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的生平 上 (每小平)
忆父亲,泪长流;恩爱情,心中留。
今年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间,与父亲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觉得父亲仍像以前那样,关心着他的六个子女的冷暖,关心着他的子孙成长,更令我对亲爱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深情。
我的父,受尽苦;生民国,四次兵。
建国后,搞畜牧;事耕读,老黄牛。
父亲生于1924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姊妹六个(兄弟四人、姐妹二人,父亲排行为三、兄弟排行为二) 。上过兴国初小,在学校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能打会算,写得一手好文字。民国时,父亲为每家兄弟四人先后卖过4次壮丁。三次返家,都不是当逃兵,升职为少尉连长;而是顾家分别三次给长官说明家里的实际困难,长官有些不舍,有心提拔晋升!再三挽留不成,而父亲态度坚决要求回老家!
父亲第四次当兵,是1949年随部队在四川集体投诚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在陕西省农业厅工作,为支援长安县畜牧兽医站的开创建设工作,后返回长安县负责全县畜牧兽医和乡镇兽医站的管理及疫病防治等工作……
1959年,父亲因直言被戴上“右派”帽子返乡成了农民,接受劳动改造。但父亲没有局限自己的人生高度,在生活非常贫穷、环境异常恶劣的年代,仍然坚持每天到邮局读书看报,听广播或用收音机、半导器等,了解国内外大事。
父子情,一世情;重教养,树理想。从军工作有文化,父亲平凡又伟大。生养六个儿女,俩个姐姐和我是生在三年大饥荒挨过饥饿的年代,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含辛茹苦把我们一个个抓养大。至今,姊妹们的勤俭节约是受父母亲言传身教影响的。父亲背着“右派”“敌伪”人员的双重政治包袱,埋头干事,低头做人;时常还遭受批斗改造,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政治进步。生活坎坷,命运折磨,在动乱的年代、生活艰难困苦环境中,竭尽全力、任劳任怨把我们养大。为此,父母亲牺牲了自己,累垮了身体,把有限的饭食让给我们吃,把有限的衣服先让我们穿;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不忘初心,耕读传家,严教重管,望子成人,这就是父母亲的伟大所在。
父亲身材高大魁伟,聪明睿智、勤劳朴实、善良包容、意志坚强、好学多艺、文能书写,武能农耕劳作。上兴国小学是个好学生,聪明机智反应快,语数历史常识记心头。父亲并非手艺人,却心灵手巧,能修理农具、推车子、架子车和杈把扫帚等农具。除自家外,还热心给乡邻们免费修理。父母亲都是热心肠,谁家有困难都去帮忙,为乡亲排忧解难、助人为乐。每当乡亲们过红白喜事,总是不请自到,见啥活就干啥活,从没怨言。在上少陵原陡坡处,总要帮认识或不认识的拉车人,伸出双手推车上坡,善良与同情时常受到人们的称赞。
父亲不仅有远大的理想,更有过人的智慧。一笔好写,为村民义务写申请书、写信、写材料。在单位写仿宋小字(樱桃小楷)刻蜡版,然后油印材料;用毛笔书写大字标语、横幅和春联。双手会打算盘,生产队每年的预算、决算、分地、登记等都会邀请父亲参加。此外,锄地、耙地、扬种子、撒化肥;田间地头给庄稼定产量,收割、碾打、拉运、扬场等无所不能,皆是行家里手。
生产队夏秋季分粮少不了父亲,他能打会算,算盘珠拨的快又准。老大一堆千万斤粮食,若一麻袋一大笼的秤,费工又费时。有人建议让“孔老二”(父亲排行为二,村民戏称)来估算,队长便请父亲估测粮食堆重量有多少?再根据人头或工分数来分配。常见父亲围着一人高的圆锥形大麦堆,背操手绕着粮食堆大步走一圈,在心中计算周长和高度,再用手插进粮食堆取出样品,查验干潮度和麦、土含量的多少……短暂用脑计算后,就能报出这堆粮食的总重量。我常想:父亲没学过高等数学、没学过圆锥形计算,咋能把这么一大堆粮食计算出来?难怪每次分粮撮大秤的甲荣叔常常说:“曾辉哥的眼睛有水,每次给45户分的粮都恰到好处!”此后,俺队夏秋季每次分粮都让我父亲参加。
父亲是座山,面对挫折与困难从来没有低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对明天充满希望。他从不抱怨环境的险恶,不惧他人的非议和白眼。在生活异常艰苦的年代,父亲背着“右派”的帽子,贫困的生活和政治上的冲击,压得他和一家人抬不起头、挺不起腰。他深信:乌云总会散,太阳会出来,一切都会好转。
勤俭一生,劳累一世。缺吃少穿没有钱,整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个劳动日值二角钱,只能勒紧腰带过穷日子。勤耕苦作、生活难以维继,时常揭不开锅,愁的父母亲昼夜难眠,稀汤寡水不见油腥的日子,真个是度日如年。为此父母亲想尽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只能在“自留地”上做文章。实行间作套种:秋季栽蒜苗,早春点洋芋、蒜苗挖后移栽旱烟;洋芋挖后成地梁。炎阳下耕作,浇水施肥、掐断烟耳子,精心务劳旱烟。如此多料套种,卖蒜苗、蒜薹和蒜、卖洋芋和旱烟,农业损失付业补,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尤其是“柳叶子”旱烟长约2尺多,加工后膘厚劲大且油香,顶叶子每斤售价2----2.5元。乡城里外,就连韦曲或上班的老人,也上门购买;有的人购买“柳叶子”旱烟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旱烟弥补了经济不足,少借少拉外欠帐。父母亲为了子女吃尽了人间苦,遭受了少数人的白眼,忍辱求全、每天低头干活、为的是保护子女成人,夜晚则关门在屋内伤心哭泣。
父母亲有事共担、有难共扛同守护,相濡以沫,共克时艰。父亲有病,母亲尽可能给父亲做些好吃的、改善伙食、增强体质。父亲出门在外,母亲总是反复叮嘱,注意安全。1977年,为了多挣些工分和补助,痩弱的母亲同父亲后半夜拉着架子车,从杜曲步行到咸阳市深水泵厂,往返给村里拉回四根二丈长、直径碗囗粗的水钢管。回想起来,父母亲为了子女、为了家多辛苦啊!
2024年12月2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父亲的生平 (中)
每小平
忆父亲,泪长流;恩爱情,心中留。
身高腿长,拉车在行。父亲架子车的襻绳比他人长,弯腰曳车成弓形。尤其是给少陵原上坡拉装满牲畜粪的架子车,整个人的身子都弯曲着,头近乎贴近陡坡地面,在一步一步向上艰难前进。汗水从头上、脸上流淌,身上的汗水湿透衣衫。为了多挣工分和补贴,高大的父亲拉着架子车分别从西安市西北郊大白扬给县造纸厂拉过1000多斤重的麦秸、从浐河预制场给蝴蝶手表厂拉过很多次的楼板、一个冬季从杜曲废品站给西安市东郊五二钢厂送过废铁、从终南山很深的河道抱起百十斤的大石头、装满架子车达千斤重、从太乙、王莽河道上坡艰难拉运回杜曲河道修潏河河堤……
由于人多劳力少,生产队分给的基本口粮根本不够最低的日常生活。父母亲为了养家糊囗,竭尽所能,勤俭节省过日子。夏收以后的黎明,就呼喚我们起来,带着儿女都上少陵原拾麦茬地里遗留的麦穗;秋天拣田间遗漏的谷穗、苞谷棒等和瓜果蔬菜,以补贴人多囗粮的不足。困三二月,青黄不接,挖野菜充饥。断顿时,舅父背上半囗袋粮食来我家救助,此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感动终生。为了生活,父亲借辆自行车,多次骑车到泾阳给家里买苞谷。有一次,为躲避检查站怕没收,常常是后半夜推着自行车过渭河。为了多拉,长口袋架在自行车衣架两边,再给衣架上放一囗袋苞谷。当时:渭河桥上设有检查站,戴红袖筒的人发现运粮车就没收,按(投机倒把罪处理)。父亲为躲避检查,从河道先扛粮食后扛车过河。谁知:推车过河走沙石路,车胎扎破漏气成了瘪瘪,束手无策、无法返回。不待天明,就叫醒修车人修补内胎,充气、装粮、返回……
父亲骑上重粮车百十里路程,受过多少艰辛磨难无法言说。本来下午就能回家,可直等到半夜,父亲才困乏的咬着牙推着沉重的粮车有气无力硬挣着走到家。焦急不安的母亲,从下午就等,望眼欲穿,不见人影。一是放心不下父亲,二是等粮食;因为揭不开锅,全家人没粮断了顿。卸下粮袋,赶紧倒了一搪瓷盆苞谷,到电磨子拉糁糁,熬了一大锅苞谷糁才解了全家八囗人的饥饿。
我们姊妹六人先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给父母的身心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是我们拖累了父母亲,没有吃上可口的饭菜、穿上称心的衣服,过上一天舒畅幸福的日子。平时穿的干净朴素,过年过会要走亲戚,衣服少就换下洗,没干就烧火在干锅内抓放湿衣服,往复多次待湿气蒸发衣服干咧再穿上身走亲戚。很少见父母亲患病到医院治疗,多是买回药片内服,硬扛硬撑、就这还不休息,带病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地少人多,钱粮短缺、父亲遭批斗、政治上岐视、生活中很多的琐碎、烦恼、拮据、忧伤、精神压力、缺吃少穿、无法言说……
在三年大饥荒挨饿的年代,在异常困难的日子里,姊妹六个都养成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有钱舍不得花,衣服鞋袜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勤俭节约好习惯。对于各种生活用品,省吃俭用,从不浪费粮食。地上有谷物,都要像父母亲那样用手捡起来,做到颗粒归仓惜粮。
为了子女的读书学习,父母亲整天忙于劳动生产。回家做饭,喂猪喂鸡,忙得不可开交;辛勤劳作挣工分,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叮嘱大的照看小的,各人完成各自学习,争做好学生。
盼子成龙,盼女成凤;昼夜苦读,双亲供济。六个子女没有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父母时常关心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不断进步。虽然处在文革时期,但人人好学上进,成为学校的好学生。父母亲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能让子女打牛后半截当睁眼瞎。父母亲朴素善良的心地,竭力把我们托举起来,让子女高于并超过自己,早日成人成才!这种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是无私忘我人格的伟大体现!!!
父母的爱如大山,高大深沉而永恒。父母亲给了我的生命,还在那种被人为制造的痛苦中竭尽全力把我养大成人、成家立业。人人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努力付出,辛勤工作、取得了新业绩。父母亲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儿女。吃先让给我们、穿先尽着我们;庇护我们的安全与健康。父母亲把爱无私付出,不管是生命的养育,精神的培养,还是人生的教育及健康成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追忆严父的一生,教育和启示我们做子女的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静心、是思接百载、是传承、是教育,更是一种宝贵精神的弘扬广大,耕读传家的好家风、好家训世代传承。
兄弟三人我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却没有宠爱过我,对我很严厉,用尺子很很打疼过我的手至今难忘。但父亲又给了我许多的爱,教我学好文化知识,教我农耕收获拉车运输,对农业技术都要掌握,潜移默化以榜样培养教育着我。使我掌握了垒猪圈、砌墙、拉粪车、装麦捆车、父子俩人从少陵原上田地下坡拉运一架子车装67个麦捆似座小山艰难拉到麦场;手把手教会了农活中的锄地、翻地、除草、翻场、扬场、插秧、耢稻子,如何识别稗子、谷缨、燕麦等农技活都传授于我,做个有技术的行家里手,当个好农民。
参加工作后,我牢记父亲:“学门技术有好处,社会越发展,人们越要吃肉蛋奶,就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就要有兽医,凭手艺吃饭饿不着……”
父亲教我自强独立,善于钻研,不断提高,不能给他脸上抹黑,要增光添彩,不能丢他的脸!畜牧兽医是个技术行业,没有技术就无法工作,你要做行家里手。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白天工作学习临床经验、利用早晚、假日休息时间自学并抄写了上中下三部《兽医学》、笔记了11本47万字。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我就想起了父亲的话,总能激发起我的斗志,指引我不断学习和进步。
父亲不仅仅是长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引导我不断向前,取得新成绩。父亲教导我学好专业理论,多干事少说话,吃亏是福。我时刻谨记父训,不论早晚,有时间就捧读专业书籍刻苦自学,利用培训、讲座等机会提高技能。潜心钻研畜牧兽医技术,系统学习并完成了大、中专的畜牧兽医专业考核。父亲为我的进步而高兴,鼓励我多学多实践;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结合畜牧兽医管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肉蛋奶等方面经验,我先后在部省市县广播、报纸、杂志刊登发表科普文章1237篇,论文118篇;获得部省市区各级奖励136次;先后晋升助理兽医师、兽医师和高级工等职称奖励……
2024年12月3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父亲的生平 (下)
每小平
忆双亲,泪长流;恩爱情,终生留。
父母亲自强不息,一生劳碌奔波,为家、为儿女辛苦劳累,似老黄牛忍辱负重,躬腰前行。父亲坚韧,勤劳朴实、忠厚为人的品德,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处事。感念父母亲呕心沥血,辛勤付出,为了儿女吃了很多苦、受过多少罪,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虽然父母亲离开我们二三十年,二老正直为人的身影,坚强的性格铸就出不卑不亢、风骨犹存的气节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父母亲的爱如同清澈的江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似盏明灯,照亮儿女们前行的道路,给我们以力量和勇气。
好在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落实了政策、平反了“右派”和“冤假错案”;父亲恢复了公职。工作劲头更足,虽然没有补发工资,他也无怨无悔,没有怨言……
大清早,父亲便拿起扫帚,清扫单位大院;单位几亩地的麦子要扬场,他脱去衣衫、戴上草帽用木锨一锨一锨扬净了2000多斤的麦子;下乡调研近60岁的他骑上自行车,上杜陵原、王曲坡,不辞辛苦;仍然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白天工作、夜晚写材料。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跑遍了全县43个乡镇兽医站去调研;辛勤付出、事事干在前,连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心胸开阔的父亲,为了减轻政府的压力,他没有向上级组织申请数万元的补助款。1980年10月,父亲光荣退休,让我接了班。每当我看到书架上农牧渔业部颁发给父亲的荣誉证章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哗哗流淌,父亲生平忙碌的高大身影如同电影在我脑海中一幕幕闪现。催人奋进,教我自新……
生活艰难养成了我勤俭过日子的习惯。父母亲乘车从杜曲来韦曲站我的家,我很少专门炒几个菜来招待父母亲,也很少同父母亲上街在食堂吃过饭。记得同父亲在韦曲文化街囗一食堂吃过二碗二两小碗荤哨子面,没有炒菜也没有馍,父亲还说吃好咧……这是能回忆起的一顿饭,我问父亲吃饱了沒?高大身子的父亲爽快地回答:吃好咧!
一顿最简单的饭,一顿最平常的饭!没有肉菜、没有水酒饮料、也没有馍,父亲沒有吃饱吃好,我没有尽孝,这令我追悔莫及、遗憾终生!
每当生活的苦涩与艰难令我难以承受时,我总会想起父母亲艰辛坎坷不平凡且伟大无比的一生,想起父母亲任劳任怨默默无语为儿女付出的一切。父亲宽宏大量,母亲勤劳节俭、无私奉献。那是一段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岁月,是父母亲用坚韧和勤劳、耕读传家、不惧屈辱养育子女成人的恩爱篇章,也使我们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父爱如山,父爱是辽阔的海洋,教会子女宽容大度;父爱是培育幼苗的土攘,抚育子女长大成人;父爱是杯温热香甜的牛奶,使子女都能感受到父亲的余温!
鸦有反哺之食,羊知跪乳之恩。父母亲啊:您们的子女懂感恩、最听话、是最重情谊的人,愿子孙后代也能将这优良传统继承下去。毕竟:世界上最苦的两个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父母亲不但给了我们的生命,还辛苦操劳养育了我们。这份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比地厚!
父母亲有过苦涩和无奈,更有不屈于命运的坚韧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希望。如今追忆起来,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都已化作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让子女后代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生活的幸福美好!
双亲恩深似海宽,岁月无情难见面;春晖寸草心相连,恩爱如山永未还。父母亲逝去了,才会感到惋惜和无比的珍惜。父母亲在世时,年少的我们不知愁味,更无法体会父母亲的爱心有多深,亲情有多重。
“做人要实诚,做事要踏实;待人要善良,说话讲诚信。”这是父母亲留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教导。每当想起父母亲的教诲,二老的音容笑貌总会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宛如昔日幸福温暖场景的重现,令人热泪盈眶,泪流不止。虽然难受,但我愿回忆!
很多事情都可以来过,唯独生命不可回转。父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却也有着很多的精彩。阳光如父母亲的爱在温暖着我们,护佑着我们及子孙后代。有关父母亲感动人心的故事在儿女的心中不会消失,他会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如今,每当想起往昔的恩情,心中便对父亲的情思如潮水般的涌动,对故去父母亲的深深眷念更是愈发强烈。最最亲爱的父母亲:儿女们心中承载着太多的思念与温暖,成为儿女生命中难以磨灭永生的记忆……
甲辰农历九月十二日,是亲爱的父亲100周年诞辰日。子女和后代聚集在少陵原二老的坟前肃穆,深切缅怀儿女们最亲爱的、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慈祥又严格的父母亲,追忆您们对我们无限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让子女把双亲宝贵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弘扬广大。
半生父母恩,一世手足情!姊妹们和后代聚集在坟墓前,纷纷追思回忆最可爱、最亲近双亲的点点滴滴、生活的不易。一对烛点燃,食品、水果、烟酒敬献;冥纸、冥币、衣服、鞋帽等等冥品,在烟火中焚化成纸山,被风卷着飞上天……我们要感谢父母亲给了我们的生命,感恩父母亲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养大成人,感恩父母亲托举我们走向高处,送上人生幸福美满的康庄大道、使我们成人成才,教育我们做个正直、对人民对社会有用有作为的人。
亲爱的父母亲:如果有来生,愿我们还是一家人,相互守护,再续亲情,我们再做您们的儿女!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十月一;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年一年的牵挂;昼夜无尽的追思,绵绵无期至终生……
虽死犹生的父母亲,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里!
2024年12月3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象棋诗(每小平)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