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董健:人在“东方明珠” 心系长安故乡
董健的母亲董涵英,长安县樊村乡彰仪村人;父亲罗甸服,陕西商州罗村人,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 1949年10月21日 ,董健在西安出生,当时父亲去了台湾,他和姐姐则由母亲抚育成人。 1979年4月5日 ,29岁的董健携妻带子来到香港。
2001年4月卢剑利采访港商董健
2007年5月23日 ,断断续续下了一天的雨,将入夏以来一直未降甘露的西安淋个透爽。下午15时30分许,记者如约在董健西安的家里见到了他。窗外,雨又飘洒起来;屋内,一派肃穆。偌大的客厅里,紧靠正面墙壁的柜台上,立着几幅像框,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位老妈妈的大幅像,她面颊清瘦、眼睛柔和慈祥。
董健介绍,这就是他最敬爱的母亲, 5月3日 刚刚去世,享年90岁。那天是她离去的“三七”纪念日,董健和家人亲朋刚刚从三兆墓园归来。为了我的采访,他将家人安排到了别处。我们的话题就从他的母亲开始。
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董健郑重地说:“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伴着窗外的雨,记者细细倾听着57岁的董健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949年10月21日 ,董健出生于长安。1944年,他的母亲董涵英与其父罗甸服结婚,五年的婚姻生活中,罗甸服常年随军在外,俩人聚少离多。1949 年当董涵英身怀董健几个月时,国民党部队欲撤退到台湾,兵荒马乱,她无法和丈夫取得联系,不得不和4岁的董秦(董健姐姐)留在了西安,夫妻从此别离。那年董涵英只有31岁,从此终身未再婚,一心一意为拉扯大这一对儿女,同时还要照顾董健孤身的外婆。在后来紧接着的近30年里,这位坚强的母亲不仅承受着来自生活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以及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但她沒有低头,而是挺着自己瘦弱的腰板,含辛茹苦,撑起了养家的大梁。
文革结束后,两岸互通信息,当她得知朝思暮想,一别30多年的丈夫在台湾再次成家后,沒有抱怨,宽容相待。
董涵英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世纪30年代,她先后毕业于西安女子师范和西安医学院高级助产学校。年轻时忧国忧民,1936年她在西安女子师范就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随老师和同学请愿,曾游行至西安东郊十里铺,并亲耳聆听了张学良将军的抗日演讲。正是那次演讲使她暗下决心,定将终身托许给抗日军人,非军人不嫁。28岁时仍孑然一身,全心投入医疗工作,不管何人追求,亲朋介绍,不为所动,直至1944年结识了从湖南抗日前线调动返陕,一身戎装的罗甸服,俩人一见钟情,相互倾慕,终结连理。婚后不久,正值抗日决战关头,罗甸服便毅然又赶赴湖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
解放后,为了养家糊口,她在西安市建国路四巷开办了一家私人妇幼保健卫生所。1957年她以创始人的身份,加入到东羊市医院,即现在的碑林区红会医院。1960年被下放回家。1962年又重返东羊市医院工作,直至1979年从该院退休。1982年被董健接到香港定居。1998年后,为了叶落归根,回到西安生活。她一生接生婴儿三千多,个个顺产,全部母子平安。
罗甸服,陕西商县罗村人。16岁时走出秦岭深山,报考黄埔军校。他文武双全,饱读诗书。1994年5月3号病逝台湾,享年84岁。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董涵英也在5月3号这天去世,难选同日生,但选同日逝,让人感叹和惊奇!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罗甸服颁发了抗战勋章,佩戴在了董涵英的胸前,那刻她欣慰地流下了眼泪。
董涵英一生得过两次癌症,三次骨折和各种疾病,中老年后一直与疾病做着抗争,活到90岁高龄,堪称是一位与病魔殊死搏斗的勇士。她一生坎坷,自强自立,勤俭持家,善良质朴,热爱祖国。
董健说,我受母亲影响很大,正是在母亲的教诲下,我在香港事业成功后,决定回到故乡陕西和长安,投资开发大西北。
我对在陕西家乡投资充满信心
雨停了。董健眼望窗外渐渐透亮的天空,停顿了几秒钟,然后拿起本刊杂志——西部大开发,说:“我对在陕西投资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后的1979 年,董健携妻子肖欣由西安到香港定居。在香港从电工做起,经过五六年的奋斗,1984 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了不忘家乡,他将公司取名为香港建秦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业务开始在深圳搞房地产,后代理销售意大利电冰箱的制造机器,与海尔、新飞、荣事达、长岭、科龙等国内知名电冰箱生产企业建立了常年的业务来往,自己的企业也一天一天壮大起来。
1984年陕西省举办第一次经济贸易洽谈会,董健开始关注家乡的发展,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后来陕西经济贸易洽谈会演变成中国东西部合作与贸易洽谈会,随着该洽谈会规模、形式的不断壮大丰富,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多年来,他每次都参加,或个人或随团前来。他所有的投资项目也正是在这样的洽谈会上促成的,同时他的脚步也不断停留在陕西这片故土上。
自1990年起,他先后在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以及成都等地独资或合资兴办了一些企业,行业涉及到的金属、塑料、食品、家电、包装、园林等领域,至今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人民币。董健说,虽然这些企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回报的利润也不高,但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
“人诚我更诚”,这是董健的处事处人原则。1995年,董健与渭南金属镁厂厂长牛新民在陕西省经贸洽谈会上相识。他了解到该企业有订单但无周转资金,于是决定投资渭南镁厂,并很快签订了合同。但市场有不测风云,到了1995年底,金属镁国际市场价不断下滑。牛新民对董健说:“我们企盼董先生汇款,汇来钱我们改造设备,企业就有希望,如汇不来钱,企业就可能垮掉。但企业盈利得有几年,我们不能骗你,不能干骗人钱财的事。”
他被牛厂长的真诚所感动,决定与渭南镁厂同舟共济,立即回香港与妻子商量后,很快汇出了270万元。有人笑他把钱往火坑里丢,他却说:“我反倒吃饭更香了,因为我没有失信。”
1997年后,随着市场价格的提升,镁厂开始盈利,逐渐填平了亏损。从2000年开始,董健分到了红利。如今双方已经合作12年了,企业也由合资时年产700吨镁锭,发展到年产8000吨,而且产品全部出口,不仅解决了700多人的就业,还给国家上缴税金累计达6000多万元。
2000 年后,董健开始关注西部农业的发展,他在长安区杜曲镇租地近 300亩,投资建设集果树、绿化、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建秦园林”工程,经过七年多的努力,目前园林已形成规模,农、林、牧、渔、果均得到全面发展,步入良性生态循环。
与此同时,董健还十分关心陕西贫困地区的小学教育,他先后捐建了3所希望小学,即:1992 年他给父亲老家商州捐建了“建秦希望小学”;1994 年给长安区彰仪村母亲的老家捐建“涵英希望小学”;以及1996年在凤县建的“长建希望小学”。
我希望自己是个“药引子”
说到董健在陕西媒体曾经风云一时,被港澳界人士称为直谏陕西投资环境第一人的事情,应该追溯到2000年。
那一年11月份,他回陕西参加中国杨凌农博会后,决定投资园林工程,并很快与西安长安区签订了合同。但在办证中却遇到了一些麻烦,仅办理工商执照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于是他给《西安晚报》写了封信,陈述了自己在办证中所遭受的甜酸苦辣,表达了对陕西投资环境的忧虑,《西安晚报》对此作了连续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董健的信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全国7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当年的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和市长冯煦初都作了批示,随后在全省内引发了一场投资环境的大讨论和改进活动。
对此,董健告诉记者,那次经历自己就像个“药引子”,受到了政府、社会的关注,现在陕西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了,他很高兴也很骄傲。
这件事后,董健在工作之余,越发关注陕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关心投资环境,还有民生问题。正是于此,被选为陕西省政协第八届、第九届两届委员。他感谢政府给了他这个荣誉。
这些年为了不辜负这个称谓,他不管走到陕西的哪里,时时处处都细心观察,发现那里有不对、不合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进行认真思考后,就写出提案报给陕西省政协。10年来他已经做出提案90多件,在20多个港澳政协委员中,他做出的提案最多,占到港澳政协委员提案总数的一半还多,并且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被港澳界人士称为“提案大王”。
他认为,当前国家进入了百年不遇的快速发展时期,陕西的经济也步入了良性循环,正在不断吸引着更多国外、港澳台成功人士的投资目光。为此,他希望各级政府对于投资环境方面的工作,时时不能松懈,应该不断提高服务职能;他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就是对外商企业的最大支持;基于国情不同与国外,强有力的政府作用很重要,政府应充分体现指导性作用;并且还要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于外商企业的自身建设,他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不要多加干涉,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出现问题,建议协商解决。
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他有些感慨,切合自己在园林建设中的经历,他苦恼于一些农民的小偷小摸行为。他说“建秦园林”里蔬菜瓜果还未到成熟期,就有许多当地人来偷摘,每年都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小青年还是自己所投资学校曾经的学生,令人寒心。为此,他希望政府在关心弱势群体的同时,弱势群体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将不好的行为降到最低,也是对陕西投资环境建设的贡献。
他说:“作为两届陕西省政协委员和香港陕西联谊会副会长,我希望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药引子’,当好‘药引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会继续努力。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家乡投资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彻底得到解决,使陕西更加和谐,更加昌盛。”
我们的谈话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最后,董健拿出自己近两年正在写的自传体书稿《岁月留声》。这厚厚的文稿记录了董健从童年、青年、中年,一直到现在经历的一切风风雨雨,大小约有400多个故事。其中在陕西投资发展过程的故事也占了一定比重,完全是一部个人成长史。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楷书《类编长安志》第一人宋克强
- 下一篇:退休干部侯世兴用诗词调抹夕阳红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