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以发展红利刷新百姓幸福指数
每一个市民的普通生活,构成这座城市的坐标;每一个市民的期待,汇聚这座城市的发展宏愿;每一个外来宾客的评点,激发这座城市改革创新的无限动力。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长安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把建设百强区的发展红利,持续不断转化为全区人民的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众,全区医疗教育等民生供给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平安建设打造长安最美“枫”景,“一把手”下沉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构成一幅幅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奋进图景。
2023年,长安区十大类34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070人,改扩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1120个,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7亿元,16家星级养老机构结对帮扶农村幸福院,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0家;100个蔬菜直销亭(直通车)进小区,开展“整村授信”17.9亿元,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缺资金、融资难问题,19个村8758户群众用上天然气……着力破难题、办实事、解民忧,长安区展现出秉毅守志、知重负重的“长安担当”。
打造最美“枫”景
社会治理效能升级
冬日午间,阳光洒满小区景观湖面。长安区郭杜街道樱花路社区西钞沁园小区湖边的“议事亭”里,笑声不断。
“这个议事亭为咱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反映的问题,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居民李建兴一边和牛阿妮交流,一边竖起大拇指点赞。牛阿妮是郭杜街道樱花路社区的一名专职网格员,也是西钞沁园小区里社情民意的“体验官”。不久前,该小区5号楼上下楼层的居民因为噪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牛阿妮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与他们沟通调解,并找到了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很快就化解了矛盾。
如今,在长安区像牛阿妮一样的网格员共有607名。他们发挥全科网格员“千里眼”作用,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一张张小网格中绘制出一幅幅暖心画卷。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长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顶格推动,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力量下沉,优化工作机制,让基层治理更有效能,更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为学习先进经验,长安区委书记吕强带队赴浙江、杭州考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详细了解余杭在打造社会治理力量矩阵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为推动基层治理,长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军多次深入一线,到村组实地了解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处理基层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确保一方平安。
去年以来,长安区坚持和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全科网格、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打破部门、行业壁垒,联通62个职能部门数据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起“全网整合、规范高效、联动共治、常态运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教育资源百花齐放
擦亮民生温情底色
走进长安区第十二小学,崭新的教学楼、色彩鲜亮的篮球运动场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推开一间教室门,一排排崭新的桌椅整齐摆放,教室里智慧黑板、空调,整个校园硬件设施一流,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在群众家门口,一栋栋全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整洁宽敞的环境,健全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所所新改扩建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标志性建筑,让群众感慨:“再也不用羡慕别人的好学校了。”
这只是长安区近年来“亮相”“变身”学校的缩影。
2023年,长安区相继建成投用长安区第十小学(长安区西北大学附属小学)、长安区第十二小学,签订大悦未来城教育配套设施移交协议。同时,实施乡村学校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工程,改扩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27所,培育第三批新优质成长学校9所,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变成“走进校园肃然起敬、坐在教室无比自豪、离开母校终生难忘”的好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
好学校离不开好老师。长安区优先支持师资提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培养等,让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尽展其才,一批好校长、优秀学科带头人以及教学能手活跃在学生当中。长安区坚持“协调均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重组21个“名校+”,把公办好学校办在家门口,把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好学校。
发展没有止境,实干成就未来,建设西部强区,教育强区不可或缺。2024年,长安区将致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建设长安五初,改扩建提升11所学校,新增学位600个;优化提升教育质量,培育5所新优质学校。
医疗服务“三个提升”
群众看病“有医靠”
宽敞明亮的大厅、解决医疗用氧的制氧室、检验报告自助打印……在长安区滦镇中心卫生院,正在陪孩子检查的市民韩晓娥说,在社区卫生院看病非常便捷,家门口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
医生主动为签约居民上门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镇、帮助群众购药送上门、增设“长安区妇幼妈妈群”……一桩桩、一件件,每一次望闻问切,每一张治病良方,每一步,都记录下了长安区医疗事业发展的足迹。
2023年,长安区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医疗环境提升、诊疗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全面推进长安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完成15所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改造,已公有化村卫生室141个,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15辆救护车,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看病“有医靠”。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安区将每周四定为“健康服务日”,主要以义诊、讲座、宣传等形式开展,将“上门求医”变成“送医上门”。2023年,医疗服务进社区(村组)系列活动1075余场次、惠及长安区百姓约82万余人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91个,常住人口签约50.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16.8万人……
民生实事掷地有声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雪后的乡村有些寒冷,但是小江村村民脸上绽放的笑颜却让人倍感温暖。
2月1日上午,杜曲街道小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2023年度耕地租金发放大会,175户群众领到了流转土地租金。村民朱小云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种地再不用我们操心,还能按时收到租金,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而在五台街道西尧村,望着自家燃气灶上热气腾腾的菜肴,村民赵灵志也笑脸盈盈,“家里通上天然气,随开随用,再也不用扛着煤气罐去充气,取暖也不用炉子,太方便了。”
2023年,长安区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六和并举”,启动“全域提升·百村示范”行动,创新开展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三档”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165座,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全面提升。建成16个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引进71个村企共建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23个村集体年收入超100万元、45个村超过50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大关,真正让乡村美起来、产业活起来、群众富起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长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长安区将认真落实落细中央、省市各项惠民政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动十大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以实干担当践行为民初心,为群众增添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高乐(长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