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最后一片土地(柏维龙)
这里是关中平原腹地,如果把八百里平川比做一个硕大的白菜,那么这里就是鲜嫩的菜心,也就是这棵白菜最珍贵最值钱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它南依秦岭,北望渭水,西有灵河做伴,东邻沣水长流。得天之独厚,聚地之精华。
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一方故土,是我依依不舍的家乡。家乡人以柏姓居多,据考察,柏姓其先祖原居河北蓟县,因战乱以军职入陕,后定居于此。柏姓在百家姓里排位居后,起源古老。传说,上古时期,有一位古帝叫柏皇氏,其子孙以柏为姓。又传,黄帝另有一后代叫帝喾,帝喾的老师也姓柏,叫柏招,通晓天文地理,受时人尊敬。追踪溯源,柏姓起源众说纷纭,历史久远。
从幼小无知到如今知天命之年,我见证了家乡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这里曾是四方八邻无比羡慕的村落。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闻名乡梓。家乡人崇尚诗书济世,耕读传家,是清末关学大师柏景为的故里。柏景为,号沣西老农,清末举人,办过团练,深受左宗棠器重。他一生热爱教育,曾讲学关中书院,留文集于后世。他有一学生牛兆濂据说是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这无疑为家乡的历史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氛围。改革开放初始,家乡人办起了砖瓦厂,解决了周围几个村子剩余的劳动力,使乡民们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同时以建筑为副业的,一部分乡民,高瞻远瞩,艰苦创业,率先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他们紧跟时代,狠抓机遇,是最早富裕起来的人们。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如今,近半个世纪 ,从乡村至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富强,从富强走向复兴,我们欣逢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八百里平川一望无际,以西安为中心点,向四周画出射线,就是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理念。2014年,西咸新区成立,它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它的创立,为带动西北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树立了标杆。西咸新区,又以沣河为界,划分为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沣河水源自巍巍秦岭,它流经几千年,汩汩不息,滋养了两岸肥沃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城南,长安区紧抓机遇,大学城、智慧城已悄然矗立;高新区二次创业,配套建设如火如荼;长安区、高新区、西咸新区,犹如魏、蜀、吴三足鼎立,竟相发展。家乡就居于三者交汇之处,可谓是鸡鸣响三省,狗吠闻百家。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城镇化的拓展,曾几何时,那些穷乡僻壤,或修路架桥,或土地被征用,或招商引资,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的财富聚集点,正所谓“得天时者不如得地利。”这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再说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出岐山,攻打朝歌,兴周灭纣,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展,水草丰茂,周武王灭纣之后,便建都于斯,名曰“镐京”,如今这里便成为具有三千年历史价值的丰镐遗址。家乡人向外人说起此地,显示出十二分的优越感,自豪感,就象所有的中国人,向外邦说起自己先前老祖宗是如何的智慧与威武,可那毕竟是过去了的历史,只能看到辉煌的影子,它封闭了国人的思想与前进的动力,一味的活在祖先的荣耀里而不能自拔。历史只能借鉴,而不能成为故步自封的理由。
当家乡周边的人们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搞第三产业,种植大棚草莓、大棚西瓜、猕猴桃,正大踏步地走在致富路上的时候,家乡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认识到自己落后了。曾经的砖瓦厂随着国家环境治理要求,全部停产;显赫一时的民营建筑企业,也被城里的大型建筑巨头挤压和吞并,而那些包工头们也年事已高,逐渐退出了建筑历史舞台,他们的子女也未必继承其产业,或已改行另起炉灶。村里进城务工的人们,从此没有了打工的门路,只得另谋出路。国家提倡发展第三产业,这时有文化,头脑灵活的人,想到了种植果树,经过一番考察和专家论证,关中平原的土地和气候适合栽种樱桃,于是个别人说干就干,两三年之后,樱桃树硕果累累,红彤彤的,像结了一树红色的小玛瑙,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鲜亮诱人,又像是挂了满树的红色小灯笼,透着热烈和喜庆。樱桃栽种成功了,而那些想栽却没有栽种的人,还在远处观望。他们还没有扭转过传统的农耕思维,他们也不缺乏勤劳与智慧,缺的只是胆识和勇气,只能“望地兴叹”。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粮食连年增产而不增价,导致大量土地撂荒和闲置。于是,政府提倡土地流转,发展第三产业。有那么一部分外乡人,不远迢迢千里,开着小轿车,拖家带口,来到这里承包土地。开着小轿车种地,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特有的也是唯一的一种现象。他们种植大棚蔬菜、大棚瓜果,不畏严寒酷暑,迎来了瓜果飘香。西瓜又大又圆,草莓笑红了脸,西红柿挂满了枝头,他们是新时代的农民创业者。家乡的人们拥有沃土良田,却不能改变几千年来固有的农耕模式,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土地,畏缩不前。
他,一位上门女婿,勤劳又能吃苦,名叫徐国庆。前几年,他买了辆三轮农用车,做起了收粮卖粮的生意。由于他做人厚道,和村子里的人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收粮卖粮的生意也做的红红火火。他来自大山,兄弟姐妹众多,深知土地和粮食的珍贵。他看到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不觉得惋惜起来。于是他找到荒地的主人,把这些地承包下来,长满荒草的土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几个陌生的面孔,他们开着小轿车在乡村的水泥道路上缓缓地行驶,最后又下车来在田地里转来转去,丈量着土地的长度和宽度,原来他们就是来承包土地的。这天,徐国庆没事也来地里转悠,和这几个外乡人攀谈起来。他们谈的很投机,徐国庆决定和他们合伙承包。徐国庆不懂技术,但他人勤快,加上又是本村人,联系土地和劳务用人都是他在张罗。几年下来,他们承包了队上几乎三分之二的土地,不但带动了村上剩余的劳动力,而且转变了村上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村上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也大胆的开始了大棚蔬菜和大棚瓜果的种植。
村里的张大爷,今年已经八十五六了,除了走路没有前几年利索,其它方面都还很健康。他是一位老农,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既种粮食又种了好多年的瓜果蔬菜。然而,他想不到的是,现在大棚瓜果蔬菜的产量是原来的二三倍,除了品种优化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赖种植技术的发展和田间管理。张大爷六个儿子,没有女儿,小儿子前几年也进城打工,现在也种起了大棚蔬菜。因为不懂技术,张大爷的小儿子经常去街道办找农技师,向农技师学习大棚果蔬栽种技术,怎样掌控大棚里的温度,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放风,他把这些技术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没想到第一年种了三亩大棚西红柿,就大获丰收,亩产达到两万斤。当张大爷走进大棚,看见一米多高的西红柿枝杆上,果实累累,一个紧挨着一个,红的、绿的,互相簇拥着,好不热闹,它们好象在说:“欢迎,欢迎!”张大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务了一辈子农业,还没有看到过如此丰硕的景象。看来,老一套的蔬菜种植经验行不通了,张大爷心里想,不管干啥,不相信科学技术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张大爷不知道这句话是哪一位伟人说的。
张大爷和老伴跟着小儿子住在一个院里,吃饭却和儿子分开着。院子边上有一间小屋,那就是他和老伴的厨房。不是他不愿意和儿子们一起吃饭,他知道孩子们都很忙,而他和老伴腿脚还方便,也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大忙季节,他和老伴经常帮着给小儿子一家把饭做好,然后再去帮其它几个儿子,给这家打扫卫生,给那一家帮着晾晒粮食,他们知道,儿子多,不给哪一家帮忙,都会过意不去,手心手背都是肉。他给儿子们说,让每家每月给他和老伴二百元生活费。儿子们都答应了,但都没有给过。俗话说,一个老子可以养活十个儿,十个儿养活不了一个老子。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孩子们的心却在石头上。张大爷知道儿子们都是农民,各家都有自己的难处。要不是前些年自己攒了些钱,再加上这些年国家发的养老金,他不知道自己的日子该咋过。还好有合作医疗,得了大病政府还给报销。现在国家这么好,真是比自己的儿子都亲啊!
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村长,把儿子们不给生活费的事向村长说了,希望村长能出面调解一下,村长答应了,可他又后悔了,后悔不该把这事向外人说。晚上,村长和村支书带着村上调解组的人找到张大爷,张大爷却向村长支书说,白天我是和你们开了个玩笑,其实咱的娃都很孝顺,麻烦你们跑一趟,实在对不起。村长和支书还有调解组的人也没有说什么就走了。他们哪里知道,张大爷是怕伤了儿子们的脸面,害怕他们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唉,难受啊!实在不行,自己和老伴就住养老院,张大爷心里想。
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扩展,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真正的老弱病残。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已摆上议程。
家乡在外工作的干部柏焕玉,空军大校军衔。2011年提前申请退休回家,只因老母还在老家,他便辞别北京的内人和孩子,回到母亲的身边。在部队,他为国尽忠,回到家乡,他为母亲尽孝。他萌生了在家乡盖一所养老院的想法,使家乡的老人老有所住,老有所吃,老有所乐。说干就干,他和弟弟商量,在他们原有桩基处就地建筑。他拿出自己和妻子的退休金,还有单位发的奖金 ,一共投资一百多万,2013年养老院正式成立,挂名曰:长安颐养园老年公寓。他把老母亲接进养老院,同时还有本村和外村的几个老人也住了进来。他日夜精心的服侍这几个老人,没想到母亲住了不到一月便溘然长逝。而他对待其它几个老人,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洗脚端饭,无微不至,老人们都很感动。虽然如今养老院只住了十几位老人,可他相信,这所养老院一定会成为更多老人的家园。他是家乡方圆几十里第一个个体承办养老院的人,他的事迹也登上了都市头条。
不得不说,家乡自古人才辈出,他们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得失,总是成为时代的典范。然而,要引领一个时代,或许,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自从张大爷的老伴去逝以后,张大爷的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他和儿子们商量,自己想住进养老院去,大儿子和小儿子没意见,可其它几个儿子不乐意了。他们说张大爷,你这不是在打儿子们的脸吗?张大爷说,我不会怨你们的,住养老院是我自愿的,你们只负责把养老院的费用交了就行。儿子们拗不过张大爷,只得顺从了他。张大爷没事了就在村里或养老院找其他老人聊天、下棋,到了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他会按时回到养老院,一天倒也逍遥自在。
孔子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是古人对孝道文化的论述。纵横几千年,百善孝为先,如今之时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孝道文化和思维价值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刘楠,他是个独生子,已进入中年,平时已搞运输为业。家有一儿一女都在上大学,父亲很早就去逝了,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辛苦一生的母亲,老了却落下高血压、高血糖的病症。一次,刘楠和媳妇出车回来,发现母亲躺在地上,一问才知道,是起来上厕所不慎跌倒了,赶紧拉到医院检查,发现小腿骨折了。在医院经过接骨固定治疗,很快出院回家。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刘楠和媳妇既要出门拉货,又要照顾母亲,搞的焦头烂额。他想到了养老院,于是和母亲商量,先让母亲住进养老院。他对母亲说,不是自己不愿意服侍,而是他实在顾不下来,养老院就在本村,他会随时去看望母亲。母亲答应了,住进了养老院。她知道儿子的处境,理解儿子的难处,可村子里有人说闲话,说他不孝顺,你妈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忍心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他也不辩解,心里想道:送养老院就是不孝顺了?城里好多老人不都住养老院了吗?他也想亲自服侍母亲,可两个孩子上大学要花钱,他难啊!或许,未来养老院会成为老人们养老的最终归宿。
城镇化的建设如火如荼,拆迁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话说:“南方才子北方将,关中平原埋皇上。”八百里关中平原,土层厚实,风水向阳,是将相王侯安魂之所。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地形辽阔优厚,一马平川,自古以来则是兴国安邦之重地,周秦汉唐,文治武功,尤显卓著。汉武帝32岁时,率五万精兵从长安出发,亲征西南昆明国和滇池古国,到了那里发现湖泊纵横,河流交错,哪知兵卒不善水性,只得收兵而回。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沣河与潏河处,人工挖掘一湖泊,名曰:“昆明湖。”日夜操练水兵,遂伺机进攻南蛮,攻破昆明国和滇池古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曰:“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惊鳞甲冻秋风。”昔日浩瀚昆明湖,随着历史的烟尘,湮没在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上。今欣逢盛世,勘察昆明旧址,打造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昆明池,“引汉济渭”,发展旅游业,重振汉唐雄风,造福一方百姓,这就是位于沣东新城正在建设的昆明池。规划面积大约10.4平方公里,占地约15600亩。它的面积相当于两个西湖,如此浩大的工程,已经拆迁了三四十个自然村,征收了附近所有的土地。项目一期已结束,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昆明池工程浩大,景点众多,是沣东新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春风向暖,游人如织。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红船浮动,鱼游池底,游览者心旷神怡。毋庸置疑,昆明池的开发,改善了沣东区域的生态环境,重塑汉唐形象,为沣东的发展打开了任督二脉。
城市的扩张日益加剧,有多少农田村舍消失在关中平原上。城市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夜之间,拆迁了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和房屋,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只是拥有了,不知何时才能住进去的安置房,和拿到手的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到经济补偿金。有的人精打细算,头脑灵活,做起了生意,用钱生钱,有的人买来小轿车,潇洒的驰骋在宽阔的马路上,有的人却沉醉于赌博,一夜之间输得一文不剩,气急败坏,为寻求心里平衡,拿起砍刀,劫持公交和行人,落了个牢狱之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人们失去土地,就象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人们看着自己曾经耕耘的土地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心里不知是喜还是悲。几台大型挖掘机,挥舞着长臂,只听见轰隆一声,一座座楼房瞬间倒塌,随即升腾起一股一股浓浓的烟尘。那可是他们用尽一生的心血所营造的引以为豪的家园啊!有的人坐在已经拆掉成一片废墟的院子里,看着一地的残砖断瓦,禁不住泪眼婆娑,就像一个受伤的没有了父母的孩子。以后,他们再没有家了,就像漂在水上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四处漂泊。他们缺少文化,更不是诗人,然而此时却拥有了诗人的情怀,也禁不住感慨万千,从此他们有了乡愁和远方。
我坐着地铁从沣东新城到沣西新城 ,又由沣西新城坐地铁到长安区,又到高新区,地铁可谓上天入地,我惊叹交通科技的前所未有,感受到了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干净和便捷,再一次看到了关中平原,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桑田沧海。繁华的开发区,一幢幢高楼林立,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以及路边剪修的俏丽的七叶树和栾树,这些无不使人振奋。晚上,亮丽的霓虹灯,高高悬挂的火红的灯笼,照得市区如同白昼,路上散步的人们喜笑颜开,这一切尤如新年一样的祥和、温馨。
但是,我也看到了那些用围墙,圈起来的已经征用的但却撂荒的大片的土地上,杂草丛生。这使我想起了十四五世纪,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虽然现在土地征用和圈地运动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大片土地的撂荒依然使人感到惋惜。还有那些基础设施建设良好,道路宽敞明亮的开发片区,人流稀少,尤显冷寂。这对于拆迁后的人们来说,生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就需要大量的引进外资,发展企业,提高人们往来频次,才能活跃经济,彰显人气。人是世界的主宰者,世界的美好更需要人们去装扮和创造。
家乡的人们看到周围拆迁的热火朝天,也不由得心潮澎湃。拆迁就象作家钱钟书写的《围城》,没有拆迁的向往着拆迁后的飞黄腾达,拆迁了的人们回迁后,搬进了高楼大厦,住在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房顶的鸟笼子似的居民房里,总感到压抑和透不过气来,总想着拆迁前的宽敞明亮,逍遥自在。世间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美好的。
家乡的十字路口总是聚集着几个老人,有时夹杂着一些中年人 ,他们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无拘无束,自由畅快。有人问张大爷,如果征地拆迁,你会把钱给儿子们分吗?当然会,张大爷说,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给娃们,难道要背到阴司去?最好不要拆迁,张大爷又说,他前两天到城里去,沿途看到大片的土地荒着呢!蒿草长的一人高,这些地要是种上麦子,能多打不少粮食呢。你们年轻人没有经过民国十八年年馑,那时候,旱灾、冰雹,三年颗粒无收,人们为活命,卖儿卖女,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事情!还有三年自然灾害,树皮都吃光了。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咱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嘴上若是没有啥吃,就不得了。有人问张大爷,十八年灾荒你几岁?张大爷说,那时候还没有他,这些事情都是听他爹说的。
有人说:八百里平川,养一群懒汉。其实这是对关中人的误解。关中道的人是拥有比较优越的生存环境,巍巍秦岭是他们的天然屏障,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他们坚实的靠山,只是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禁锢了他们不善于变通的思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他们粗犷豪爽,热情奔放,勤劳进取也不失敦厚与善良,
如今喜逢盛世,人们物质丰富,精神愉悦,然而也滋生着浮躁与堕落,攀比与虚荣。城市在扩展,家乡周边的乡村和土地在逐步消亡,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村庄和良田,也将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热而,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家乡人新的思维和挑战,把握更多的机遇,转变固有的观念,用勤劳的汗水去浇灌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在最后的这一片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于2022年6月17日
作者简介:柏维龙,1973年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几年文章刊发于《秦岭》、《中国乡村》等杂志报刊和各大网络媒体,长安区作协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西周何尊(李耀亭)
- 下一篇:散文:长安烟火巷(闫群)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