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虎:游天池寺
知天池寺已近十年矣!天池寺虽无“长安八大寺院”之有名,但也算是一古寺。夏日无事,便与友人乘车前往。
兴教寺、香积寺、华严寺均在长安平川大地里,天池寺却坐落于二龙山上,有点坐山俯视长安之意。从太乙宫乘车约行30分钟,一路弯曲不平,陡然而立,只好徒步而行;下车后,看不到寺一点影子,只能慢慢跋涉,多亏夏收的朴素农人指点,野草伴行,长歌而吟,沿着“慢上”的黄土小径,汗流浃背,约行了40分钟终于到达仰慕已久的天池寺。
适逢夏收,寺中正在辗场收小麦。天池寺地理位置的确好,东与嘉午台遥望,西与翠华山玉案峰为临,雄视天下;二龙塔居姣峪口二龙山之尾,天池寺居二龙山之首,首尾相望,遥相呼应,天然造化,不同一般。走进天池寺,平地宽阔,视野宽广,四周一览无余,天池寺傲视雄起之势陡然而生。宋代昙远禅师舍利塔巍峨高大,六面七级,高约
天池寺为隋寺,二龙塔为唐塔。相传,唐时,印度无愧(怀)尊者从西藏腾云而来,坐在二龙山一棵古柏之下敲木鱼,木鱼之声惊动了唐王李世民,即率众臣上下寻找,李世民与尊者对起话来。尊者曰:“无立足之地,乃敲木鱼。”李世民曰;“赐予天池寺,并赐一足之地可否?”尊者笑而不语,将足下一毡随手一扔,乃铺平方圆40里。所以,天池寺范围即为方圆40里。据口碑相传,天池寺在明朝时曾存有上寺和下寺两院,房屋120余间,沿山五里金碧辉煌,下寺有大连花寺,池中建藏经阁,上下二寺之间的盘道为石板铺路,曾为长安清寺之首。天池寺曾改名普光寺,历经沧桑,现只剩大雄宝殿。
当地人有“修好了天池寺,吃倒了翠华山”之故事传说,甚至为此骄傲!传说隋朝修建天池寺时,用工千余,伙房做饭者为一老太,老太满头白发,精神抖擞,举止怪异。老太做饭从不用米,将泥沙放进石锅中一捣,泥沙就变成了米,而泥沙来自翠华山的西峰脚下。天长日久,天池寺修建完工时,终将翠华山西峰下的泥沙吃去大半,造成了翠华山山崩。又传老人做饭很奇特,炊锅只漏沙,不漏米和水,而漏下来的细沙刚好用于建房所需;同时,老人一锅饭百人可食,千人可食,万人可食,食之无穷尽,每每吃到最后一个人,无人再用,饭就自去,而锅底干净如洗。天池寺完工之日,众目睽睽之下,老太不翼而飞,众人方才恍然大悟,其实做饭者为观音菩萨化身。故事归故事,传说归传说,但这口大锅据说有一间房大,十几人可在里面洗澡,“文革”中去向不明,倒看到一口小锅,至今依然存在,口宽直径约
现在寺中自耕土地,由丘尼释净德、释隆安师傅主持,虽想方设法修葺,但破损严重。据讲,寺中金忤杖现存于兴教寺,二龙塔下被人基本掏空,据说有一金扁担,具体详情不知。夏日坐于天池寺,凉风习习,树木遮阴,满眼青翠,爽心悦目,为一修行养性之妙地。现政府已拨20万元对二龙塔进行了保护性维修,而天池寺也急需各方之助。天池寺与翠华山的天池是否有关系,从名字上只是妄断,真实情况有待历史澄清。
下山离开天池寺,回首之际,蓦然看到大雄宝殿有一对联曰:“佛慈通灵植福自然得福;清垂甘露种德必定增德。”,颇有玩味,与众人共勉。沧海桑田,一代名寺天池寺有称普光寺,现已破烂不堪,令人担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杨广虎:想吃娘做的臊子面
- 下一篇:杨广虎:风雨太乙宫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