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即将消失的杜甫庄园(每小平)
《辞海》杜曲名称“古地名,因唐贵族杜姓,世居于此故名。” 宋人张礼《游城南记》、清代《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和《长安县志》《长安区志》分别载有杜预、杜如晦、杜审言、杜闲、杜誏能、杜悰、杜黄裳、杜顺、杜操、杜佑、杜甫、杜牧等等杜氏家族在此居住生活。《康有为在西安》载:……康有为饮用杜曲黄酒后赋诗一首:朝饮杜曲酒,夕望樊川月……
杜甫被称为“诗圣”,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
杜甫:“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吊影夔洲僻,回肠杜曲煎……”“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杜曲晚耆旧,四郊多杨。”“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杜曲村在古城西安的东南,距西安市18公里,西汤公路穿村而过。在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间有个美丽的樊川,潏河从南向北奔涌而过……杜曲镇似一颗明珠镶嵌在樊川的中心,杜曲村就位于杜曲镇的中心。杜曲背靠少陵原、原川形胜,物产丰富、是处风水宝地。……
杜北老村座落在少陵原畔,面对美丽的樊川,原坡下是杜西、杜东村,落差达250米。古今称谓:千堡寨、千驻寨、杜曲堡子、杜曲北村(杜北村) 。该村历史悠久,周秦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农耕生活,汉唐时代以杜预为首的杜氏家族就在杜曲村居住生活,繁衍生息,唐末迁往南方各地。
杜曲堡子依托少陵原三面悬空,原楞垂直落差高达数百米。只有村北一圈修建有城墙,为方便村民出行建有南门和北门,从古至今该村没有被土匪、军队入侵和抢掠等事故的发生。车辆行人主要走北门,北门较南门大、为厚实坚固的柏木门,门有一拃多厚、铁皮包边;平时开启,如遇战争、土匪骚扰等紧急情况就用石碌碡关闭严实南、北门,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确保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杜甫的祖先长期居住在杜曲,杜曲是杜甫的故里。杜甫自号“少陵野夫”“杜陵野客”“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等称谓。自汉代至唐代,从杜预(杜武库) 住在杜曲以后,杜氏家族不断繁衍壮大成为一大豪族。杜预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任当阳侯。在杜甫诸祖中,最使杜甫敬仰、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第十三代祖宗、晋代名将杜预和祖父、初唐诗人宰相杜审言。杜预在“立功立言”事业上的成就,一直是鼓舞杜甫积极追求仕进的力量之一……
从汉唐开始,多有皇亲国戚、宰相、达官贵人居住在美丽的樊川,建造庄园别墅群。民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韦氏家族有22位宰相居住在韦曲,杜氏家族有12位宰相居住在杜曲。杜甫从河南来到长安杜曲村,继承祖业遗产在杜曲居住生活十几年,创作了大量反映劳苦大众的诗作、广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庚子年11月1日,“唐诗与杜甫研究会” 召集省市杜甫文化研究的30位专家学者齐聚杜曲村委会会议室,进行杜甫文化研究、开发建设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座谈会热烈详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杜曲村的书记、主任表态支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 的相关工作,欢迎大家来“诗圣故里杜曲村” 参观赏景、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开发建设……
饭后,刘铜瑞会长带领王雪峰、朱梓宁、张博、董小权、曾宪才、康侠等人在每小平理事的指引下,怀着虔诚之心来到诗圣故里“老空村”参观,先后近距离观瞧触摸了“古槐”“古皂角树”“老井”“石桥”“老门楼”“石碾盘”“墙砖古瓦”“雕花砖”“老爷庙”“窑洞”“土炕”“锅头”“庄院”“庵间房”“厦子房”“灶房”“村巷”“四合院”“井桩”“雕花门窗”“门槛”“柱顶石”“胡基墙”“地坑院”和生活用具等……
看到墙倒屋塌,檩椽半空吊拉;门斜窗歪,房产损坏等破败不堪的情景,一行人心里难受至极!君不见,25年前原居住在少陵原畔的杜北村整体拆迁到樊川西汤公路西边新村,25年来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心村”。
由于老村无人居住,再加上风霜雪雨和人为的破坏,能用的门窗、砖石木料被运走!更为严重的是,墙体上镶嵌的雕刻砖、神龛、木雕、木门墩、石门墩等雕刻工艺品被撬掉,只留下空洞残迹……在靠近袁家沟崖楞边,有株两人合抱的古槐被烧焦成中空,只有北边的树皮萌生新枝在顽强的与命运抗争,在熊熊烈火后侥幸留存几公分厚的树身,每年依然萌发新枝、茁壮成长!烧焦的一丈长、二尺宽的焦树身皮仍然拥抱着有生命的少半片焦糊面,它怕有人嘲讽而尽可能为人遮羞,也是为人们没有管护好它的无声呐喊!还是用有生命的新枝芽向命运进行抗争!……
诗圣杜北村有两株古槐,那株古槐临近少陵原坎、位于“老井”旁边而似张大伞、郁郁葱葱、遮荫一片。而这株“古槐”就没有那株幸运,在3人合抱的树身周围堆放着村民几十捆玉米秆,不知是有人无意或故意纵火,几十捆干燥的玉米秆在夜晚被点燃,瞬间烈焰冲天,把千百年的“古槐”烧得“吱吱”“流泪”…… 在无休止的大火中“古槐”被自燃、火光映红了夜晚的“半边天”!风借火势,越烧越旺!……可怜无辜的“古槐”在大火中被整整烧焦了一夜,经历了烈与火的生死考验!
古槐是村庄历史的见证者,是神圣不可欺的!我多次见到被烧焦的“古槐”,心里就像针扎般的难受,总是在树下默默的祈祷,祝愿“古槐”大难不死,生命长存;枝繁叶茂、永世长青!
看到残垣破壁,房倒屋塌;蒿草疯长、兔鼠乱窜,众人的心里满是惆怅、难以言说。毕竟:这就是传说中诗圣的故里庄园,杜甫及其家族在此生活了数百年的地方?如今荒凉萧条、寂寞冷落;骤起的秋风使人感到景色凄凉、处处无有生机,令人心痛不已……
即将消失的杜甫庄园好在各级政府已得到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并实地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事项,进行招商引资并加以充分利用。“唐诗与杜甫研究会” 张宝通、林冰、刘铜瑞等专家学者已撰写出可行性的报告,杜曲街办、杜曲村已经同有关公司接触、商谈有关招商引资、共同合作开发的意向……
笔者呼吁:欢迎国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诗圣杜甫故里调研参观,共同开发利用此风水宝地,打造好诗圣杜甫这张名片,把樊川杜曲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共同努力!
吾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杜曲街办、杜曲村的通力合作,诗圣杜甫故里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发展!……
每小平
2020年11月9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协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 市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十三(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杜甫为官值夜班的诗(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