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香积冬雪
2008年的雪铺天盖地而来,一夜之间,世界忽然被白色淹没,一下子变得平淡没有了声息。伴着纷飞的大雪我来到了香积寺,看雪,在佛教净土。沿小路步行而入,四野人鸟声俱绝,只有偶尔的几棵老槐树立于风雪之中,干廋的枝干在白雪的映衬下愈发显得苍劲有力。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忽然飞奔而出,使劲的吠上两声,即刻消失在白雪之中,一切又复归平静。我一任雪花扑面,让思绪在天空恣意飞扬,我第一次强烈的感到我原来如此喜欢雪的世界。
远远地看见香积寺山门、殿堂屋顶、千余年的善导塔,尽在银白之中,间以青色砖墙,尽显肃穆之境。山门牌楼为高大威武的牌坊,由六根汉白玉石柱砌成,柱上雕有盘龙,分三级而上,中间两根柱子底部由两只石象托起,顶部为琉璃瓦砌成屋脊,威武庄严,正反面上方是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香积古刹”、 “净土祖庭”。拾级而上,广场已被白雪笼罩,没有车辆,大雪影响了游客,香积寺沉浸在肃静之中。门口收门票的小沙弥,只顾着烤火,懒得张嘴问我,进了前院,大殿门口的香炉里已被白雪覆盖,没有了往日的香烟缭绕。向后走,两边是碑廊,钟鼓楼分列东西,中间一条道路,茂密参天的松柏,在顶上连在了一起,罩住了道路,被雪压弯了的枝叶,努力的伸展着,仿佛要摆脱束缚一样。正对面的是大雄宝殿,为赵朴初所书,大殿前有小和尚正在扫雪,边扫边搓手,香炉边两个穿红衣的女孩在烧香,可能没有点火的火柴,在东张西望的求助。再往后是天王殿,两边是客房和住持师傅的禅房,形成一个小院,院中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和几棵松柏,雪天的小院较往日清静了许多。
住持师傅的禅房在小院西边,门前有一棵梅树,树上的黄梅已开了一个月,花开的并不茂盛,星星点点挂在枝头,倒是那些枝杆伸展的很有精神,雪压在枝杆上,与梅花相映,愈发显得精神抖擞。我正在好奇,忽然看见一位师傅从前院走来,行于雪松间,人尤显矮小,身穿禅袍,背披蓑衣,头戴斗篷,双手环抱,缓缓而行,心无旁骛,目不斜视,任雪花飘在脸上。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一幅古画《飞雪寒寺图》,感觉自己也仿佛进入了古代,将与古人对话。等走近一看,原来是住持师傅,忍不住笑出声来。师傅为人随和,纳言敏行,虽主持寺院仅几年,却在默默中使原本破烂的寺院变了样。在师傅的禅房,已有两位五十左右的人等在房中,问起来处,原来是西安书法博物馆的同道朋友,专门来香积寺看雪。师傅砌来一大壶茶,大家边喝边聊。正聊间,院中有吵嚷声,循声看去,只见一中年男子,身穿黄大衣,手持扫帚,在使劲的扫雪,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师傅说他是香积寺村里人,当过兵,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与朋友合伙办企业却被骗得倾家荡产,人疯了,家散了,村里没人瞧得起他,他却常来庙里干活,还喜欢对师傅指手画脚,甚至要庙里给发工资,师傅从也不计较,每回都好生款待。大家喝茶赏雪,不觉已近黄昏,纷纷告辞而去。
善导塔在禅房西院,千年战火给香积寺唯一留下来的只有这座古老的善导塔,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班驳的青砖和游人刻画上去的字迹仿佛在述说着香积寺悠久的历史,塔顶遭雷劈而残。我曾与友人登上塔顶,眺望远处,南山尽收眼底,寺院南有谲河、西有镐河,两条河在寺院前百米内自然交汇,岸边树木郁郁葱葱,天然屏障。如今,塔在雪中,灰白相间,越发清幽古老。围绕寺院的两条河,连同岸边的树木、小草也早已被白雪覆盖,偶尔流出的河水,显得异常清亮,映出岸边树木、雪的倒影,点点滴滴,是一幅典型的水墨中国画。
唐代诗人王维一首《过香积寺》千古留名,“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代的香积寺香火鼎盛,香客如云,经过千年的岁月变迁,如今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现在的僧人只能沉浸在“骑马关山门”的想象中。但香积寺深远的影响,古老的文明早已彪炳史册、传播中外。
远远的薄暮中,村里已有炊烟袅袅升起,顽童们在来香积寺的路上滑雪,笑声响彻天宇,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香积寺,洁白的雪花又纷纷洒洒的下了起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胡树勇:与水共舞
- 下一篇:张景老师六十八寿辰之赞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