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心灵深处的那一道清泉——参加柳研会《秦岭》长安特刊首发座谈会有感
作者:柏维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 点击数:
五月十五日,季节已进入初夏,风和日丽,清爽宜人,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举办的2022年《秦岭》杂志长安特刊首发座谈会,感触颇多。
参加座谈会的有三十多位作者,大家先后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柳青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秦岭》杂志社社长董颖夫老师向大家推介了这期《秦岭》杂志的主编王正学、长安作协秘书长张立和王炜等老师,他们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的编辑、校对,使这期杂志按期出版。这期杂志内容新颖,文章质量上乘,名家和新作者皆有兼顾。座谈会上,董颖夫、王锋、王正学、张军锋、张立、杨广虎、王小虎、每小平、王耀晖等知名作家对文学创作做了真知灼见的交谈,董颖夫老师鼓励新作者可以多写一点短篇小说,要布局独特,语言简洁,短小精悍,立意新颖,让作品走出长安,让作者走出长安。
众所周知,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生于陕西吴堡县,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等长篇小说。
他1952年任长安县县委副书记, 1953年举家迁至长安县黄埔村,这一住就是14年,长篇小说《创业史》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柳青把一生都献给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董老师说起柳青,那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柳青是他的崇拜者,他更是柳青的追随者。他助力维修柳青墓园,首倡创立柳青文学奖,创办文学研究会会刊《秦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他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全力宣传人民作家柳青,宣传柳青精神,都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学和长安文化的一腔热血情怀。柳青一生扎根乡村,与长安人民融为一体,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给了长安这片热土。柳青文化已是长安文化的标牌,柳青精神是长安作家宣传和学习的支柱精神,而董颖夫老师已与柳青文化融为一体。
座谈会上,董颖夫、王锋等知名作家侃侃而谈,热情而又谦逊。董颖夫老师已年逾古稀,慢性病的折磨使他步履蹒跚,苍老了许多。他说,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你们就象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充满了朝气。《秦岭》杂志还需要你们年轻作者坚持办下去,柳青精神也需要你们年轻人去传承。
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只有为文学卖命的人,才能干这一行。”今天,老一辈作家和新生作者欢聚一堂,学习柳青精神,其乐融融。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时代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是什么维系着大家坐在一起,畅谈文学,坚守着心灵深处深处的这一道清泉?是对文学的执着的信念,是对真善美永不放弃的追求,是对文化事业的永久的传承精神………
于2022年5月17日
作者:柏维龙,1973年生,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办冯村人。爱好文学,九十年代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几年,文章刊发于《秦岭》、《中国乡村》等杂志报刊。长安区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老房子(刘妙玲)
- 下一篇:七律:新村农家(任卫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