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朵不该早谢的玫瑰花(马新武)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凤是江南的一朵玫瑰花。
十八岁那年,凤来到了北方,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子。
这个村子名叫北张村。据县志记载,北张村是明清时长安八大镇之一,也是世界人工造纸的发源地。人多地少,民风淳朴,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吸引了凤,一落脚就是十二年。在这并不算的时间里,凤却经历了一次次生活的磨难,变得更坚强,更成熟了。
初到乍地,凤是一个美丽,苗条,充满活力的女孩,追求的小伙子很多。然而,在他们中间,凤却偏偏看上了相貌平平的伟。
伟只有一个妹妹,年龄尚小,智力差,没上学,父母健在,家庭条件好。伟为人正直,善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凤觉得把一生托付给伟,是最好的选择。可结婚后不久,凤才发现伟并非她意中人。
伟不爱说话,没职业,一家全由他父母支撑着。看到这一点,凤开始后悔了,常常一个人在背地里流泪。
一年后,凤生下一女孩,取名红。红长到两岁时,还不会走路,这对本来就痛苦的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风彻底绝望了!离婚吧,伟的父母太好了,啥事都顺着她;不离吧,人生的路还很漫长,这往后的日子咋过?就在凤左右为难之中,伟的父母因病相继离开了人世。
二老临终前,都把家交给了凤。
几番思想斗争后,凤终于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山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两年后,随着政策的好转,村里慢慢有人盖起了楼房。这种现象,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穷则思变。凤要改变现状,但不知从何下手?半个月过去了,凤决定先考察一下市场,然后再作决定。
一晃半个月又过去了,凤在距村子约3里路的秦镇服装市场上租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服装加工的生意。伟不放心,凤却信心百倍。伟哪里知道,凤在江南的时候,就是服装设计和加工行业的高手。如今重操旧业,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有了门面房,伟也就有了活干。其实,伟不是风想象的那么笨。起初,伟和他妹子除了做饭和照看孩子外,剩下的时间全都给凤拉下手。后来,伟竟学会了裁剪,锁边和缝纫技术,且做出的衣服十分合身,好看。为此,凤高兴地说,榆木疙瘩也开窍了!
家和万事兴。不是么,凤的生意渐渐地红火了。不到三年,凤的宅基地上,一座二层楼就拔地而起,格外显眼。
凤太能行了!村里人都为之惊叹,为之折服。尽管如此,凤仍不满足,退了门面房,在家里办起了一个拥有13名员工的服装加工厂。这在村子,又引起了轰动,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闻讯后都慕名纷纷前来采访,皆赞凤是一朵盛开的玫瑰花。
一日,早己学会走路,并成了小学生的红,右手举着一份报纸往回跑,逢人便喊:俺妈上报了!
看着天真、活泼的孩子,看着聪明、能干的丈夫,凤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富了不忘乡亲们。
一九八七年夏天,以凤为首的半截裤加工遍及全村多户,全村掀起了加工半截裤的热潮。半截裤成品送到西安康复路批发市场后,商家争抢。有的商家没抢到,居然提前交了订钱。
凤的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大。
一天晚上,凤从电视里看到山区孩子上学条件太差,不由心生同情。第二天一早,凤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5000元人民币,捐给了山区一所贫困小学。
山区那所小学领导来信感谢凤,孩子们也集体来信感谢凤,凤太高兴了!然而,就在凤满怀信心,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幸却从天而降。
凤昏倒在车间,被送进了县医院急救室。
当天下午,伟就接到了一份病危通知书。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凤平时好好的,怎么会…凤才31岁,却己走到了生死的边缘。
消息传出,来看凤的人络绎不绝。在他们中间有乡政府机关的领导,村干部社员,亲戚朋友……那一张张和蔼可亲的面容,那一句句关心温暖的话语,让凤倍受感动,泪水盈眶。凤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有来生,她一定会以更优异的成债报答社会。
公元1991年8月14日,是伟最悲痛的一天。
那天,乡上为凤开了追悼会,村委会给凤送了大花圈,乡亲们则自发地前来送行,个个眼里泪如泉涌,有人还哭出了声。
凤走了,永远地走了。
南山默哀,沣河低泣,天公也流泪。
不久,某报上就登出了一篇怀念凤的文章,题目是,沣水河畔,一朵不该早谢的玫瑰花。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五楼的白菜(马新武)
- 下一篇:杂文:也说拆迁(马新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