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虎>>正文内容

    散文:杜曲东村饲养室(王小虎)

    作者:王小虎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3日 点击数: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全国推行农村合作化,土地、牲口、农具都归了集体。牲口多了,生产队就建起了饲养室,也叫牲口圈。

      我村是杜曲东村,有两个生产队,我队的饲养室在村中间的三合头院子里,由于把牛都放在后原半崖上的窑洞里,这里只养大牲口,也就是骡子马。房是那种土驮木的小瓦鞍鞯房,顶子满都是提溜的吊吊灰,不时还有雀儿从椽码眼飞进来。

      骡子马一字形排开拴在槽杠上,四条腿站在一尺多深的粪圈里。牲口槽是老式水泥楼板,口朝上靠屋子里头盘着,槽底让牲口舔得钢筋都露出来了。槽与檐墙之间留有一米多宽的走道,方便饲养员撒料喂牲口。靠西山墙的地方,用胡基盘了一个土窖和草窖。两边檐墙上挂满了围脖子、夹棒子、笼头、笼嘴,牲口用的家伙应有尽有。饲养员睡的地方是一间向外出了一椽,里头盘了个大炕占了四分之一的地方。脚地柜子放的豌豆糁子和麸子,是喂牲口的精饲料。

      饲养室喂有近十匹骡子马。这些大牲口平时套车运输给生产队搞副业,农忙时曳犁、耱地、碾麦子。饲养员是队上受人尊重信任、比较敬事的两个老汉。听着两个人喂不到10匹牲口似乎有点人浮于事,其实他们一天到晚是闲不下的。在饲养室院子外头,有一个三四间房大的麦秸垛,这是牲口一年的草料。不过,先给牲口吃的是谷草和麦糠,这两个营养比麦秸高。谷草、麦糠吃完了才给吃麦秸,但要把它用铡子铡碎,拌上豌豆糁或麸子给牲口吃,这个任务就是两个饲养员的。铡草不但费力,技术要求还很高。在农村有四大技术难活,就是“起垄、撒籽、擩麦秸,扬场用的左右锨”。起垄,就是犁地打头的;撒籽,就是撒麦种;擩麦秸,则是把麦秸往铡刀口送;扬场,就是用木锨把碾下的麦子抛起,在自然风的作用下让麦粒和麦糠进行分离。其中擩麦秸这个活一定要用两只手把麦秸掐紧成小捆,再用一只膝盖顶住,慢慢地腿一抬,手一送,恰到好处地把麦秸塞进铡刀口。这个活讲究的是“寸草三刀”,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铡出来的麦秸不能长也不能短。这里还有一个笑话。说是村上有一个盲人,没干过铡草这个活。这天饲养员实在找不下按铡刀的人,就叫他过来帮忙。铡草前,饲养员怕他眼睛看不见铡刀伤着自己,就叮咛他说:我“哼”一声你铡一下,我不言传你甭动铡刀。盲人答应一定按他的话做,不哼不铡。铡了一会儿,饲养员的鼻涕流下来了,他拧身“哼”的一声擤了一下。结果,盲人听到信号,一铡刀下去把饲养员的尻子铡去了一块肉。虽然是笑话,但说明铡草一定要细心,不能马虎大意。饲养员铡好草,还要收拾到草窖去。隔几天,牲口把麦秸草料吃完了,饲养员还要继续铡,是很费力的。

      经管牲口一定要勤快,要有爱心。喂牲口的麦糠,里边混有一些长麦秸、麦芒和土。所以,每次喂牲口前,饲养员要用筛子把麦秸和麦芒踅出来,把土筛下去。踅筛子也是农活里技术难度大的活,有的人在农村待一辈子也不会踅筛子。会踅筛子的人,两手握住筛子边缘顺时针方向不停筛动,麦糠在筛子里会形成漩涡,长麦秸和麦芒就集中漂浮在筛子中央,用手轻轻一抓就干净了,省得一点一点去拣。由于牲口吃喝拉撒全在圈里,排的粪尿多了,蹄子下边稀屎咕咚不干净。这时候,饲养员就要把土窖存的干黄土用镢头敲碎砸面,均匀地垫到圈里。这样既干净卫生,牲口也舒服畅快。粪圈满了后,饲养员不用操心起圈的事。生产队会一圈粪30分工包给社员,他们联络几个人半天工夫就把牲口圈起干净了。天气好的时候,饲养员会把牲口拉到外头,拿个带齿的铁刮子给牲口梳毛,顺便把牲口身上粘的粪垢甲刮掉。这时候,牲口会舒服得一动不动,乖乖地享受饲养员的伺候。要说,饲养员最辛苦的就是晚上起来喂牲口。人常说“马无夜草不肥”,牲口晚上不喂很快会掉膘。这也就是为啥饲养员一般都是上了年龄的人,不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瞌睡多,生产队怕他们贪睡误了晚上喂牲口。老年人瞌睡少,也比年轻人精心。到了晚上,饲养员会定时起来喂牲口。有的甚至前半夜谝闲传,后半夜喂了牲口才去睡觉。

      饲养室不但是喂牲口的地方,也是村上人的活动中心和新闻中心。特别是到了冬天,饲养室门上挂个稻草打的厚草帘子,屋内近十个牲口又是近十个喘着气的“小空调”,温度比外头高几度不止。再加上生产队的荒荒麦秸垛子,不掏钱尽管扯,把炕烧得滚烫。那时候又没有电视、手机,人闲了没有个捉拿。吃过晚饭,三三两两就来到饲养室,坐在炕上谝闲传。谝的正事没几个,不是东家帮子长,就是西家底子短。反正白天发生的事,黑咧就在饲养室被传出去了。弄得有人来找饲养员老汉拉家常都没地方待,只好坐在牲口圈旁边说话。那时候,隔天晚上就要学习报纸上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生产队长为了不让大家受冷,就把社员召集到饲养室开会学习。虽然饲养室温度高,但牲口的粪臭和嘴里呼出的草料味也很难闻。不过,这些和外头刺骨的寒风比起来,饲养室还是很理想的聚集地方。

      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农具、牲口又分给了社员。饲养室没有了牲口,生产队只好合价卖给了村里人。现在,农村机械化已经很普及了,庄稼种的时候有拖拉机,收的时候有收割机,牲口肯定是用不上了,那间充满故事的饲养室只能存留于一些人的记忆中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记仇长华老师和他的书画培训班
    • 下一篇:散文:热红苕(王小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