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长安论坛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散文: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
      • 王莽街道汤房庙小学关心下一…
      • 散文:多情的油菜花(杨峰)
      • 散文:长安方言三十九(每小…
      • 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二十…
      • 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二十…
      • 同情革命资助党 高风亮节人…
      • 诗歌:百年诞辰颂华章(每小…
      • 诗歌:英明领导得胜利(每小…
      • 散文:驴脾气(张娟玲)

      最新推荐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 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娴
      • 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
      •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 乡村经济和非遗擦出“爱的火花”

      作者:马昭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7日 点击数:

      游客们在了解泥叫叫的制作过程 图片由受访者杨帆提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终南山脚下的小峪口村,满足了现代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带着传统技艺集聚在这里,以新思路开拓着非遗传承路径,也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创新探索。

        非遗的土壤在村落

        以前的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很少被外界知晓,它和多数乡村一样沉寂。直到和非遗擦出“爱的火花”。

        鱼化泥叫叫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杨帆2019年相中了小峪口村,并在这里建立了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作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杨帆1996年从西安美术学院一毕业便投入到泥叫叫技艺传承和艺术创作中。这些年杨帆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非遗,直到遇到了小峪口村。

        那么多村落,为啥单单相中了小峪口村?杨帆的理由很接地气:这里距离市区不远,离万亩桃园、千亩荷塘、百亩稻田咫尺之遥,又可随时仰望秦岭,而村中闲置的老宅院落和许多文化遗迹在他眼里都是宝贝,最关键的是,这里保持着原始的乡村风貌风情,非常适合做“非遗乡集”。

        用杨帆的话说,非遗本身就是农耕文明的文化精髓,它的土壤就在村落,只有回归乡村和土地,才是在寻找非遗的根。

        而对于“非遗乡集”,杨帆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以乡村原有业态为基础,整合众多非遗手艺,植入到村落里,形成一个市集的形式,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

        由此,杨帆开始探索“非遗+民宿”“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生活”等多种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和非遗乡集新业态。

        杨帆说,希望通过非遗产业化这样一种方式,为村民们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门路,这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播普及,也是群众致富增收的有效推手,让非遗文化在乡村经济振兴的过程中焕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特色非遗产品扮靓小峪口村

        西安市秦腔戏剧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耀武去年也将工作室搬到了小峪口村,他的秦腔脸谱是杨帆第一个引入村里的非遗传承项目。

        陈耀武对秦腔脸谱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要将秦腔脸谱和小峪口村村民的精神需求结合起来,给村民讲解脸谱背后的艺术和文化知识,给爱好脸谱的村民传授脸谱绘制技艺,带领他们在村里闲置的老物件上绘制脸谱,丰富脸谱的表现形式,并帮助他们进行销售,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

        如今,鱼化泥叫叫技艺长安小峪口村传习所,已入选第一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约式体验点名单。它将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完整呈现,让游客们近距离触摸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陈耀武的秦腔脸谱工作室也成为秦腔脸谱学习、传承、交流的场所和相关文创发展、农旅融合的重要模式。游客在这里可以全方位地体验脸谱制作过程。

        截至目前,小峪口村已经吸引了鱼化泥叫叫、秦腔脸谱、木兰摇关中粗布纺织、广陵派古琴以及古狮子收藏等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扮靓了小峪口村,既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底蕴,也为村内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非遗乡集”

        影响力越来越大

        小峪口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以及小而精的村落形态,成为打造“非遗乡集”实践地的基础优势,村落闲置的宅基地成为非遗工坊的最佳研习场所。非遗项目的植入为基地嵌入核心内容,形成“非遗乡集”集散场所。

        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小峪口村的“非遗乡集”。去年8月,全国首个“非遗乡集”在小峪口村开集,现场圈粉无数。这条集合文创、旅游、住宿等于一体的长安旅游新生态链成为全国乡村经济的标杆。

        如今,小峪口村不再是那个寂寥的小村庄,因为和非遗的完美碰撞,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非遗乡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伴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市民和游客可以到村里体验吃、住、游、购、玩“一条龙”,村民的日子也将越来越红火。

        非遗文化为小峪口村带来了“非遗+”产业,让小峪口的绿水青山通过“非遗文化”这条道路转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经济发展手段,这里不仅是乡村沉浸式非遗实践基地,也是美丽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新高地,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

        杨帆说,现在村上的非遗项目还不够多,今年,他还将臻选10-15个非遗传承体验度强的手作项目,再开两到三家民宿、三到五家特色餐饮店,争取把非遗产业链做得更完整。他还想邀请第三方的运营公司,让专业团队来负责经营,而他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可以专心做好项目内容。他想和乡亲们共同探索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构,寻找振兴乡村发展的新思路,让更多的乡亲品尝到非遗文化的硕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迎十四运“长安诗会” 主会场和分…
      • 下一篇:“我文明 我行动 我为全运添光彩” 长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18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自己的网站.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