修了。杜公祠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虽然区上也拨了些资金用以维修,但杯水车薪,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曾有日本友人来此参观时,非常惊诧地表示:享有国际声誉的 大诗人纪念地竟会呈现如此落寞破败的景象。 旅游业发展要发挥名人效应 “诗圣”杜甫不但创造了臻于完美的诗歌艺术,同时也塑造了忧国忧民的光辉人格形象。杜甫祠堂等文化遗迹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文化 财富,也为利用名人效应发展当地旅游业提供了良好资源。 虽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杜公祠目前的破败冷清之象令人惊异。与成都的“杜甫草堂”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近年 来,不但四川成都,河南巩义、湖南衡阳都在杜甫这一世界文化名人上大做文章,与他们相比我们极显逊色。 对杜甫这样一代文学大家,我们自身的重视程度还不如邻国日本,在祠外,记者见到了日本友人为杜甫祠堂捐款所设立的碑石。其实, 就在这少陵塬上,还有当年韩愈送子读书的韩符庄,有唐代诗人崔护春游时写下“去岁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著名诗句的旧地桃溪堡,但这些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是历史传承的纽带,文化也是一种生产 力。建议当地文物旅游部门能整合名人资源,在保护和发展文化遗迹的同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和艺术加工,形成推介宣传的名人品牌, 以地域名人提升当地的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使其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区新发现两处周代遗址
- 下一篇: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