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叔父张景耀《坚守信仰看人生》有感(张三民)
日前,我荣幸地先睹为快,认真拜读了我的叔父—— 已93岁高龄的西安市长安区离休干部张景耀(以下简称“叔父”)新面世的诗词散文选集《坚守信仰看人生》。这部作品是叔父从他离休后出版的《泥土歌谣》、《长安诗情》、《盛世放歌》等八本书中遴选出的精品,我曾通读了他的所有版本,故而,思忖之余,倍感亲切,深受启迪,每每读到动情处,便浮想联翩,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掩卷遐思,使阅读进入独特的心境,专注到《坚守信仰看人生》的“世界”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陶冶心灵、开拓思维,让心灵感应收纳心中的美“景”,让心灵的光亮照“耀”前行的道路,鞭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献社会,拥抱明天,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融合。现就叔父诗词散文选集《坚守信仰看人生》谈些读后感悟。
- 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社会内涵
叔父是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骞村一贫苦家庭走出的离休干部、诗人和书法家。他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长安工作40余载,曾任区青年主任、县团委秘书、县委组织部秘书、公社党委书记、县工会、贫协副主任、区工委书记、县农业、文化局长、县人大专职常委兼农委主任等职,1991年离休。穷乡僻壤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严格教育给他注入了“穷则思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强大内生动力,因家庭困厄,叔父出生时曾被抛弃又救活,他更加珍惜生命的意义,激发了“为革命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豪迈志向和“为党争光、为国奉献”的坚定信仰;他像个“狂人”全身心扑在“公家事业”上,在他心中,“忠孝难两全”,只有在外把公事干好了,才对得起家人和乡亲,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遂呕心沥血几十年,以“保尔柯察金”为偶像,以焦裕禄为榜样,以孙中山“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立世之源,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立身之本,以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立志之根,争挑重担、率先垂范,1958年投身长安社教“连轴转”,在大兆司马村抢摘翻地冲在先,1960年在大峪水库劳动锻炼,1972年指挥组织长安秦岭北麓沿山改土大会战,1972年修建东大沣河大桥解民难,1977年沉思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1994年在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荡心田,2007年在黄帝陵纪念毛泽东《祭黄帝文》发表70周年大会上发言,2008年汶川地震“千元特殊党费”表心愿,2010年前后为新筑骞村老家捐款4万元、为子午甫店老伴老家捐款4万元,俩村乡亲们送来“泽惠桑梓”、“仁厚德馨”的匾牌,2011年“七一”前,携老伴自制墙报在韦曲老街搞宣传,2016年诗作《喜迎党的十八大》、《看这十年新变化》、《坚信实现中国梦》作为影响当代中国新千家诗入选中国文献出版社木雕刻制本,2023年为已故著名作家柳青墓园捐款10万元……生活和工作为叔父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离休后他笔耕不辍,诗作频仍,如《农妇卖石榴》生动逼真,跃然纸上,抒发了民本情怀,《天人和谐 再现曙光》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祭国殇 铸国魂》颂千古伟人,赞治世良方,《墓志冤魂铭世,碑赋人命关天》令人扼腕惊叹!《古都传闻》敏锐先知,一语成谶,《选村官》针砭时弊,永不过时,《有感社会主义》以春夏秋冬入诗,讴歌社会主义的温暖与光明,《除弊端》切中肯綮,扶正祛邪,《孝道莫违》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看某私营企业主》抨击痼疾,未有穷期,《世态素描》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散文《神州一盏明灯,中原一棵青松》论点尖锐,论据确凿,论证严密,是散文佳作,指出走社会主义“共富”路,实现农业集体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举国抗震救灾》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两位始祖 功德齐天》振聋发聩,重若千钧,《浅议骞村古今》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以小见大,歌颂家国,《回眸两个三十年》是篇珍品,高屋建瓴,八个方面探微,个个自圆其说,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叔父是完美主义者,他的“坚信系列”从2008年的《五个坚信》到2013年的《六个坚信》,至2016年的《八个坚信》,与时俱进地揭示了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是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日臻深化,其诗文,是历史脚步,是感人心跳,是底层真切心声,能穿透时空,让历史本真袒露出来,这正是历史赋予平民诗人之责任与使命,是中国文人的优秀品质,是“文以载道”、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乃至“民族脊梁”的客观要求。
- 崇高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参与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民为贵”“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其本质是一致的,这在叔父诗作《公祭黄帝陵感赋》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句句铿锵,声声明快,是历史总结,是破解社会谜团的金钥匙,有道是“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李讷赴陕祭祖怀亲》,让人不禁想到“治国先治家”、“源清流自清”的深刻哲理,《伟人九泉下 感赋“十不该”》更像“警世钟”和“多棱镜”,他2011年创作的《联语道古今十思疏》、《联语道古今续十思疏》、《联语道古今再续十思疏》、《联语道古今四续十思疏》、《联语道古今五续十思疏》,纯熟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总结历史,条分缕析,审视社会,抽丝剥茧,营造氛围,一气呵成,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彰显了强烈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再续十思疏”、“五续十思疏”,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命运疏”,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心灵疏”,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格疏”;《敬致党中央的几点建议》,是他忠党爱国为民的肺腑之声,是93岁离休干部、73年党龄老党员的赤子情和爱国心;完全可以看出,叔父并不否定改革,但他反对化公为私的改革、反对唯利是图的改革、反对一切向钱看的改革、反对牺牲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改革、反对不履行党的宗旨的改革、反对去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反对一切不得民心的伪改革,他想为人民代言,做人民的保护神、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人民的诗人。
- 高远的审美追求,浪漫的艺术表达
叔父的诗词、散文立意高雅,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诗文是滚烫的、血性的,充盈着艺术魅力,他的《坚守信仰看人生》,是以时间为“经”、纵穿历史嬗变,以内容为“纬”、横贯社会现实,以标题为“结”(标题是文眼),以思想为“魂”(思想是文心),把现实主义风格渗透到作品中,诗文像束束光芒,射向社会敏感地带,投向人们内心深处,他欲给光明以劲力、给黑暗以光明、给绝望以希望;从艺术表达上看,绝大部分诗文用的是《春秋》的简约笔法,重在记实,兼有《左传》的繁冗写法,适当“再现”,甚或“点到”为止,见好即收。《怀念领袖毛泽东》,情愫饱满,蓬勃向上,《玉树不倒,青海长青》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他踊跃应征西安日报“归纳提炼西安精神的公告”,把“西安精神”提炼为“文武圣地,承古开新,博大包容,务实求真,中外亲善,自强奋进”,可谓经典,在散文《看杨继绳先生自命不凡》中,他义正词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把杨继绳驳得体无完肤,再次佐证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百弊之根,反党之本,腐化之因”,重温《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彻底决裂》是何等的珍贵与英明;《学党史》《报党恩》《天下为公》映照着叔父对党和人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沉雄的韵律、深刻的哲理、犀利的文笔、典雅的用词,使叔父的诗文自成个性,但其创作并不囿于严肃,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乃至采用了诙谐、委婉、象征抑或魔幻的笔法,譬如他2009年的散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读《无字句史记》心得)堪称杰作,匠心独运,把“吃相”丑陋的“猴子”刻画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作品仿佛压缩的饼干越嚼越多,犹如杯杯美酒愈品愈香,宛若道道佳肴令人荡气回肠!倘若把《坚守信仰看人生》这部书视为一出大戏,那么这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则无疑是其中一个“高潮”所在,是诗人心灵深处的绝唱;昭示人们,诗文创作亦须忠于历史、忠于良知,加之鲜活描述就会增强作品可读性,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升华了诗文的艺术境界与审美高度。
- 全面的自我修养,蓬勃的青春心态
叔父是注重自身修养的诗人。他十分欣赏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并以此为座右铭,慎独,自律,为人处事恪守原则,虽然在文革中被六次错误批判,但仍热爱毛主席、忠于共产党,无怨无悔,以德报怨,铸就了刚正的人格,他像田野上的厚重泥土一样,朴实无华;在困扰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常能一针见血,指点迷津,他邃密群科,涉猎政经史哲、科教文体、外交军事、书画音乐等领域,积淀深厚,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日记和心得;他每天必看央视一台新闻联播,了解大政方针、重要人事任免、一带一路、食品安全、房产过热、青年就业、空间站、东风导弹、北约东扩、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等,甚至基辛格最新访华都是他的关注点;他言传身教,管束严格,经常告诫敦促子女,要把人做好,把事干好。
叔父心态年轻,总是带着好奇的眼光学新知、探未知,虽处鲐背之年,眼角眉梢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关节老化,步履蹒跚,耳背、发白、眼花,不得不借助于放大镜艰难地阅读、作诗、写字,间或换个灯泡灯管都需冒险攀爬,因牙掉光了,吃饭成问题,日常生活颇有不便,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乐观奋发,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理想追求,“得不足喜,失不足悲,老不足难”,轻易不愿打扰儿女生活,甚至在疫情期间和老伴儿每天仅煮几碗玉米粥度日,但他却永远是那样刚强、那样淳朴、那样富有朝气与活力,那样神采奕奕的面容和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读书开阔了他的心胸,他有真知灼见,绝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是演讲的天才,动辄一讲便是数个小时,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跌宕起伏;他拒绝拄拐杖,说“我还能动”,他不愿雇保姆,曰“还不到时候”,因保持运动锻炼、科学养生的好习惯,他这十年没住过院,没生过病,没花过国家分文医疗费,成为头脑机敏、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老人,为学习、生活、创作和社会活动奠定了基础;他的书法端庄、大气、古朴,张弛有度,线条遒劲,神采飞扬,特别是他墨润笔健,有求必应,用大红宣纸和瓦楞纸书写了大量福寿乐等中堂、励志对联和箴言,赠予亲朋熟人甚至陌生人,许多人慕名求字,他一概分文不取,他说“要我的字,就是看得起我、支持我,我才高兴呢”,乐此不疲,发出光热,他在长安、灞桥两地经常组织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活动,义写义捐,奉献社会,正所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岁月如梭,每个夕阳和晚霞都值得珍藏;夕阳好美,红红的脸庞映红了天,大大的眼睛放射着光芒,将世界笼罩在温暖之中,将黑暗的角落照亮。今年三月份,叔父之所以向柳青墓园捐款10万元,是因为他热爱、崇敬柳青,他多次拜见了柳青,参加过柳青的追悼会和相关纪念座谈会,他说,柳青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忠诚实践者和文学旗手,《创业史》是传世巨著,必须以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党政干部都要学习柳青”的号召,他非常认可(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柳青墓前那句“柳青墓不亚于秦始皇陵”的著名论断,他觉得自己深受党和毛主席教导及人民培养,才成为领导干部,如今生活很好,向柳青墓园捐款10万元是对党和人民知恩当报的终生奉献。他创作的《柳青创业史有感》,即情即景,得事得理,颇值欣赏。
“字若其人刚又正,文如秋水不染尘,新书米寿相辉映,四世同堂五福临”,“德鸿无欲福如海,才广有为寿若山”,这是中华文化报总编千明先生贴切总结我叔父为人处事、创作和家庭生活,并用大红纸裱成中堂赠送他的诗作和寿联,诚哉斯言。
叔父是长安的离休干部,是人民诗人、西安名人、书法家,现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副会长、长安书画协会名誉会长、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
叔父的诗词散文选集《坚守信仰看人生》日前面世,这是他的骄傲和自豪,是西安文学界的喜事、好事,是西安诗词的重要收获。
“总有一个盛夏,会让你刻骨铭心”,我衷心祝贺叔父新书问世,创作丰收,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2023年8月8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神化莫言究可哀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