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出刊五十期:坚守文学的理念(张艳茜)
坚守文学的理念
——张艳茜在《秦岭》出刊五十期特刊十期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祝贺《秦岭》杂志出刊50期,特刊10期。
一份刊物就像一个人,一定有他的命运或是说命中注定的基因。《秦岭》能一路走过13个春秋,出刊50期,缘于遇到了关注《秦岭》成长的人。虽然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是艰难的,但是有像董颖夫先生这样有文学情怀的实业家做《秦岭》的经济后盾,又有像邢小利老师、仵埂老师这样有文学追求和坚守的作家评论家编辑《秦岭》,所以我们看到了,《秦岭》这个刊物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不缺钙”的。《秦岭》的风骨和个性,《秦岭》在文学期刊中独树一帜的魅力,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或是刊物的编辑同行,都是有深刻感受和共识的。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文学编辑的工作者,我由衷地向《秦岭》的出资人董颖夫先生和编辑者邢小利老师、仵埂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文学期刊编辑,如果不间断地工作在编辑岗位上,其实,也就是编辑几十本合订本。邢小利老师曾经是《小说评论》的副主编,他的编辑生涯已经被压缩在一摞几十本的《小说评论》合订本里,如今,邢小利的编辑生命又绵延在这13本《秦岭》合订本里,今后他还会因为《秦岭》不断地增加合订本的厚度和编辑生命的长度。作为邢小利老师曾经的同事,而且也是文学期刊编辑,我能体会他对编辑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我想,他一定会因为有《秦岭》的相伴而备感幸福的。
一份刊物,编辑在审稿、组稿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主题选择、语言风格与价值立场。
虽然全国的“地方性文学刊物”林立,《秦岭》并没有因此被埋没,或是悄无声息。从《秦岭》上刊发的文章可看出,在编辑者面向全国组稿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团结、联络了一批在艺术见解和欣赏趣味大体一致的作家,逐渐建立起了省内外的“中心作家”的固定群体,形成了《秦岭》的“中心作家”来支持刊物,影响刊物。编辑者审稿、组稿的过程,所持的选稿原则,其实已经客观地参与了当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文体规范的深层互动,风格和特点就在编辑、作者和读者互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以形成。
我自己做过多年文学期刊编辑,现在我工作之余仍然在编辑一份文学刊物——《文谈》,对文学编辑这个职业有较深刻的感受。“编辑”,通常被我们做编辑的自称为“摆渡人”,“为人做嫁衣”。 有一句流行语:一作家、二评论、三编辑。编辑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做编辑的最大苦恼,不是被有些作家成名后迅速遗忘,而是在文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尽管有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付出在其中,但是,文学编辑价值却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
《秦岭》的编辑者,是集作家、评论家与编辑家三者角色于一身的杰出人士,在编辑《秦岭》时,他们能以作家、评论家与编辑家的多重思考,深度参与、见证文学创作的过程,在编辑中,张扬一种写作精神,同时担当文学评论者的角色。
做文学期刊编辑,简单地说,无非是两件事:一是发现作者,二是寻找好稿子。然而,这两件事做起来却实为不易。发现作者,需要有过人的眼光和才情;寻找好稿子,需要有阅读的宽度和高度,而且是具备客观的、不以个人好恶为标椎的审美品格和鉴赏力,说到底,是主编的编辑理念在支撑着刊物的灵魂。反之,刊物的整体面貌,也对应着主编的审美追求和思想深度。
《秦岭》的编辑者以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给予了很多文学写作者无私的指教,不仅激活了他们的文学细胞,也在潜移默化地滋养和丰厚着作者的内心世界。编辑者邢小利老师和仵埂老师在“沙里淘金”中,“起死回生”救活了很多稿件,也救活了很多作者。比如刚才邢小利老师和仵埂老师讲到的《史铁生传》和章诒和的作品得以在《秦岭》上发表,比如对新作者刘芽的发现和扶持,相信刘芽因为在《秦岭》发表作品,因为对她创作的肯定和激励,她将会在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并将取得更多的创作收获。
《秦岭》在发表优秀作品和扶持新作者的同时,还对文学史研究有着极大的贡献。《秦岭》上刊发了许多史料性文章,这些文章对当代文学史研究,对陕西文学史、以及陕西作家作品的研究,都有着极珍贵的史料价值。
我自己虽然在《延河》工作了28年,但是对于《延河》的相关史料却是在《秦岭》上获得的。《秦岭》上刊发的“陕西文学大事记”,也对我系统地了解陕西文学发展脉络有很大的帮助。《秦岭》的封二封三刊发的图片,仍然是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与展示,足见邢小利老师的编辑用心和编辑精神。
文学编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选择与价值判断,直接影响着文学发展的当下面貌。在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文学期刊作为传统载体媒介,毕竟是由编辑者或是主编的取舍,决定了哪些作品可以进入传播媒介,进入读者视野的。作为《秦岭》编辑者的邢小利、仵埂们深知这一点,从他们编辑《秦岭》13年50期过程中,我们看到,与其说他们是在编辑一份文学刊物,不如说是在坚守他们内心的文学理念,捍卫文学的尊严和编辑的尊严。
向《秦岭》人致敬!并真诚地祝福《秦岭》!
张艳茜,黑龙江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就职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曾任《延河》文学月刊常务副主编、陕西省米脂县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员。陕西省政府优秀编辑奖、陕西省第四届柳青文学奖、西安市社科奖获得者。出版专著《平凡世界里的路遥》《路遥传》,长篇《貂蝉》《和亲之路》(汉),散文集《远去的时光》《城墙根下》《从左岸到右岸》《心中有她就属于你》《走在西安大街上》,作品发表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作家》等报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