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钟,长安区东韦村65岁的村民田素贤已经从床上起身,开始张罗一家人的早饭。
这个家原本住着8口人,养父母田顺卿、杨艾琴,田素贤夫妇,田素贤的一对儿女、妹妹和弟弟田纪星。田素贤白天打着零工,一下班就匆匆忙忙赶回家做饭、照顾患病的家人,每天连轴转。这样的日子,田素贤坚持了40余年。
养父母视如己出,让她心怀感恩
12月的一天下午,记者走进田素贤的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窄窄的走廊连着3间卧室、1间厨房,屋里用一块布挂在窗上当作窗帘,简易的折叠桌上放满了生活用品。
田素贤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小时候我从邻里口中听到自己是‘捡来的孩子’,后来问母亲,原来是我出生时腿脚有疾病,被亲生父母遗弃,才被田家抱养。但每次说到这里,母亲都坚定地说,‘不要管那些,你就是我娃’。”
田素贤2岁时,养父母诞下弟弟田纪星,田纪星小时候因为一次脑膜炎,患上了精神疾病。养母患有糖尿病,后来,正值壮年的养父又查出喉癌,田素贤14岁时,养母又生下妹妹。因养母患有糖尿病,妹妹也遗传此病,常年用药。当时高中毕业的田素贤作出了一个决定——中止学业,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一边照顾患病的双亲和弟弟妹妹。
40余年,田素贤就在小小的院子里,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琐碎而繁重的生活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可养父母视如己出的爱,让田素贤心怀感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生活艰辛,但她从未放弃
手术后,养父很容易流口水,为防止口水导致咽喉部伤口感染,田素贤把医用棉口罩的内芯精心缝制成口水巾,每次听到父亲咳嗽的声音,她就知道是有痰了,马上用镊子把痰取出来。“颈部切口很容易感染细菌,每次处理完都要消毒。口水巾也得常换,这样才能干净卫生。”
每天晚上,田素贤隔一两个小时都要醒一次,长期以来患上了神经衰弱。“当时年轻,精力充沛,但也架不住脑子里惦记的事情实在太多。”
最初在社办企业网套厂上班时,为了多挣钱贴补家用,田素贤还主动申请上夜班,中午、下午都要赶回家做一顿饭。这样一天下来,晚上12点才能回到家。
“洗一盆衣服要一个小时,但是这一个小时里,我通常要顾着好多事。”晚上,她将洗衣盆放在走廊里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听着卧室里父母的动静。她还把家人用完的药盒子分类放在冰箱上,哪个是弟弟的、哪个是父母的,下次买药时就不至于买错。
多年来,田素贤做过工人、保洁员、捡过废品……除去日常生活和为家人看病的开支,她自己能省则省,经常一个馒头一瓶水就解决了一顿饭。在医院做保洁员时,同事们知道了田素贤家里的情况,都纷纷解囊帮助,医院也为她额外安排了铺床的活儿。“我每天都多干一点,这样家人看病时,才有钱拿得出来。可是同事们的钱,我都得一个一个还上。”
“弟弟是爸妈留给我的良心”
2016年、2021年,田素贤父母相继离世。63岁的弟弟田纪星,是家里的“老顽童”。
田纪星喜欢出去逛,为了防止走丢,田素贤就让儿子买来定位器,连上了手机。每天,田素贤都时不时打开手机看看弟弟的定位,天色晚了,就顺着定位把弟弟找回家。偶尔,弟弟跑远了,田素贤急得团团转,马上去追,生怕出现意外。
“我是他姐姐,一有什么事,我都得挡在他前面。弟弟是爸妈留给我的良心。”
“日子越来越好了,就是我爸我妈见不到了。听见人说‘把你弟养得胖胖的’,我就高兴得很。”田素贤说。
周末,她会带着弟弟出去散心,姐弟俩去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很多景点,合照里的二人笑容满面。
不久前,田素贤获评西安市2023三季度孝老爱亲“西安好人”,奖杯就放在桌上,旁边还摆满了孩子们的艺术照、父母的老照片、自己和弟弟出去逛街的留影。“只要一家人幸福,哪怕再苦再累,日子就有个盼头。”田素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