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豆角古街遗存
南豆角村北城门楼 陶浒 绘
古村是南豆角村,尚保留些许遗迹,遗迹外,便是新的面貌,与关中其他地区的村庄无异。所以,当我驱车前往,按照导航指引找到这个村庄时,在里面兜兜转转,并未寻到旧时建筑。却因这村太大而迷了方向,最后在想要返回时无意间闯进了一条古街。这才看到南北城门,看到那些沧桑、厚重的老房子。
我本是要去打疫苗的,到了地方后却发现时间已至饭点,随即被告知让下午再来。便想着既出来了,就在哪里消磨上几个小时吧。脑海中遂浮现听说了许久的南豆角村的名字来,于是将车调转,往南而去。
在城里待久了,一到郊外整个人便觉轻松舒爽起来,每每如此。虽也是农村出生,但就是格外的愉悦,车子驰骋时,伴着音乐,打开车窗,任风儿灌进来,吹乱原本整齐的长发。因是夏季,又恰好下过一场大雨,不至于太热,却也能欣赏到万物欣欣向荣的样貌。窗外树木葱郁,鸟儿与知了齐鸣,花香与果香交融,随着风儿飘至空中,一吸气,霎时陶醉。
眼看着离山越来越近了,却在快要钻进去时,导航一个左转的提示,反应过来。继而发现,原这地即是之前去过的一好友所开农家乐所在。而这农家乐后边,就是古村南豆角。此前即已在网上看过诸多图片,因而特别向往,如今车开进去,眼见却都是新盖的房子,与我所出生之龙里村现貌无甚区别。便以为是来得迟了,那些遗迹已被拆除,村庄也已都重建了。那原本期许的心,便失落下来,开着车在这村庄内瞎转悠着,直待遇到路障,这才原路返回。心想着今日要无功而返了,不料返回时找不到来时的路,就那样稀里糊涂闯进了古街,古人的柳暗花明之感旋即涌上心头。
将车停稳后,我先是往北城门楼走去,贪婪地欣赏起这略显苍老的古时建筑,北门楼外左右各立一石碑,左侧石碑较新,与所有景区内的标志无异,黑色的大理石样貌,上书“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右侧石碑则显得古老许多,其上坑坑洼洼富有年代之感,上面记载了城门楼的信息,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原这城门楼建于明末,两层结构,高约十米,二楼开有几扇窗户。城门皆为夯土起台,青砖外包,中间开辟有券门。门洞深约五米,门楣上书“南极增辉”四字,只是日子久远,这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从城门洞里钻进去,发现城门一侧是上去的台阶,另一侧是一旧时的院子,院子外面长满了竹子,遮挡了视线,以至不能看清楚院内样貌。往前几步是村史馆,也是红色的砖瓦房,中间一棕褐色的木门,门外一副刻在上面的对联。联曰“一廊史料辉天地,两厢素材恒古今”,横批为“山水并秀”。此外,村史馆外的墙壁上还嵌有一些画作,分别是表现“一骑红尘妃子笑”“杜角决议”等故事的。
据说这南北城门所守的街道名为“中心街”,也是以前的老街,所以此街内尚留有一些旧时的房屋,多为土筑木门。我小心翼翼地踩在青苔之上,靠近这些已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耳边传来知了聒噪之音。只有它们,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房屋如何破败,皆遵守约定,年年夏日栖在这旧时的树木上。给这破旧的土房子,增添唯一的生气。恰在此时,我碰到一正在劳作的老人。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农具,弯着腰,在房屋后的草丛跟前不知挖着什么,默默地拍下他与这房屋、草木相融的背影,他才是这条街的记忆,自幼便守在这儿,与之共同兴衰。
南城门与北城门无异,只是我到了南城门跟前时,却被一条卧在城门外的狗挡住了去路。原想着从城门洞走出去仔细看一看这南城门,但那狗横卧在那儿,看似懒散随和,我却不敢上前了。毕竟于这村庄,这狗而言,我是个陌生之人,再温和的狗都保不齐会吠上几声,况且我自幼怕狗,也知晓狗是会看人的。遇到胆小的,便偏要吓唬吓唬你,遇到胆大的,却也不敢怎么样。我于是屏住呼吸,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着,尽量不去看它,终于使得它也感受不到我内心的恐慌,一动不动地任我走来。就这样出了城门,待了一会儿,看到外面一标志上指示周围有板栗古林和楮皮纸抄传习所,便想着去看一看。
板栗古林和楮皮纸抄传习所我终是没有找到,在村子转悠时,问了几个村民,却似乎都不大了解。于是想着从南豆角村村堡遗址离去,带着恋恋不舍的情愫,再走了一下这老街。此遗址东西约七十米,南北约一百九十米,呈长方形。南北城楼皆完整保留,古意尚存,除却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外,亦有一些砖瓦红墙的新建房屋穿插其中,房屋门前皆停着自家的轿车,给这老街增添了些许现代之感。
原想着要离去了,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哀乐之声。本是好奇循声往北而去,未料却见到了两棵古老的侧柏。两棵侧柏在一坡上,而哀乐正是从坡下一户人家门前传出。不知他们因何而过白事,门口搭着棚,众人皆白衣白帽,我默默从棚旁边而过,爬上一个小坡,那两棵有1500年树龄的侧柏和那一杜公爷首的雕像便现于眼前。
只见这柏树有参天之姿,粗壮浑厚、郁郁葱葱,犹如苍龙伏地。据说它们原本为一寺庙前所植,后寺庙被毁,只留得这二柏屹立原地,千余年不倒。而两树之下那一尊剑眉方脸、鼻直嘴阔、前庭饱满、神态深沉、器宇轩昂的石像即是周始祖后稷石。因他喜爱农耕,故葬身露首,以便掌握物候,督促人们及时耕种与收割,因而被人们称为“杜公爷”。而今,这两株古树已被录入“陕西省特级名木古树”而挂牌保护。古柏和石像旁边,有两尊石碑,一尊为康熙六十一年立于此的“洪山镇定风水”石,另一尊则是新立的一块上书“杜角村简介”的石碑。而我此前在网上看到的这二柏一石旁的碑上书的则是“南豆角志”。大致提到“宋《长安志》记载,豆角镇在县南四十五里,分东豆角、西豆角。宋景祐二年(1035年)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将东豆角联入其内。后西豆角被山洪冲没,村民北移,始建南豆角,北豆角。”而如今那块碑已被我眼前的“杜角村简介”所替代,此碑开篇便写道“春秋时期,杜城设县,村处县角,故名杜角”。可见南豆角村历史之悠久,甚至有民谚曰“先有南豆角,再有子午道”。而关于其名,或可因陕西方言“杜”与“豆”太过相似,久而久之,杜角被叫成了“豆角”,所以有了南豆角、北豆角二村。
如今,北豆角因老村改造较早,早已没有任何遗迹。而南豆角便成了秦岭子午峪周边唯一存有古迹的村落。也是因此,它吸引着一些久居都市,时常怀念旧时乡村悠然生活的人来寻访。更是吸引着我们这些对一切古迹心怀期待与珍视的年轻人来观赏。当然,南豆角村也并没有因这些而停止改造,除了保护好遗迹之外,村民们在中心街周围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了多条街道,这些街道与关中其他现代化村庄一样有了新的风貌。只是这风貌中间,夹杂着些许旧时的土房屋,让人更加留恋罢了。
生活在都市,整日与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相伴,难免会怀念起旧时的乡村生活。偶尔驱车来到乡下,又见着这么一存有古迹的村落,在鸟语花香与车载音乐的伴随下,一路驰骋在田野中间的大道上,实在是心旷神怡。古村除了遗迹,如今也有了新的风貌,但一切交融在一起时,并不突兀,因它不至于被闲置而失去烟火气息,所以,更加弥足珍贵,更加吸引人心。希望这些遗迹,能够永远留在南豆角村,留在那些越来越现代化的建筑中间,为村子守一份记忆,也为过路之人留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张立散文集《能不忆长安》出版
- 下一篇:现存唯一! 柳公权晚年撰书墓志被发掘出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