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选派232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日前,长安区从16个街道选派232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进村到岗,全身心投入工作一线,把村务事当自家事,把村民当自家人,助力党组织建设、花园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美好新长安。
“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长安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全市组织部长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区、街、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为每一个村选派一名优秀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让干部在基层一线“墩苗”。
据了解,选派的232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均是从街道机关精心挑选,在街道工作两年以上,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工作作风务实。学历水平高,本科170人,研究生23人。年龄结构优,平均年龄38岁。工作专职化,党组织关系转至村,全面驻村工作,提速乡村振兴步伐。
长安区坚持全区整体观,推进街村一体化,建设三产融合、和谐美丽的花园乡村,坚决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焦基层组织、花园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关键环节,给全区232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明目标、压担子、定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广大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倾真情、下真功、出新招、求实效、下功夫,真正做到沉下心、沉下身、办成事。在壮大村级经济上求实效。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挖掘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倾力打造新业态,推进田园更新、产业更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推进城乡融合上下功夫。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推进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花园乡村建设成果,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助力迎十四运、“三河一山”、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在为民服务上倾真情。指导村“两委”班子用心用情用力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深入村组走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长安区坚持保障与激励并行,严格要求与示范引领并重,从能力提升、典型引领、制度约束、激励保障等方面着手,确保第一书记选得优、下得去、干得好。坚持常态化培训。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学党史、学政策、学业务,组织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本领。坚持规范化管理。抓好日常管理、工作部署、考核排名、奖惩实施、台账管理等工作,落实驻村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建立例会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321”包联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坚持精准化考核。日常督查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每月点评打分、季度汇总排名、年终考准考实。对工作推进有力、业绩突出的,在评先评优、晋升职级、提拔使用中重点考虑。坚持示范化引领。结合党史教育和建党100周年,选树表彰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新担当,为深入实施“三三三”战略、建设美好新长安作出积极贡献。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