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杨建果“平常状态”作品展隆重举行
省上领导和文化艺术界名家到场参观杨建果(右三)的书画展
杨建果书法别有新意
杨建果书画展中展出的作品
杨建果,生于1935年,陕西长安人。现为陕西金石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英才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
杨建果1948年至1954年先后在长安一中和长安师范学校学习;1954年至1956年在原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科学习。毕业后先在西北师范学院留校工作、后回陕西在长安日报社、陕西省长安师范、长安教育局、外事办公室、陕西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所等单位工作。2004年被评为“西安市文明市民”,2005年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7年被授予“陕西英才”人物称号。
杨建果在西北师范学院学习期间,受吕斯百、黄胄等大师教诲、熏陶,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后又深入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创作中注重随境运笔,无意固守成法。有二百多幅书画作品被省、市政府部门赠与国际友人,或为中国美术馆等文化部门及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最佳作品奖、一等奖等,2005年获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金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所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升入西安、上海、北京等高等美术院校,毕业后成为高等美术院校和文艺单位的骨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放情凌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建果先生从事旅游景点建设规划设计和古建筑美术史研究工作。由他主笔制定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出土地“陕西省法门寺文物旅游区总体规划”,以及大型度假设施“中国保健山庄总体规划”等,受到陕西省、国务院和有关方面的赞誉。已发表的论文《中国传统建筑彩画源流初探》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缜密的科学论证,将我国传统建筑彩画有证可查的历史上溯了三千多年,并且推论其上限应在七至八千年间,即与彩陶同期,填补了古建筑装饰史上的一段空白。
故里风物
千丝万缕惹春风
杨建果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同时,潜心于中国书画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几十年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山水画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熟读中西美术史,精通中国画论,技法多样,特点突出。本次展览有杨建果先生的近四十年来深入生活的部分速写、山水创作、以及为增强绘画功力的书法、诗词习作百余幅。杨建果先生的绘画作品,以形写神、以神传情、以情传意、以意取境、实现意境清新、情感与笔墨完整的大融汇,难能可贵的是杨建果先生将心态与审美观吻合于绘画与书法之间,从线条与空间的布局可以看出艺术家的细腻的情感和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求索精神。
杨建果的艺术延伸
在中国社会快速进步和民族文化进一步繁荣带来的迫切需要鼓舞下,杨建果身上的艺术能量和艺术才华不断地向前延伸。
其一是向书法的延伸。书法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功之一。为了使自己的绘画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他采用了以书法抄写诗词的办法。四尺宣纸,拳头大小的字,一天三张,先读后写。《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元曲300首》、《唐代女词人诗词选》、《中国古代游记选》、《三峡诗选》等。《中国行书字典》、《草字汇》等更是案头必备,目识心记,一一摹写。一口气就是几年的时间,说不清总共写了多少纸。友人说“建果用纸,高可等身”。他又通过对毛泽东书法的学习和对待传统书法经典理论的研究,发现自己以往的所谓作品,只不过是刻意在用笔、结构及布局等表面形式上做文章,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此后他开始追求既能“达其性情”,又要“形其哀乐”的理念,力求书作既能表现个人的性情,又能抒发文辞的情怀。他写《蜀道难》便满纸参差错落,险象环生;写《题白菜》,通篇追求清淡雅逸之气;写《崖松赞》便突出扎根悬岩绝壁的艰险和挺拔。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他以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词为内容进行的创作,极力体现纵怀满腔杀敌壮志而无法施展的郁郁悲愤之情,在北京展出时获得金奖和《中华杰出艺术家》称号。无心插柳柳阴荫,现在他的书法挥洒自如、意气纵横、气韵生动、老辣传神,他的《抒情的书法和书法的抒情》一文在多家报刊发表后产生广泛共鸣。
其二是向诗词的延伸。中国画特别强调诗情画意,而诗词又是书法的内涵。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他抄写了古人大量的诗词,受到长期的感染,言志抒情,表情达意,爱之至深。诗词意境又是画作的灵魂。他对秦岭几十年挥之不去的眷恋、难以泯灭的心结,都是以写诗作画来实现。有“翠屏初洗烟岚轻”的诗句,便有《翠屏春浓》的画作;有“霜叶如帜夏如燃”的诗意,才有《霜动万山秋》的画境。他的诗词立意深邃,用词雅巧,境界高远,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融和与统一。
其三是向建筑彩画研究的延伸。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是相通的。十年磨一剑,他撰写的《中国传统建筑彩画源流初探》的论文,从建筑彩画的产生,到最早出现建筑彩画的时代上限,以及夏商周春秋时期的彩画装饰状况,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论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缜密科学的论证,将建筑彩画有证可查的历史上溯了三千余年。论文在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发表后,许多专家认为填补了中国建筑彩画史上的一段空白,并获得“国际论文优秀奖”(香港)。
其四是向文物旅游规划的延伸。1987年4月8日,法门寺地下沉睡了1113年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数千件唐代珍宝轰动全球。陕西省政府紧急指示,由省旅游局牵头,多个部门配合,尽快拿出《陕西省法门寺文物旅游区总体规划》。杨建果成为这个总体规划的主要执笔。他深深地感受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唐代珍宝是世界级的文物,吸引着全球惊羡的目光。这种大光传导给他一种理念,那就是法门寺的总体规划必须达到世界级的大气。按照这一理念,他和规划组成员刘至存、蔡箴、王萍,经过20多天辛勤努力,拿出了总体规划。陕西省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受到高度赞誉,被《世界经济导报》以“高速度、科学性”为题进行专题报道。龙年四月初八佛诞节这一天,法门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西秦大地。寺庙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真身宝塔、舍利殿、藏经楼、钟楼和鼓楼七座建筑巍然屹立,熠熠生辉。寺庙西侧的珍宝展览馆,展现着浓郁的唐代建筑艺术风格,与寺庙和谐搭配,形成一个独特的佛教文明圣地。1988年4月8日法门寺山门外广场上礼炮轰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陕西省领导为法门寺剪彩,在五万多群众的迎候中,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长老、僧尼、居士和佛学院学生,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法会。从此,法门寺走向世界。此后,杨建果他们规划小组又完成了《柞水溶洞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他个人又受邀设计了南方一处占地三千五百亩的《中国保健山庄总体规划》,同样受到甲方极为满意的肯定。
其五是向后辈的延伸。刘永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肖智武,西安电影制片厂服装、化妆、道具车间领导;王亲娥,西安电影制片厂化妆师兼服装设计师;陈世民,深圳市美术教育工作者;杨奇,北京一家雕塑公司的董事长;苗祥瑞,西安交通大学的美术教师、美术学博士;王志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许昕鹏,加拿大某画廊经理;杨晓燕,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办公室副主任……这些活跃在当今美术殿堂的重要人才,在他们步入美术领域的各个关键环节,都得到杨建果艺术上的悉心引导和鼎力支持。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的杨晓阳,是杨建果的儿子,他在父亲倾其心血的引导下,历经三十年极富雄才大略又极具艰苦磨练的成才之路,才成长为今天卓越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