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秦腔缘(每小平)
吾与秦腔是有缘分的,也是从心底怀有感情的。
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华夏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演唱的戏曲称“秦腔”。秦腔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都是从秦腔中移植过来的,秦腔是我国各种戏曲的“鼻祖”。
《诗经》的秦风,汉唐的秦声。秦腔秦韵大秦声,吹拉弹唱一世情。秦腔是长安人的魂,也是秦人戏曲的根。秦腔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和民国,盛传至今。世代演变,日臻完善。是我国戏曲的开山鼻祖,有依然独立且不可磨灭的价值,是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 的风格。唱腔表现的是高亢、慷慨、雄浑、苍劲等特点,一唱三叹,表现出悲情、悲怆、悲切、悲壮等艺术个性。“生角”的苍凉慷慨,激楚悲怆;“旦角”的委婉流转,缠绵悱恻;“净角”的粗犷豪放,荡气回肠;“丑角”的巧笑逗乐,诙谐幽默;都贯穿着一种哀婉凄美的忧患,宛如慷慨苍凉的人生悲歌。耳闻目睹秦腔是在乡间的麦场上,亦或在搭建的戏台上,更多的是周围的父老乡亲,在劳动中或歇息中现场随即清唱甚或表演的男女乡亲。
无论金奖银奖,听听百姓夸奖。长安是秦腔的“戏窝子”,演唱秦腔者众多,秦腔名家老艺人也多,对秦腔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开秦腔史,出类拔萃者多数为长安县籍(西安渭河段以南、秦岭终南山段以北、西临户县、东接蓝田包括新城、莲湖、碑林城内三区;雁塔、未央、灞桥郊三区这一大片地域) ,真可谓长安是秦腔的“戏窝子”。
长安毓秀,人杰地灵。秦腔名家举不胜举,艺人众多。秦腔队伍一是专业队伍,二是民间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从清末至今涌现出有秦腔表演艺术的长安县秦腔老艺人有:润润子、李云亭、王文鹏、高步云、靖正恭、张新华、郗德育、靖正谦、晋福长、苏牖民、孟遏云、安鸿印、雒福生、孟遏云、田德年、袁克勤、刘易平、肖玉玲、宋上华、靖正铭、崔保善、阎振俗、杨令俗、康正绪、张新华、阎更平、乔新贤、何振中、李正敏、李正斌、王天民、田正武、王辅生、刘亘天、张咏华、余巧云、马桂英、张惠霞、李爱琴、刘茹慧、李买刚、白江波、王升堂、赵梦兰、刘棣华、齐爱云、李娟、李梅、任小蕾、康亚蝉等新老秦腔艺术家……编剧导演封至模、冯杰三、薛炳坤、王正秦、王正西;舞美邱月茂、董一致等数千人的专业队伍。先后创作改编了数百本秦腔剧目和折子戏,演员在唱、念、做、打等更见筋骨,手、眼、声、步更具血肉。扎实的功夫,现代的科技,宽音大嗓、热耳酸心的秦腔戏深入人心,愈加深沉浑厚,粗犷激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安秦腔的民间队伍达十万多人,遍布乡村城镇社区。基本上大村、街镇和社区就拥有秦腔“自乐班”“剧团”和“艺术团”,大村有“戏楼”“戏台”和“耍社火”等场所。单韦曲就有数十家“自乐班”,分别在城区樊家十字、长安广场、西街幼儿园、北原十字、航天城、中央公园、鼓乐广场、樱花广场等地方夜晚定期进行表演。除“民间”队伍外,还有“退休演员”和“在职演员”艺人们也共同参与到演唱中。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围成大圈,来早的坐凳,后来者站立,里三层外三层摩肩接踵,观者如云。每当唱到精彩处,群众掌声阵阵,叫好声此起彼伏。“再来一折戏!”“再唱一段戏!” 表明对秦腔演唱者唱腔的称赞和抬爱之情。
“一阵咿咿呀呀声响,几声秦腔袅袅传来。”从小受其影响,在传统戏曲中,吾更喜欢的是秦腔。吾的老家在原杜曲公社旁,上世纪七十年代农闲时,村上便在公社门前的麦场上搭建戏台,全公社各村或县上文艺队或剧团来此表演戏曲。其时“破四旧”多表演的是京剧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海港”“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江姐”等现代样板戏,群众挤满了整个大麦场。演到精彩处,掌声叫好声不断,站立者似潮涌争相伸颈前挤,民兵用二丈长的竹竿在拥挤者头上敲打,维持治安秩序。
有一天中午,西安市秦腔一团在原杜曲公社大殿内表演《半篮花生》和秦腔折子戏,干部群众挤满了大殿;吾坐在屋内的窗口上观看,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专业剧团表演的秦腔。近观伴奏行家里手的敲打钩锣、梆子、铜铃和“胡胡”(板胡、二胡) 声响,再看演员随着伴奏的激情演唱,还见到了各种农具、戏服、帽子、竹篮等道具,也会根据“叫板”哼唱起秦腔……
秦腔与吾有缘,也是戏曲艺术最高的体现。秦腔是秦人的最爱,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最美妙、最动听的曲调,即使再劳累,一唱起秦腔就来劲、就兴奋。儿时多在屋舍、场院、街巷、麦场、田野等免费听到乡亲们的吼唱;改革开放后,为了丰富广大群众对秦腔戏的嗜好,我村也建起了戏台和剧场,连续数年邀请西安市、咸阳市级剧团和高陵、蓝田、兴平、千阳、麟游等县级剧团连续数天,夜晚售票演出《铡美案》《窦娥冤》《三滴血》《五典坡》《周仁回府》《下河东》《八件衣》等本戏;白天《辕门斩子》《看女》《柜中缘》等折子戏,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挤满了整个戏园子,在杜曲邻坊大圆影响很大。尤其是演员唱念做打演技到高潮时,人们就拿上红被面、红稠子上台给优秀演员“披红”。有时一人披上数条“披红”,同时热情观众掌声、鞭炮声响起,把演唱活动推向了高潮。
开口惊艳戏剧场,秦声秦韵荡回肠。后来多在乡村剧场和市县专业剧院购票观看专业剧团的演唱,享受更高级别的表演。上世纪九十年代,吾也在西安建西街参加过省电视台“秦之声”的录制。当然,也在广播和电视中欣赏过名老艺人的“清唱”和“秦之声”。前不久,和“秦之声”主持人陈爱美女士交谈,哪时人们对秦腔的热爱之情无以言表、盛况空前。当“秦之声”开播后,电视机前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十室九空,都来观看,还有人边看边唱、手舞足蹈……
二十年前,吾骑自行车到西北大学礼堂举办的秦腔小生名演李小锋专场观看。当晚坐位全满、连走道、两边也站满了人群。吾设法挤到前台下,铺张报纸坐下向1米多高的台上仰望。有幸欣赏了荣获“梅花奖”李小锋的秦腔戏专场,《游西湖》《悔路》《打柴劝弟》《虎口崖》《白逼宫》《二堂舍子》等。每唱一折子秦腔,台下掌声一片。李小锋越唱越精彩,观众的掌声越来越响亮。充满电的手机,被我拍照用完,遗憾没有拍到谢幕情景。但却近距离观赏到李小鹏表演的一招一式,他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面部表情和诸多技艺的戏曲动作;尤其是听到高亢激越,音域宽广、精气神兼有、富于情感的宏亮唱腔,实在是过了把“秦腔瘾”。
古调独弹易俗社,弘扬秦腔已百年。民盟老盟员须生泰斗刘毓中在《三滴血》中演周仁贵,张咏华演饰的旦角(老旦、花旦、小旦、正旦) ,演员、作曲姜云芳,国家一级秦腔表演艺术家、导演张全会,名演孙文茹等也分别在易俗社、人民剧院等众多的城乡戏台上表演过诸多秦腔戏中的主要角色;名家栗怀胤司鼓、杨伟的笛子独奏;盟员们在秦腔舞台上,为民盟组织增光添彩……
夏夜纳凉的场院,故乡少陵原高坎的窑洞前,凉风习习,人们边纳凉避暑边唱秦腔。尤其是锣鼓、板胡、二胡和枣木梆子一敲响,人没去心已跑咧。“生以秦腔迎接,逝以秦腔致哀”。最好听的乡音,抑扬顿挫、或喜或悲、节奏鲜明的曲调唱腔。无论村里谁家过红白喜事、老人做寿等,只要有人唱秦腔,哪里的人就最多,且有坐凳、烟茶招待。清凉的晚风吹在人身上凉飕飕的,但听到熟悉亲切的秦腔心里却是甜甜蜜蜜的,舒心至极、让人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秦川秦道秦人宣,秦苑秦戏观长安。生旦净丑皆精彩,秦声秦韵更喜欢。秦人没有不爱秦腔的,秦人没有几个不会哼唱乱弹的。城乡过红事唱秦腔图乐,城乡过白事唱秦腔图哀,秦腔就是秦人的爱。生孩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秦人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戏台虽小,世界却大。丈余间的戏台上,梆子一敲,板胡拉响、场子热咧、幕布启开,一台精心编排的好戏在锣鼓声中又开始咧!
闲暇时吾也会清唱诸多秦腔折子戏曲,也会击打节拍,但因嗓音对不住观众未能献唱。但吾对秦腔的钟情与厚爱,从内心讲是深刻深切的,真挚独有的。每当吾遇到挫折困难时,想想秦腔戏中受尽磨难的英雄人物,就会增强战胜挫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来。
秦腔戏,吾喜爱!
秦腔缘,世代缘!
2023年11月21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寒衣节的习俗(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长安方言一一二(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