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观山:关于开发昆明池的设想
西安市长安区是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的所在地,当时遍地森林和沼泽,而斗门镇附近地区则是古“昆明池”遗址,至今当地许多村名仍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如斗门、石匣、张王渠、落水村等,很显然官庄、花园、马营等村乃是官员们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当年仿照天上星座“刻牛女于池畔”的牛郎、织女雕像,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现在仍完好的保留着,被当地群众称为“石婆、石爷”, 陕西省将它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这一地区民间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每逢
记得小时候,天还没有亮,我睡在炕头,窗外一阵声音将我吵醒,是妈妈的女伴们约她一块去石婆庙,母亲当时紧张虔诚的表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当年向我谈起家乡是古“昆明池”遗址时,脸上露出自豪和幸福的笑容,至今使我内心感到十分欣慰。长大以后我离开了故乡,一次出差到北京,看见宽敞的东西长安大街,知道颐和园里的大湖也叫昆明池,心中惊喜,一阵浓浓的故乡情迎面扑来,噢!原来祖先的文明在这里得到传承。
当地老百姓对这两尊石像爱护备至,每年两次庙会,来自省内外朝拜的人成千上万。文革时期, 极左思潮泛滥,有人偷偷将石像移到别处,拨乱返正后,当地妇女集体上访,政府又将它放回原处,还自己捐钱捐物,给她修了两座大殿,每日派人看守,谁也别想再动它一指头。每次探亲回家,我都要去石婆庙瞻仰她的芳容,看到她身披彩缎,居室宽敞,心里真是高兴。心想,几千年前,在当时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也许是受到了乡亲们的感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晚上,梦中我意外地获得了《蜡女灯郎》这个题目的灵感,便不知高低,不顾死活地冥思苦想进行创作,花了近三十年功夫,终于将它写成为一个神话爱情故事,又在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自费出书,从此《牛郎织女》便有了姊妹篇。为它我不辞劳苦又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己。有朋友关心地问我:“成本收回来了没有?”我笑道:“没有!”朋友茫然。的确,想凭出书挣钱,是很难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书成以后,一直不被人重视,知音者寥寥,但却得到故乡人的喜爱,争相传阅、指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故事情节寄到中央电视台,受到青睐,被评为首届动画创意优秀奖,说能拍成动画片,故乡人欢天喜地,我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又写成了三十一集动画片少儿版拍摄剧本。
对此事我如此痴迷,朋友们迷惑不解,常问我何故?我半开玩笑地告诉他们说是蜡女灯郎托梦于我,说她俩要落户昆明池,让我做劳动妇女的知己。我是相信天人感应的,人行有道天必助之,人行无道天必伐之。母亲曾告诉我,当年生我的时候,她梦见一条深水渠,渠水清清,水中有一浮游生物,欲过一座桥涵,由于体大,屡试而不能过,梦醒生我,这一天正好是荷花的生日,对此我一直不理解,长大后我又上了水利系,因遇文革,学业不成,改学创作,没想到竟在夜里梦见《蜡女灯郎》这个题目,真是奇怪!当时心情十分愉悦,便与昆明池水生出割舍不开的情愫,魂牵梦绕不能自拔。我想,也许我是两千多年前昆明池水中一个精灵转世,上天就是要我来创作《蜡女灯郎》这个故事和呼吁恢复昆明池的,真是不可思议!
现在有许多仁人志士已经开始做大量的恢复昆明池的工作,呼吁恢复七夕女儿节,并豪情满怀的审请要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真让人振奋。从故事的古老和优美来看,《牛郎织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成问题的,但冷静一想,无论从财力、土地、和自然资源来看,要恢复昆明池当年汪洋浩瀚的状况,显然是有困难的,我想索兴把它浓缩建成一个昆明池妇女儿童公园,让儿童们能戏水滑冰于浅浅的池水之内,奔跑穿梭于周围低缓的山坡丛林之中,留连于碑林、唐诗、书画、石刻间,嬉戏于《牛郎织女》、《蜡女灯郎》故事石雕之上,这样既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还可以让妇女和孩子们尽情玩乐、陶冶性情,丝毫不逊色于强刺激的现代化公园。再辟一块场地,建一座喜鹊天桥,下可以供情人团聚,上可以供离人相会;再建一座《蜡女灯郎》蜡像馆或晚上可以发光的蜡女灯郎透明雕像,让游人观光,周围村庄也因此沾光,规划成农家乐服务小街,这一带的经济也就被带动起来了,上对得起祖宗,下利于当地百姓,何乐而不为?人心如水,必有好报! 这是故乡人的梦,也是我的梦。
石观山 于2008年8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七夕节是已婚男女的“爱情节”
- 下一篇:写在“寒衣节”来临之际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