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与关中》被旅美华人做成有声读物
《长安与关中》书封 出版社供图
3月14日,一本有声读物《长安与关中》在喜马拉雅App悄然上线,书的作者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朱鸿,而制作团队署名“开到七月荼靡时”。节目刚刚上线,就收到了很多粉丝的喜爱,主播深沉的语调,让西安城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记者意外获悉,“开到七月荼靡时”其实是位旅美华人,名叫杨菁华,也是有声演播的爱好者。她和团队一起将《长安与关中》变为有声读物,一是为缓解思乡之情,二是为了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西安、认识西安。
杨菁华告诉记者,她是西安人,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生活了三十来年,对西安的感情非常深厚,就是现在也一直保持着一个“陕西胃”未曾改变过,“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几乎也是年年回国,没有一时一刻不惦念着大西安。连续三年的疫情已经有近四年没回去了,就连2019年和我一起回国的女儿都经常念叨着什么时候能回去。”
近两年,杨菁华对《希腊神话》《荷马史诗》颇感兴趣,先后阅读了十几个版本的希腊神话,以及围绕着神话故事延伸出来的有关希腊文明、希腊遗产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四十多本书籍,“无意中在微信读书上看到朱鸿教授也写了一本希腊神话故事,后来发现朱鸿居然是西安的,遂写信与朱教授取得了联系,并表明自己非常想把他的《希腊神话故事》变成声音作品让更多的人听到,第二天就收到了朱教授的回复并加了微信,随后与朱老师进一步探讨了有声制作的事宜。”
后来,杨菁华又决定把朱鸿的《长安与关中》录制成有声读物:“《长安与关中》是一本浓缩了关中或者说浓缩了半个中国历史的一本书,朱教授用他的足迹给我们带来了一部关中四塞九关的纪实文学。每一篇用散文的表达形式让我们在轻松容易的阅读中重新学习并认识了关中九关的地形和历史。在录制和阅读《长安与关中》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非常惭愧,我们都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是地道的陕西人,但真的让我们来讲陕西的历史却知之甚少,至少我是缺乏这些知识的。朱教授这次给我补了大大的一课,也正是在制作声音的过程中边读边体会我们自己的地缘史,我们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文字,让我意识到只有这片土地才能产生这么多优秀的作家、散文家。”
有声读物不算新兴事物,杨菁华也坦言其实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在有声平台上的阅读量并没有小说流量高,“但是缘于对书籍的喜好,我觉得把它变成声音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本有声读物上架第一天没有做任何宣传就收到了很多热爱有声演播的粉丝的喜爱,也有喜欢长安或者说喜欢历史的朋友热情的留言,看到这些留言我深为感动,这本书做得非常值得!”
杨菁华认为,通过声音表达的文字和书籍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特别是散文集,不像小说一样故事性强,可以抓人耳朵,这也是为什么小说的流量高。随着有声制品越来越多,有声读物也是个趋势。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尤其是我在审听的过程中,通过后期背景音乐的渲染,这些声音完全抓住了我的耳朵,它能带我回到纸质书阅读的感觉中去,把长安与关中的历史厚重感,把朱教授实地考察而又细腻的笔触中的情感都表达了出来。”
杨菁华表示,她希望《长安与关中》可以在陕西的中学生群体进行传播,“在我们传播中国文化这个大的范畴下,通过长安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切入口。好比西方文明的起源来自希腊神话一样,长安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同时,作为有声演播的爱好者,她也希望能将更多陕西作家作品改编成有声读物,“目前在几个有声平台上,陕西作家们的作品是非常零散地分布着的,如果有可能,我想在有声的平台上利用我的演播专业资源,可以慢慢做一个陕西文学专栏。当然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也希望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能得到更多陕西作家的支持。我乐意做一个中间传播者,把这些声音作品传播到北美及海外华人的社区中去。我希望有更多好的文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时代在发展,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纸质书的市场在慢慢萎缩,市场会淘汰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窗,相信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一定还有市场空间。”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李平逊书法艺术展在宝鸡展览馆开展
- 下一篇:长安陈苍正诗集《秦岭情》出版发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