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早上,长安区西樊村村民王任菊等,正在上河苑产业园大棚里为茶树松土除草,三十多厘米的茶树舒展着嫩绿叶子,享受着大棚中的阳光雨露。这片茶园用满眼的秀色,演绎着“南茶北移”在长安的历史。
实地探访下月可进入绿茶采摘季
早在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就将茶定义为:南方之嘉木。因为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北方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宜茶树生长。
北方真的不适合种茶吗?漫步在长安区这片大棚茶园中,一枝枝矮短的绿茶苗在肥沃的土地上,精神地舒展着厚厚的叶片,长势喜人。大棚内,工人师傅有的在除草,有的在一旁进行土壤改良。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茶园劳动图就在神禾塬下、潏河左畔的长安区杜曲街道上河苑产业园。
“我在山东日照等地,深入学习过南茶北引。干的时间长了,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能引到家乡!?” 茶园负责人孟利锋说,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决定返乡创业。据介绍,“南茶北引”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但在长安却无经验可借鉴,无技术人员指导。
“首先要改良土壤,其次水要保持恒温……”面对茶树生长需要的一系列“苛刻”条件,孟利锋开始了自己的探索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经过反复实践,孟利锋试种的一批茶树取得成功。“如今引入的这批茶树属于绿茶白毫早品种,抗严寒,去年十月栽种,预计到今年四月便可进行采摘。”孟利锋说。
“云上”种茶智慧大棚里的科技“神器”
整齐的大棚中,各种先进、气派的厉害装备随处可见——手机app控制“小气候”、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恒温水箱……作为大棚的“科技担当”,它们个个不容小觑。产业园的“智慧大脑”控制室中,陈列着多个机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慧大棚的水肥一体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十分引人注目,一块小小的屏幕,涵盖的内容特别多,可实现控温、通风、浇灌等一键自动控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大棚内的水肥进行智能化控制,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天气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施肥等控制参数,以实现水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现在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甚至浇水施肥,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智慧管控,轻松实现‘云上’种地。”孟利锋说,打开手机,进入app,用指尖就能操作,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种植成本和人工成本。
共同致富打造长安本地茶品牌
“在园子里干活儿,有稳定收入,这份离家近的工作,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干活工人师傅告诉记者,到了四月采茶季,还会有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采茶,既提升了劳动技能,还可以增加收入,这让他们对采茶季充满了期待。
从起初尝试的辛苦与汗水,到如今即将收获的喜悦,跌宕起伏的种茶经历,让孟利锋对在家乡种茶多了一份钟情和坚守。随着采茶季临近,孟利锋正在筹备购置烘茶机,打造一整套茶叶生产产业链。未来,他还打算谋划一个集茶文化长廊,品茶社,茶文化体验博览园、茶知识展示区等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园区。
“南茶北引”,对孟利锋而言,要移的不只是名贵茶种,是要把农业前端示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入当地。通过打造属于长安本地的茶品牌,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填补长安茶产业空白。这一实践将成为茶人勤劳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