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张建忠:中国当代“徐霞客”
大好河山的神往,怀着对陕西民俗风情的执着。一个普通的工会干部,几乎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意志,踏遍千山万水,著书明志,先后编著出版了旅游、民俗图书23部,500余万字。被人们誉为当代“徐霞客”。他就是西安市总工会干部,长安籍的张建忠。
近日,记者到西安市总工会采访时, 张建忠 先生又向记者赠送了他新出版的旅游作品《陕西民俗采风》等民俗类一套8部。至此,这个年届60岁、今年就要退休的普通工会干部已经自费出版旅游、民俗书籍23部,达到530万字之多。他用如此厚重的 “苦旅”成果诠释着对陕西、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面对诸多成绩和光环,这个当代“徐霞客”身上到底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苦难少年心萌大志
1947年,张建忠出生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少年时期,家境特别贫寒。为养家糊口,在张建忠出生不久,父亲就来到西安一家建筑工地干活。包工头经常欺负老实的父亲,克扣工资,一气之下,父亲打伤了包工头,结果被关了起来。从此母亲一个人带着幼小的张建忠艰难度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幼的张建忠一边刻苦学习,一边上山砍材,打猪草、挖药材,以补贴家用。正是少年这段艰苦的日子,在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才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当时,他时常站在家乡的大山上,遥望远方,心中萌动着要到外边闯荡一番的想法。这个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强烈。1957年操劳过度的母亲因病去世,年仅10岁的张建忠成了一个孤儿。他只身来到西安找父亲。父亲被释放后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1964年,父亲将他安排到红旗机械厂技校上学。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保温瓶厂工作。他忘我工作,努力学习,很快成为工作能手。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市轻工业局当团委书记。这期间,因工作原因他开始出差,游览异地的名胜古迹,使他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欣喜异常,各地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山川、河流的美丽风光,让他痴迷。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旅游。回到单位后,他就开始收集各地的旅游资料。
由喜爱到痴迷再到行动。心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往,他开始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开始是翠花山、南五台、华山、太白山。由近到远,再到武当山、麦积山、嵩山等,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收集了景点的旅游资料。旅游使他变得又黑又瘦,家庭生活也越来越差。但他的意志却越来越坚定,心胸更加开阔。
1985年对张建忠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调到西安市总工会工作。也就是这一年,他参加了市上的一个自学成才表彰大会,那些自学成才这的先进事迹打动了他,童年时的那份冲动又浮上心头。他便暗下决心,要像徐霞客那样,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并立志编一本旅游方面的书。为了弄清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的近况,他先后发出1000份资料,索要旅行路线和景区介绍资料。时隔不久,各地的回信源源不断而来,他借此机会购得了1200本旅游图书、30多册风光画集和200多张旅游地图。从此,他走上了旅游、著书的漫漫征途。
一路风尘苦旅人生“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仙李白当年下终南山的感觉,张建忠在20多年的苦旅中经常感觉到,然而更让他感受到的是道路的艰辛和河山的壮美。1987年,为寻找镜波湖,他只身一人来到东北,沿途去了长城和黄山,路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他在山下一位朝鲜族大妈那里仅买了一碗面条吃了。来到镜波湖,他就被那里的湖光山色吸引住了,直到天黑他才依依不舍地下山。由于饥饿,途中晕倒了,还是那位朝鲜族大妈送给他两个馒头才救了他。像这样的险遇在他的旅途中经常发生。
1985年6月,张建忠徒步穿越太白山。为了赶路,在夜晚他独自一人上山。山风阵阵,松涛回声,走在巍峨的大山里,他感觉到了大山的神圣和伟大。他走了一夜,又饥又渴,黎明时分由于体力不支在一个道观前晕倒了。老道见他辛苦,将自己刚熬好的热粥让张建忠喝了。喝完,他泪别老道,继续赶路。在日出之前赶到了山顶,观看了太白云海和日出。1994年8月,张建忠告别了妻子,赶到西宁,从西宁坐硬座火车来到格尔木,又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来到西藏。在翻越唐古拉山的两天时间里,他只吃了8个烧饼和2包榨菜。等到拉萨旅游完回到西安,人瘦了,头发长得让家人认不出来。他说他此次旅游只花了650元。许多“驴友”赞扬他的这次旅游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成年累月旅游,使他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钱,张建忠在旅游中常常夜间乘车、休息,白天登山、游览,所以,在20多年近乎苦旅的行程中,他什么车都坐过。就是凭着这种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攀登了泰山、黄山、峨嵋山、井冈山、华山等40座大山,游览了镜波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等30多处名胜风景区。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刊登,他因此被评为2002年“陕西十大新闻人物”。
著书明志陶冶情操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著书明志”。游览的地方多了,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多得在家放不下。张建忠就想把这些资料系统化,继而为更多的人服务。他将家中的资料及旅游藏书分类装在9个大箱子里,看到这些 “宝贝”,他就有一种要办 “中国旅游收藏展”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1989年,他将资料和图片制作成100多张大塑料展板,在省总工会首展,参观者骆绎不绝。之后,他先后到陕师大、西北大学、西安市的30中学、西安边家村工人文化宫等地进行展览,每次展览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古人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到展览成功后,张建忠把目光放在了出书明志上。就是在举办旅游收藏展之后的1990年7月,花费了半年心血的 《中国百座名山旅游指南》一书被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了。这本26万字的书,是张建忠出版的第一部旅游图书。这本书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等书定稿时,额头的皱纹增多,一头黑发变成了满头华发。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到目前共出版了23部共计530万字的旅游、民俗方面的图书。在这些浸透了他汗水和心血的图书中,《中国百座名山旅游指南》曾参加北京第三届国际图书博览会; 《旅行家》等8部作品参加了 “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他的事迹也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他还先后向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和长安子午镇等捐赠图书3000余册,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尽了一份力量。
记者问张建忠: “你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什么?”他微笑着说: “不为什么,为了心中的那份爱好。我就热爱大自然,热爱陕西,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张建忠新近出版的《陕西民俗之旅》一套书的前面,写着这样的话: “献给可爱的陕西”、 “欢迎您到陕西来旅游!”这也许就是张建忠著书的美好愿望!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国楹联学会理事王即之
- 下一篇:长安油画院院长吕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