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端五节的习俗(每小平)
端五节这天,人们吃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采集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挂在门前等习俗……
端五节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挂菖蒲、艾叶草,熏苍术、白芷,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孩童涂抹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夫,他反对楚国屈辱求荣,主张连纵抗秦,遭到了楚怀王和权贵们的排挤,被流放到穷乡僻壤。后来,秦国大军攻破了楚国的京城-----郢都;62岁的屈原目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在忧国忧民的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了。在汨罗江中捕鱼的渔夫们闻讯前来打捞,却总不见屈原的尸身……为了避免屈原的尸身被鱼虾蟹吃掉,人们就用艾叶包了糯米投进江中。此后,人们为了表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每逢端五节,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等纪念活动。
赛龙舟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岸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干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北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雷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竞赛的热烈场面,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赛龙舟的激烈壮观景象。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灭掉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城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五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掉进江中淹死了,却不见尸体浮出水面。当时,曹娥年仅14岁,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昼夜沿江哭泣。过了17天,她在五月五日也投江自尽,奇怪的是、五天后曹娥抱着她父亲的尸体双方浮出水面。人们被曹娥的孝心感动,官府为曹娥立碑颂扬孝道,从此传为神话。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相传曹娥墓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孝女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处兴建了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改名为曹娥江。
纪念诗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英勇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六月五日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五节。
悬艾叶、菖蒲 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五节,人们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洒扫庭除,以艾叶、菖蒲插到门楣上、悬于堂中。“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子黄。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处处都端阳。”从医学角度讲:艾叶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可袪寒湿、暖子宫、驱蚊蝇等药用作用。长安民间在端五节门楣有插艾的习俗,村民把在少陵原坡、终南山、河流水渠边采集成捆的艾条带进西安城,把一枝艾条卖一角或二角钱给韦曲、西安的市民。
相传:唐僖宗年间,黄巢起义;官府一面镇压,一面造谣惑众。黃巢率起义军到河南邓州,逃难妇女携两娃说:“黃巢要杀百姓!” 黃巢讲:“我是黃巢!回去给百姓说:家门挂艾草的不杀!”妇人回去后广为宣传。果然,黃巢率起义军在端五节攻进邓州,只杀县官恶覇,开仓分粮,不杀挂艾草的人家。从此,百姓为了纪念黃巢,便形成了端午节悬艾叶风俗。
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以灭蚊驱虫杀菌,制成艾卷熏炽穴位,配合针刺治病。《荆楚岁时记》:“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用灸驱验。” 描述端五采艾草、插带艾草的习俗。菖蒲天中五瑞之首,叶片呈剑形,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被人们视为可感“百阴之气” ,古时称为“水剑”,后称“蒲剑”,人们认为可以斩干邪,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驱五毒 民谚:“端五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民间认为五月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出没时节,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昔日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五毒被刺死,再不能伤害人咧。” 也有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的,炒食五毒的(全国各地用料不同,如山东、苏洲等地以辣椒、葱、姜、蒜、香菜混合在一起炒五毒),都是驱五毒之意。
除了五毒动物外,还有石胆、丹砂、雄黄、磁石和矾石药物五毒。情绪五毒“贪、嗔、痴、爱、恶” 。炒五毒:将辣椒、葱、姜、蒜、香菜五种有刺激性口味的蔬菜炒合在一起。社会丑恶现象五毒:骗、赌、帮、烟、娼;也有称烟、酒、嫖、赌、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 以酒洒喷的习俗,流传甚广。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一种毒蛇) 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端五时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也寓意驱避毒虫。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是借雄黄驱毒,二是借猛虎(“王”喻虎) 镇邪。
“五月初一做香包,五月端阳戴香包。” 昔日在端午节前,老太太、媳妇、姑娘娃都要动手绣制香包,以赠亲友和家人佩戴。“香荷包”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中草药制成) ,目的是驱毒避邪,防病健身。吾还曾义务为心灵手巧制做香包的婆婆,用单位生铁铸成的碾槽子,坐在椅子上娴熟的用双脚滚动铁碾子碾面成粉的香料。此外,端五节给孩童佩挂香包,可用于避邪驱瘟疫。如今,在西安、长安城乡街头(韦曲老街道、文化街口等处),都有心灵手巧的老婆婆,戴着老花镜,边用各种彩色布和五彩线缝成精制“香荷包”、做成心形,单个或两个心形香包,结成一串,玲珑可爱。支架上吊挂着琳琅满目、形形色色、大小不同、用红绸布精心做成香气四溢的各种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伴着淡淡药香,妇女儿童购买活跃,也有不少青年男子也选购并佩戴或赠送给女友或亲人。
曾记得儿时,母亲夜晩在灯下用红布彩线,一针一线精心制作成“心形香包”的情景,将红黄丝线用针缝在心形香包四周装饰。翌日,我用丝线吊挂在对门襟胸前的纽门上,走起路来前后摇动,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为使驱毒避邪,人人佩戴“香荷包”后,香气四溢,飘散在四周空气中,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带来更多的香气福气!
2024年6月6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长安方言一二零(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端五节的由来(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