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秦镇吃凉皮(马新武)
老家北张村与秦镇一水之隔,没拆迁前我经常去。现在,租住在兴隆社区的我,没事也经常去秦镇。
我和秦镇,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秦镇,己有上千年历史,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边,毗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镇上建筑古朴典雅,商铺云集,文化灿烂,小吃多。其中,小吃种类中,最有名的,当属米皮。
去秦镇,我多半是为吃米皮。
今天也一样,朋友开小车拉着我和妻子去秦镇。
沿途迷人的风景,让我心旷神怡。
初夏的清风带着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大路两旁,原本一望无际的农田被一片片树林代替。偶尔,还有村子没拆完的房子存在。骄阳似火,一个清洁工正在扫路,飞扬的灰尘落满了橘黄色的衣服。抬起头,我才发现他是一个老汉,饱经风霜的脸上流淌着汗水。
风把天吹得很高很蓝,把白云吹得不停地改变形状。偶尔,几声鸟叫,好像是对风的赞美。
车过大桥,透过窗玻璃我发现沣河改造工程己快结束。新修的拦水大坝东西两头建有亲水平台,呈梯形,装有防护栏。水过大坝形成瀑布,波涛汹涌……两岸河滩,大堰边,绿树成荫,曲径蜿蜒,花圃,草坪,长椅,石凳,应有尽有,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过了大桥就是秦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路两旁的皮子店,一家挨一家,招牌形状各异,五颜六色,在阳光下令人眼花。再就是,人也不少,有两家门前等买皮子的人竟自觉排队,队伍长有十几米。下车后,我们没去挤热闹,而是走向了一家人少的皮子店。其实,这里的皮子味道都一样,皮子质量也都差不多。至于有人为什么要排队等待,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原因,不“刨根”了。
看见我们走来,店家老远就出来迎接。进店后,我们要了三份凉皮三个腊汁肉夹馍一瓶冰峰汽水一壶黄酒。然后,我们围着一张桌子坐下,妻子和朋友聊天,我看身旁墙上挂的宣传镜框,里面文字介绍的是秦镇凉皮的来历和特点。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秦镇附近就广种稻子。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当时,有一个叫李十二的农民,把大米碾成粉,蒸出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这样就形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
秦镇的凉皮之所以好吃,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优质的食用油中,加上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如此熬出的辣油,配上优质米皮,芹菜,黄豆芽……谁见了,都会食欲大增。
凉皮端上来了,看着油汪汪,白中透红的皮子,不由我抢先取筷子,撒筷子。我用筷子搅匀后,碗里黄绿相间,清香扑鼻。吃一口,感觉还是那么筋而柔,软而嫩,爽而凉……难怪有文人诗赞秦镇凉皮:
烈日当头照,酷暑人难俏。炎热暑消何物寻?秦镇凉皮妙!凉皮细且长,味美又筋道。吃罢浑身冰雪融,恰似隆冬到。
边吃凉皮,边喝黄酒。黄酒,也是秦镇土生土长的绝代佳酿。古色古香的酒坛,尤其是拙朴厚重的酒壶,目睹让人一下子好像回到了几百年前。
秦镇的黄酒,加热后更香,更可口,但后劲大。所以,妻子不准我们多喝,特别是朋友,还要开车。朋友理解,用笑表示感谢,我无奈,只能听从。
吃完凉皮后,我们在“欢迎下次再来”的声音中走出了店门。来前,我本打算陪朋友和妻子吃罢凉皮后到镇内转转,可现在天气变了,西北方向乌云滚滚,有一种快要下大雨的迹象。怕下大雨,我们急忙上车,匆匆离开了秦镇。
不过,今天一行我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实现了,不后悔。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面对不幸的父亲(马新武)
- 下一篇:诗歌:悼袁老(马新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