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悠悠菊香袭文人(李耀亭)
作者:李耀亭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点击数:
萧瑟秋风意绵绵,金菊盛开花正艳。百花之中,菊花最受中国文人偏爱,它是与文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花卉之一。从《礼记》中“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说明菊花起源於我国,从原始的黄色小菊,通过人工栽培,杂交育种演进成五彩绽纷的著名花卉,品种己有3000多种。
文人喜菊爱菊,并不是因为菊花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也不仅仅因菊之高洁、形质并美。是因为菊花开放在深秋之季,傲霜挺立,凌寒不凋,从菊之身上,文人看到了君子之德,雅士之风,志士之节,所文人将菊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从历史上看,汉魏时期,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就有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之俗。到了唐宋时期,重阳赏菊已成为风俗,南宋还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菊花灯会”。明清时期江南将赏菊传统发展成名目繁多的赏菊活动或仪式。
当然,菊花幻清雅脱俗,凌寒傲霜也深深地蕴含在文人的情怀之中。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由衷地赞美菊:“春兰兮秋菊,长元绝兮终古”,并没“朝饮木兰之坠露,夕歺秋菊之落英。”比喻自己有可比日月的忠贞爱国之志。东晋陶渊明将菊视为伴侣,宅边是菊,三径有菊,东篱艺菊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被世代传颂的绝唱。陶渊明以菊花的清雅倔强明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与菊花的“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傲骨精神相融合,故他被后世誉之为“菊花神”,受到后人的敬仰。在百花丛中菊花平素无争,既无夺目的艳丽,又无奇香可居,正是这不争艳,而独芳的气度、清纯、高雅的温情,迎霜盛开,凌寒不屈的气节,吸引了文人,反映出文人的高贵品质,被歌之,颂之,唱之。文人以菊花的灵气来述发自己内心的志趣。苏东坡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道出了不同流合污的志士气节;元稹在《菊花》诗中写道:“秋丛绕舍是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颂唱出菊花迎霜独立,孤芳傲世的精神;杜甫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的沉郁苍凉;杜牧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的洒脱旷达;唐末黄巢的巜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直抒胸怀,淋漓痛快;郑思有巜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把不与百花竞放争春光,独自挺立枝头,抱死枝头,北风吹而不落的菊花品格和奉献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更有革命先躯秋瑾的《菊》诗: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用菊花凌霜的姿态,比喻革命者坚强风骨、崇高的情怀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菊花的请淡,菊之高雅,菊之朴素,有着一种旷达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表达了柳永的凄凉幽怨;“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体现了楊万里的幽默诙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出了李清照的委婉深情。
菊花不光是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是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据记载,菊花还具有诸多的实用作用。其“苗可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古代至今菊作茶饮,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菊花还可以与山茶花、竹叶、柏叶等制作插花工艺品……
自古文人偏爱菊,迎霜傲雪铁骨姿。
悠悠菊香传灵气,诗词咏菊歌心志。
2018年12月一稿
2023年12月5日三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穷人问佛说”的启示(李耀亭)
- 下一篇:诗歌:国家公祭日(李耀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