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加强峪口综合治理 用心用情守护青山绿水
秦岭的水,流量丰沛,水流沿秦岭山坡而下,在北麓形成潺潺溪流,在一道道峪口中,小溪汇聚成河,上百条大小河流最终被渭河“一网收尽”,成为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浇灌八百里秦川沃土。保护秦岭生态,就是保护支持我国主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水。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标改造
秦岭七十二峪,长安独占二十四峪,占三分之一。保护水源地责无旁贷。长安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推进综合治理,加强智慧管控,坚持“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惠民到位”,秦岭环境逐步变美、生态不断向好、得到省市肯定、获得群众认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重金投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标改造。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长安区累计投资1.3亿元,分三年实施了12条峪口峪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已完成子午峪、小峪等8条峪口峪道治理任务,建成8个秦岭峪口保护站及智慧化管控平台。2022年,投资300余万元实施祥峪、蛟峪、抱龙峪、扯袍峪4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4条峪口峪道共约18.2公里的道路提升改造,修复道路2060平方米,新建排水沟1021平方米,增设波形护栏2984米,补植绿化230平方米。清除“五乱”,实现峪口环境卫生长效治理。全力整治峪口峪道“五乱”问题,拆除乱搭乱建5处23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28处约380立方米;清除广告牌、标识牌21处。实施了辖区20条峪口峪道建筑物(构筑物)清查整治。按照清洁乡村、花园乡村整治标准,对峪口峪道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提升,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章立制,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长安区落实“峪长制”,成立区峪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峪长办,建立由区长担任一级峪长,10名区级领导担任二级峪长,20名街道领导担任三级峪长的组织体系,并配套制定了《峪长制工作会议制度》《峪长制工作督查制度》《峪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和《峪长制考核评分细则》,保障峪长制落实。
水绿了山青了 村民日子红火了
经过努力,峪口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绿树成荫的峪口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村民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在子午街道抱龙峪,村民张栓学两年前把老房子修葺一新,开起了农家乐。他说,如今峪口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周末一中午就有七、八桌客人,一家子忙不过来,还要雇人帮忙。
而在山脚下的抱龙村,做餐饮生意多年的项小羽瞅准了“好环境”必然带来“好钱景”,于是开办了村里第一家民宿“云裳花栖”。最初只有一座院子9间房可以住宿,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总共有3院25间房,还有一院餐饮和一院书茶咖啡,可同时接待50人住宿、50人书咖休闲、120人用餐。而这样的接待能力,每到周末也是一房难求。
“现在环境好了,人也留住了。”子午街道经发办副主任徐毓介绍道,子午街道已备案民宿20家、在建17家、市级等级民宿6家。村民生活水平也迈上新台阶,正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变。峪口峪道综合治理,还将持续为这里创造更多的生态和民生效益。
依托山水美景、花园乡村,长安区不断推动农村景观、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完美融合,乡村休闲游蓬勃发展。长安区成功举办首届民宿产业发展大会,推出5条旅游线路,长安乡村休闲旅游自驾(骑行)线路入选全省“近郊乡村游”精品线路,旅游综合收入实现71亿元,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长安实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长安区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不负一座青山,保卫一片蓝天,呵护一域碧水,守住一方净土,促进生态环境品质更优,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奋力谱写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