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首创智慧管控系统 建设“数字秦岭”
冬日初晴的秦岭韵味悠长,愈发宁静、和谐、美丽。12月18日,记者获悉,这样的画面背后,有一群长安区的“青山卫士”,扮靓秦岭妆容,长安区在全市首创秦岭峪口保护站及智慧管控系统,建设“数字秦岭”。
354名峪口保洁员清洁扮靓秦岭妆容
近日,长安区太乙峪的保洁员们干劲十足,在保证日常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情况下,持续开展一周一次的捡拾垃圾活动。大家分头行动,钻进草丛里徒手或用夹子对驴友穿越路线的垃圾进行捡拾,不放过每一处白色垃圾和卫生死角。一年四季,在环山路长安段进入秦岭各峪口的路上,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会看到沿山街道的峪口保洁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握铁锹、扫帚等工具忙着清扫路面、整修路肩,干得热火朝天。
秦岭长安段是西安市的后花园,有24个峪口,随着近年生态环境的改善,每逢周末,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旅游休闲,增加了生态环境负荷。为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长安区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峪口保洁制度,为秦岭这座名山成立了专门的保洁机构,在东至杨庄、西至滦镇的20个较大峪口设立8名管理员和354名保洁员,负责对沿山8个街道全长213公里进山峪口道路进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对38条驴友穿越路线丢弃垃圾进行定期捡拾,峪口保洁经费纳入区级财政专项预算。
在秦岭环境卫生管理中,长安区峪口保洁员同时还落实巡查员和宣传员责任,及时发现和上报各类环境问题,向进山游客及驴友积极宣传“保护青山绿水”的相关政策和要求,除干好主要峪口和道路的保洁外,将保洁范围从213公里增加到秦岭北麓可视范围,下力气清除随意乱贴、乱挂、乱立等视觉垃圾。
整洁亮丽的峪口成为秦岭北麓生态名片
保洁工作向峪口纵深延伸,随着卫生面貌的改观,整洁亮丽的峪口环境已成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长安区通过一手整治硬环境、一手治理软环境,相继开展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环山路沿线系列专项整治,有序推进秦岭生态环境后续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农家乐、民宿、景区进行全面环境治理和整治提升,使秦岭北麓整体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南五台林场太乙宫片区峪口管理员李红说:“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国之大者’,作为一名一线工作人员,就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将自觉扛起责任,做好秦岭生态卫士,当好秦岭的美容师,让秦岭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首创智慧管控系统 我市建设“数字秦岭”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划分保护功能区,科学界定不同时段、季节、峪口的生态承载量、游客人数、进出车辆,让保护秦岭有规可依。
在升级管控方面,全市首创秦岭峪口保护站及智慧管控系统。全面运行“1+7”(1个指挥平台+7个管控平台)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全市其他涉秦岭保护兄弟区县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今年在前期架设153个摄像头的基础上,又增设10个覆盖半径20公里的全景摄像头,目前持续升级。
通过入口系统的物体识别,闸机口的留痕通过,重点路段监控并设置电子围栏和二十公里的全景摄像头等一系列管控措施,进峪口车辆下降90%以上,游客下降约10%左右,有效减少了人为活动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长安区推行“林长制”,设立了18名区级二级林长,35名三级林长,各行政村(场、站、所)四级林长,要求各四级林长下设272名护林员,并下发一系列等配套制度。
截至目前,长安区16个街道已实施辖区林长制并下设护林员。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常态化巡查,逐级上报工作成效,严格考核督导的管理模式。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